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奈及利亞是個名人,他出名是因為他從一個普通中國知青成長為身家數億的華僑企業家;他是迄今為止非洲唯一的華人酋長,手下還擁有尼政府為他配備的100多名武裝警衛;他是所有在尼華人遇到困難時首先想到的“兄弟”;他從未放棄為中尼友好交流而積極奔走……他就是胡介國。

前不久,胡介國剛剛迎來了自己在奈及利亞當酋長15周年的紀念日。這位穿著短袖襯衫,戴著黑框眼鏡的儒雅老人,怎麼看也跟臉上塗滿油彩、頭上插著羽毛的神秘部族首領聯系不到。

到非洲打拚了近40年,胡介國不僅拼得了數億身家,他還成為中國和奈及利亞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在奈及利亞也成為名人。

胡介國與非洲結緣,要從30多年前說起。胡介國出生在上海一個書香門第家庭,父親先在香港做紡織品生意,後來到奈及利亞。1975年,父親寫信給當時在上海學校當老師的他,希望他能到奈及利亞來幫他打理生意。3年後,胡介國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了奈及利亞,他笑著說,當時自己像“被綁架到了非洲一樣”。

出了機場的那一刻,胡介國就發現,非洲根本不像想像中那麼窮,大象滿街跑,到處塵土飛揚。當時,市區到處都是三層的高架橋,就連工廠值班老大爺都有一台雙卡錄音機聽。胡介國心想,這回來對了。父親想讓他來經營棉紡織業,但他對這個不感興趣。“我更喜歡對著人,而不是機器。”

1997年,胡介國決定出來單干。他投資500萬美元在拉各斯建了一家大酒店——金門大酒店,這家酒店雖然只有6層樓,卻是奈及利亞最豪華的酒店之一,酒店門口一對漢白玉的石獅子標明了這是一家中餐酒店。酒樓的一整層被用來當餐廳,裝潢富麗堂皇。奈及利亞的很多政府官員經常來這裡吃飯,包括總統、外交部長、文化部長等都成為了他的好朋友。

如今,家族中的紡織業已日薄西山,他的酒樓卻因為地處黃金地段而價值暴增了不知道多少倍。即便入夜時分,街道上依然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胡介國坦承,近40年來打下的家業“兩代人都吃不完”。在他眼中,這個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遍地商機。

非洲人普遍不愛吃魚、蝦等海鮮。一尺多長的螃蟹、大蝦隨地爬,爛在海裡也沒人吃。魚就更不用說了,豐產期,捕魚時根本不用漁網,拿著魚叉往河裡一叉,到處都是魚,用簸籮一兜就沉甸甸的。但是,通過中式烹飪方式,把這些魚和海鮮烹飪成美味,一下子就能賣出好價錢,很多在奈及利亞的外國人也常來光顧。

在非洲待了近40年,胡介國發現,奈及利亞和中國有相似的地方,就是注重家庭和教育。

1999年,胡介國得知,奈及利亞政府有一個給山區建學校的工程。胡介國心想,既然是小學,就算賠錢也得干。選址都在深山裡的熱帶雨林。“這麼潮濕的地方建水泥房子很難,地基打了十幾米還要繼續往下打,但打得更深,意味著成本更高。”當時,政府給的工期是一年,但胡介國和工人們加班加點,吃、住都在工地上,用了6個月時間就把4所學校建成了。

這個工程,他虧了2億奈拉(奈及利亞貨幣),摺合成人民幣大約3000萬元。“不過這錢虧得好。通過這個工程,我打出了一個好名聲。”從此以後,他再也不用找別人要工程,政府會把上好的工程送上門來。投資建學校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得人心。校舍建成後,胡介國明顯感覺到,當地人對他的好感倍增,“學生們知道學校是中國人建的,中國人和非洲人的友好種子就代代相傳。”

因為胡介國的突出貢獻,2001年,胡介國被封為奈及利亞一個部落的酋長。授勳儀式當天,胡介國身著奈及利亞當地傳統服飾,頭戴具有特殊意義的小帽,長老用樹枝在他身上灑下香水,他從幾位酋長手中接過了酋長任命書,身邊當地民眾載歌載舞。他也成為非洲首位華人酋長。

此外,由於胡介國的部落並未廢除一夫多妻制,名義上講,胡介國是可以選妃的。不過胡介國依然堅持一夫一妻制,他的妻子是香港人,夫妻恩愛在當地也傳為佳話。

如今,6萬多名奈及利亞華僑華人,沒人不知道胡介國這位華人酋長。每當遇到有關中國人的問題,只要當地相關部門覺得棘手或難以處理時,他們首先會給胡介國打電話。

附:上海教師出國打拚,23年後成非洲首位華人酋長!

非洲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一直是片神奇的土地,包括這裡的氣候和環境,奈及利亞是西非東南部的國家,是非洲第一大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大國,這裡也有著非洲歷史上第一位華人酋長,胡介國,他的產業已經涉及到8個領域,總統將他封為終身酋長,並且擁有一支由他全權指揮的武裝警衛隊,並且人員全部由胡介國親自挑選。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