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區重劃詳情:你的選區是否受影響?

3/29/2018 07:17:00 下午  0

近期鬧得轟轟烈烈的選區劃分最終還是成功在國會通過。在這次的選區劃分中,98個國席邊界將更動。根據選舉委員會的選區劃分報告顯示,雪蘭莪的22個國會議席中,18個國席將出現更動,吉隆坡則是11席中10個出現更動。

廣告

馬六甲原本的6個國席就有5個國席進行重劃,森美蘭的8席中有4席受影響。至於柔佛州的26席中有19席重新劃分,霹靂的24席則有16席受影響。吉打有7席受影響。登嘉樓的8席就有4席受影響,檳城和彭亨也有各別2席受影響。不僅選區地圖重新劃分,連國席和州席的名稱也出現更動。西馬半島一共有12個國會議席和28個州議席出現更名的情況。(圖片來自988和Malaysiakini)

12個易名的國會選區中,涉及州屬包括吉打、馬六甲和森美蘭(各1個)、柔佛與霹靂(2個)及雪蘭莪(5個)。

《2018年國州選區重劃報告》。

(吉隆坡28日訊)選舉委員會今日在國會下議院提呈《2018年國州選區重劃報告》,其中12個國會選區和28個州選區涉及易名,另有98個國會選區重新劃分。

12個易名的國會選區中,涉及州屬包括吉打、馬六甲和森美蘭(各1個)、柔佛與霹靂(2個)及雪蘭莪(5個)。

其中8個選區完全換名,包括雪州沙登選區將易名萬宜、靈北區易名白沙羅、靈南區易名八打靈再也、梳邦易名雙溪毛糯、格拉那再也易名梳邦;森州直落甘望易名波德申;甲州武吉卡迪易名漢都亞再也;柔州振林山改成依斯干達布蒂裡。

柔州19個重新劃分選區

另外4個國會選區,則只是更改馬來文字眼,包括柔州丹絨比艾Tanjong Piai改為Tanjung Piai、吉打亞羅士打Alor Star改為Alor Setar、霹靂峇眼拿督Bagan Datok改為Bagan Datuk,及安順Teluk Intan改為Telok Intan。

易名的州選區大部分位於雪蘭莪和柔佛,各有9個和8個選區易名,依序為馬六甲(3個)、森美蘭、吉蘭丹和霹靂(各2個)、登嘉樓與吉打(各1個)。

涉及重新劃分的98個國會選區,其中佔最多的為柔佛州(19個),其次為雪州(18個)。

接著依序為霹靂(16個)、吉蘭丹(11個)、吉隆坡(10個)、吉打(7個)、馬六甲(5個)、登嘉樓(4個)、森美蘭(4個)、檳城(2個)、彭亨(2個)。

玻璃市、聯邦直轄區布城與納閩的國會選區,則沒有變動。

選委會是在3月9日,將涵蓋國州選區重劃建議的報告,呈交給首相拿督斯裡納吉。

半島土著佔61%華裔23%

《2018年國州選區重劃報告》披露,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大馬半島於2015年擁有約2476萬人口,其中土著佔61%、華裔佔23%、印裔有8%、其他為1%,以及非國民8%。

報告說,相較2003年的2007萬人口,我國在2015年的人口共增加23%,這也意味在大馬半島,每平方公裡就有188人。

其中,雪州擁有最多居民,即高達618萬人口,而排名第二的是柔州,有361萬人口。

“布城的人口最少僅有8萬3000人。”

根據統計局於2010年展開的住所及人口普查,吉隆坡是大馬半島中,人口密度的區域,即每平方公裡有6556.18人。

至於人口密度最低的是話望生,每平方公裡只有210.46人。

易名選區有增減

選舉委員會曾在2016年9月15日和2017年3月8日,二度提出半島選區重劃建議,各州易名國州選區與前兩次建議相比,有增有減。

其中雪州方面,易名的國會選區維持5個,州選區則從首次建議的6個,增至9個易名。

易名的柔佛國會選區從1個增至2個、州選區維持8個;霹靂方面,國會選區從3個減至2個、州選區從5個減至2個;吉蘭丹4個州選區減至2個;登嘉樓2個州選區減至1個;森美蘭易名的3個州選區減至2個。

吉隆坡原定易名成大城堡的士布爹國會選區,也已獲保留;彭亨2個易名的州選區則已取消。

議席數目沒改變

《2018年國州選區重劃報告》顯示,半島的國會與州選區並沒增減,意味著議席數目沒有改變。

上一次半島選區劃分是在2003年,這是選委會在相隔13年後,於2006年再次劃分選區。

今次選區重劃工作涉及西馬半島及沙巴納閩聯邦直轄區,即166個國會選區和445個州選區。

選委會在2016年9月15日首度展示選區重劃建議,建議更改全國12個國會選區及34個州選區名稱,並從2016年10月31日起至2017年2月28日舉行第一輪聽證會後,在3月8日再度提出新建議。

獨立以來第6次重劃

《2018年國州選區重劃報告》指出,2018年是選舉委員會第6次進行選區重劃。

報告說,自國家在1957年獨立以來,共進行6次選區劃分,前5次分別在1958年、1974年、1984年、1994年和2003年。

“根據聯邦憲法第113條文,選委會必須在上一次選區重劃的8年內,提出選區重劃建議。

“今次選區重劃工作涉及西馬半島及沙巴納閩聯邦直轄區,即166個國會選區和445個州選區。”

報告指出,首次選區重劃後,國州選區分別增至104和282個;第2次選區重劃(1974年),國州選區分別增至114和312個;第3次選區重劃(1984年),國州選區分別增至133和351個;第次選區重劃(1994年),國州選區分別增至145和394個;第5次選區重劃(2003年),國州選區分別增至166和445個。

人口統計報告1137萬選民

《2018年國州選區重劃報告》指出,選區重劃研究是根據2016年5月13日,以及9月6日在憲報上頒布的大馬半島選民冊,重劃選品,選民人數共1137萬9352名。

報告說,選區重劃建議採用最新的人口統計數據、居民分布及選民登記,作為研究標准,被採用的文件包括統計局的2010年人口分布統計報告、2015年人口預測報告,以及最新的地形地圖。

“地理信息系統(EGIS)手機應用程序所收集的電子地圖與選民冊分析,協助選委會更快速、有系統及有效的展開選區重劃研究。”

報告指出,選委會在選區重劃研究進行期間,發現一些選區名字需根據選區界線變動,或原有名稱不再適合使用而修改。

“選區以城市、縣、擁有歷史背景、當地居民熟悉的名字命名。”

881反對回饋僅170分符憲

《2018年國州選區重劃報告》顯示,選舉委員會在提呈第2份選區重劃建議時,接獲881份來自地方政府、州政府及一群百人或更多選民代表的反對回饋,其中僅170份符合憲法要求。

報告顯示,選委會在2017年4月17日到5月24日,以及8月9日到2018年3月1日展開第2次聽證會。

報告指出,在170份反對回饋中,僅22份受理、130份完全被拒、其餘18份則部分受理。

報告也說,當局收到的881份反對回饋中,有244份回饋基於不符聯邦憲法原則,以及籠統反對整體選委會選區重劃建議而被拒。

至於第1份選區重劃建議時,當局接獲430份合規反對回饋。

報告指出,當局在2017年12月27日至2018年1月9日召開聽證會,受理其中236份反對回饋,拒絕113份,以及有81份部分受理和部分拒絕的回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