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場比賽賽前車路士更衣室再出現插曲,有指由於魯迪加之前公開質疑球隊在1-0之後經常採用的消極策略,今場比賽遭到干地棄用,沒有進入到比賽的大名單。無論消息真假,魯迪加作為近期常規主力突然淡出大名單無疑是不正常的。而在今季,大衛雷斯也曾經由於質疑干地戰術而被逐出大名單。夏薩特、高圖爾斯等人則以不同形式認為球隊並不是最合適的戰術。這都能看出球員對干地的戰術層多多少少是有所不滿的。球隊使用了加利卡希爾-基斯甸臣-艾斯派古達三後衛組合正選。兩名縮後風格的中堅坐鎮中軸,球隊三中堅體系缺乏能夠上搶的中堅,只能依賴簡迪的回撤來增添後場層次。尤其是基斯甸臣和加利卡希爾防守習慣較差,在對方起速對抗轉身後,基斯甸臣往往會順勢往後幾步,這也意味著對方前鋒可以很輕鬆地獲得處理球的空間。而且兩人由於核心力量不足,在向後移動中判斷落點後起跳,落地時也很容易失去平衡,或者直接導致判斷落點失誤。這也是兩人的老問題了,球隊在近期因為類似的原因失球很多。

修咸頓的朗治作為跑動量極大的矮仔衝擊型前鋒,在國家隊最為擅長的正是在禁區角附近卸下高空球後內切聯繫隊友,同時轉身很快。雖然和巔峰時期已經下滑明顯,但本場比賽朗治依然把車路士防線攪得雞犬不寧。愛爾蘭前鋒非常喜歡回撤後反跑衝擊基斯甸臣的身後,或者在拉開縱深後回撤接高球,跑動能力有限的丹麥中堅被折騰得頗為疲憊,經常無法拿到第一點,只能依靠加利卡希爾靠攏幫忙。聖徒在曉士上任之後,非常強調邊路通過速度衝擊對方防線,尤其是翼鋒內收,依靠閘位後程起速拉開縱深和寬度,前車路士球員貝特蘭就承擔了這一責任,並且成效不錯。與過去兩個月比賽有所不同,今場比賽干地要求艾斯派古達像季初一樣位置前壓到中場位置,幫助球隊梳理線路,同時通過斜向45度傳中支援莫拉達和阿朗素。但這也直接導致艾斯派古達身後的區域留下巨大的空位。車路士第一個失球正是來源於此,貝特蘭德後程起速,始終壓制艾斯派古達一個身位後進入禁區傳中,而中路基斯甸一臣與加利卡希爾為了保持平行順勢後移,導致加利卡希爾漏掉了本該自己看管的泰迪。後者在無人看防下輕鬆推射入網。

不過如果細心一些就會發現,在修咸頓打反擊的瞬間,基斯甸臣其實是有機會橫移攔截的。這也是丹麥中堅和大衛-雷斯巨大差距所在的地方,當對方打起類似的反擊時,雷斯會主動拉邊破壞,而艾斯派古達則順勢衝刺回到中路,兩人交叉換位。但在基斯甸臣居中時,他也有意識向右橫移幾步後,再向中路回收,把貝特蘭交給已經落後身位的艾斯派古達。從能力角度來說,基斯甸臣採用這樣的行動也的確是對自身能力考量之後的選擇。不過這也可以從側面解釋,在大衛-雷斯不再正選之後,艾斯派古達上移的頻率大幅降低,季初的艾斯派古達、莫拉達聯線也只再出現過兩次。這裡與艾斯派古達忌憚自己身後區域不敢往前,中路隊友難以橫移填補空位有很大關係。這也進一步影響到莫拉達頭球搶點的次數和質量。

球隊的進攻依然比較死板。球隊3-4-3體系下,只是每場比賽干地所使用後插上的球員不同這一點主要差別。韋斯安無法頂到鋒線,夏薩特則喜歡在中路帶球與隊友尋求撞牆配合,這都不是常規的後插上中場。而且夏薩特在中路尋求撞牆配合之後,他的無球衝擊並不能給對方防線製造混亂。在過往的比賽裡,車路士非常依賴阿朗素的前插,但在他近期狀態下滑之後,球隊缺少後排插上的人選。今場比賽在10分鐘之後,干地更多地讓韋利安回撤接應,而讓簡迪作為後插上球員通過沖刺在聖徒球員人群中製造混亂。在面對對方兩層甚至更多防守球員的情況下,球隊很難打入禁區,也很難利用到莫拉達的優勢(只能讓莫拉達不斷地回撤背身持球,反插對方後衛身後搶點),也無法把莫拉達解放出來拉到邊路。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