潘越雲17歲時就歷經父母雙亡,她日前接受「2018旺旺孝親」活動邀請,談起這段她心中永遠的遺憾,忍不住紅了眼眶,哽咽說:「當我還沒有能力賺錢時,是父母給我的愛,把最好的給小孩;當我有賺錢的能力,我卻沒有辦法養育父母親,心裡很痛。」她道出「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呼籲大家愛要及時,有空撥通電話,或回家看看父母。

 潘越雲出生在公務員家庭,記憶中的父親寡言,喜歡養貓狗、種花草,母親愛古典味,喜歡穿著上海師傅訂製的旗袍。她笑說自己興趣像爸爸,品味像媽媽。但16歲那年母親罹癌,身為家中老么的她,每天除了上學,就是在家照顧媽媽,甚至還曾休學1年,但17歲時,媽媽仍不幸在母親節前夕撒手人寰。

 年齡增長更思念父母

 她的父親在工務局上班,工作時意外受傷導致顱內出血,送醫急救2、3天後也離世,距離潘媽媽過世僅半年,她說:「那時很年輕,不懂生離死別,但慢慢成長之後,隨著歲月、年齡增加,對父母的思念越來越濃厚,到現在我還是無法放下對父母的思念。」

 父母離開後,她半工半讀自力更生,雖然有哥哥、姊姊陪伴照顧,但她坦言,此事對她影響甚大,不僅培養出獨立的個性,她也變得較為沉默寡言、獨來獨往,凡事都先思考再行動,也更懂得關懷他人,「我確實從17歲到現在,都是很獨立的個性,所有事情都自己解決處理,這種個性沒有什麼不好。」

 她一夕之間學著長大、獨立,然而每當夜深人靜時,她總害怕「黑暗的來臨」,更怕颱風造成停電,她打趣說:「雖然住離哥哥、姊姊很近,但畢竟一個人,怕又是另外一回事。」即使到了現在,她仍習慣準備很多蠟燭、家裡也布置了許多吊燈,才能帶給她安全感。

 和樂融融就是孝順

 若父母還在世,最想帶他們做什麼?她想做的全都是相當日常的事情:「如果他們還在的話,不管有沒有成家,我一定是讓父母跟我一起住,我會花更多時間陪伴父母親,讓他們無憂無慮,要吃飯我可以燒菜、陪他們散步也可以,陪著喝茶、喝咖啡都沒有問題。」

 如今潘越雲已為人母,更能體會做父母的心情,因此她認為孝順父母,不一定要用金銀財寶,或是物質來換取,只要孩子能夠平安順利,一家和樂融融,就是最好的孝順方式。

© Copyright© 中時電子報潘越雲掙得錢 憾父母無福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