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慢性组织、器官的损害,从而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累及全身的多种器官组织,从头到脚,且多数并发症的治疗手段有限。早期应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关键是预防。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在早期发现下列三种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的蛛丝马迹。
1、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在我国糖尿病人群中的患病率达到20%~40%,是造成肾功能衰竭最常见原因之一。随着病程延长,约半数以上糖友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肾脏早期损害会出现微量蛋白尿,肾脏损害加重后会出现大量蛋白尿,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
当糖尿病肾病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经进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了。所以2型糖尿病的糖友每年都应该进行肾脏病变的筛查,下面这几项检查在筛查过程中必不可少。
检查指标及检测的意义
尿常规-尿蛋白
有助于发现明显的蛋白尿,但会遗漏微量白蛋白尿,错过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 (ACR)
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方法,如检查结果异常,需在3个月内重复检查,如3次检查中有2次为异常,排除其他因素后,可诊断为微量白蛋白尿。
血肌酐
临床上会通过肌酐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来评价肾脏功能,eGFR 是进行肾功能分期的关键指标。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是尿中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逐步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在早期阶段通过严格控制血糖及血压,可以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早期应对措施
经常检查肾功能,及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有条件时,应做尿微量蛋白测定和β2-微球蛋白测定,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肾病。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在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中,20%~40%的人出现视网膜病变,8%视力丧失。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眼前黑影,眼底黄斑受损,双眼视野缩小,严重者会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常规筛查是非常重要的。2 型糖尿病患者应在首次确诊时,就进行眼科检查。
如没有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每1~2年需要进行一次眼科检查;如果已经发生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依据病情严重程度,一般每年需检查1~4次。妊娠妇女需要增加检查频率。
筛查项目中最基本的是视力检查,而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最为重要的则是眼底检查,观察是否存在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纤维增生等病变。
除了眼部指标以外,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血脂、血压、体重、尿蛋白等全身指标,也是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和指导并发症治疗的关键因素,需要持续关注。
早期应对措施
定期到正规医院做眼科检查,建议每年1次,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底检查等。要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3、糖尿病足病
尿病足是最严重、治疗费用最高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患者轻则发生足溃疡、足坏疽,重则截肢。糖尿病足的发生机制与五个方面病变有关,即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生物力学异常、下肢溃疡形成和感染。1.由于神经病变,患肢皮肤干燥,因下肢缺血而表现为皮肤肌肉萎缩,皮温下降发凉,色素沉着。2.由于神经病变使双下肢肢端刺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患者会有脚踩棉絮感,步态异常。对外伤的保护机制丧失,容易出现溃疡。3.因肢端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屈肌和伸肌失去正常的牵引张力平衡,使骨头下陷造成趾间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等足部畸形,或出现胼胝(俗称茧)。4.行走时容易感到疲乏,甚至疼痛,最典型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休息痛,下蹲起立困难。5.当皮肤有破损或自发性起水泡后,容易合并感染,形成溃疡、坏疽或坏死,伤口不易愈合。病情发展到糖尿病足时治疗很困难,病人往往花费很多,但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糖友们应该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检查方法:每天检查双足,观察是否存在畸形、浮肿、胼胝、溃疡、皮肤颜色及温度的变化;通过触诊,检查两侧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是否有减弱或消失的现象。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医生的专业判断,可能会建议您进一步完善下肢血管超声,或进一步进行 CT 或核磁共振检查。
糖尿病足病虽然是后果最为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治疗难度大,但同时也比较容易识别,预防也十分有效。
早期应对措施
1.定期检查是否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如既往有足溃疡史,有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缺血性血管病变、周围血管病变、足部畸形和胼胝,以及鞋袜不合适等。2.定期去除和纠正容易引起溃疡的因素。3.对脚进行保护。每天检查脚,特别是足趾间;每天洗脚后用干布擦干脚,尤其是擦干足趾间;洗脚时的水温要低于37℃;不宜用热水袋、电热毯等物品直接对足部进行保暖;避免赤足行走;不要自行修剪胼胝,或用化学制剂来处理胼胝或趾甲;皮肤干燥可使用油膏类护肤品;水平地剪趾甲。4.穿合适的鞋袜。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有否异物或异常,不能穿过紧或有毛边的鞋袜;每天换袜子,不穿高过膝盖的袜子。
糖尿病同伴提醒:早期预防“糖化”达标是关键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与糖化水平密切相关,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显示,以糖化来评价血糖长期控制的好与坏,一旦把糖化从较高水平控制成合理水平时,会显著降低并发症和死亡风险。糖化血红蛋白((简称“糖化”)是一个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可以有效反映患者近一段时间内(8~12周)的血糖是否达标。经过统计学计算,“糖化”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可以使糖尿病相关风险下降20%,死亡率减少1/5,心梗发生风险减少15%,微血管病变减少30%~40%以及外周血管病变43%。定期做糖化检测很重要,建议每3~6个月测一次,小于6.5%达标,高龄老人应小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