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下所謂的被導彈“鎖定”是什麼情況。這裡的“鎖定”是專指主動/半主動雷達製導導彈的火控雷達鎖定了目標機,也就是說,目標機要面對的是怎麼讓對方的製尋雷達不能繼續引導導彈實施攻擊的問題。這既和導彈本身的類型有關,也和目標機的類型有關。因為目標機可能有電子戰能力,也可能沒有電子戰能力,如果屬於前者,那麼目標機可以通過施放電子乾擾,壓制對方導彈的製導雷達,從而實現解鎖。這種情況因為太技術化,所以通常不是大家關注的重點。
大家關注的重點應該是一架普通的沒有電子戰能力的飛機被制導雷達鎖定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目標機只能是通過兩種方式尋求解鎖。
第一種方式,如果在近距離內有高山這類地形可以利用,那麼可以冒險降低高度,利用山體阻擋對方雷達的射線——制導雷達為了提高精度多用短波,跨越障礙的能力弱,最終實現解鎖。
如果沒有第一種方式那麼好的運氣——無地形可以利用,那就只能是通過做各種大過載機動(也就是大動作),力爭實現“解鎖”。但是,在做各種大過載機動動作時,飛行員本身也會承受飛行狀態變換所帶來的巨大壓力,甚至產生紅視、黑視等現象,引發各種駕駛方面的險情。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方是半主動雷達製導導彈,由於導彈上的導引頭不發射雷達波只接收雷達波,所以要靠載機上的製導雷達鎖定目標機,因此目標機還有機會和攻擊機拼一下機動能力,如果能夠甩掉攻擊機,則尚有一線生機。如果對方使用的是主動雷達製導導彈,那麼導彈完全不用載機幫忙,憑藉自己的導引頭即可完成鎖定引導。由於導彈抗過載能力大於飛機,即導彈要比飛機更靈活,因此靠操縱飛機做大過載動作甩掉導彈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至於降低到什麼程度,由於具體情況較為複雜,無法一一解釋。記得曾經有未知來源的數據顯示,一架三代機在沒有電子戰支援的情況下,遭到兩枚主動雷達製導導彈先後攻擊仍能生存的概率約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