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孩子玩過的地方,就像戰場一樣,一片狼藉。爸爸媽媽們有沒有這樣的同感?從幾個月大開始,孩子的抓握能力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扔玩具那都是小事了,還有吃飯的時候扔碗筷的,更是讓爸媽頭疼不已。不過,如果你擔心熱衷扔東西的寶寶,肯定是個調皮的搗蛋鬼,那就大錯特錯了!

小編還記得大概孩子6個月左右吧,第一次把東西掉在了地上的小小包滿臉的詫異:

原來,它可以發出這麼清脆的聲音,

原來,它可以滑動到這麼遠的地方,

艾瑪,人生突然有一種開了掛的趕腳好嘛。

從此,他就開啟了百玩不厭的“扔東西”模式:

拿起就扔,箱子裡的東西翻出來全部往外扔,

撿起來給他,繼續扔,

什麼都扔,玩具、衣服、手機......

為什麼?為什麼?

作為媽媽,當時的我還真的有一丟丟頭大。但現在回過頭去看,真的只是坦然一笑!因為,扔東西是每個寶寶都會有的經歷,太正常了!而且,扔東西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扔東西,是探索

寶寶有超能力

當寶寶無意中拿起東西並扔出去時,他並不明白這樣做的意義。但隨著大運動能力的提升,寶寶開始意識到:自己能抓握並且扔東西啦。這時,他會特別興奮,發現自己居然有超能力。為了證明給媽媽看,他會不停的扔東西,還時不時會發出“嘟嘟”、“啊啊”的聲音。順帶著,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手腕、上臂、肩部肌肉力量,以及聽覺和觸覺神經都得到了鍛煉!

世界原來是這樣的

隨著慢慢長大,寶寶會發現世界原來是這樣的:周圍的東西居然能單獨滑出去。於是,他開始嘗試坐著扔、站著扔、爬高處扔......然後他發現,水杯掉地上會碎,而抱枕不會;用力甩出去,球會滾的很遠;扔出去的玩具還會出現(因為被媽媽撿回來啦)。

自我意識萌芽了

在有趣的扔東西遊戲裡,寶寶會看到家人不同的表情或動作——亂吼、生氣、無奈、制止、撿東西。這其實就是寶寶自我意識的萌芽,他開始明白自己可以影響其他人。所以,妞們經常聽社區某某某抱怨,誰家寶寶喜歡扔東西吸引大人注意,還伴隨各種“咿呀”聲,就是寶寶在跟大人交流。

扔東西,怎麼辦?

寶寶總是在不斷探索中成長,扔東西就是探索的方法。我們要鼓勵寶寶去探索,但又不能完全撒手不管,這時就要掌握點技巧。

不要過分阻止

扔東西是寶寶生長發育敏感期的自然現象,妞們不能總是告訴寶寶“不可以”、“不能扔”,這一點用也沒有。在確保安全和有大人看護的情況下,可以多讓寶寶練習扔東西,比如說玩具球。當然,危險物品可是要收起來的哦。

扔東西“遊戲化”

其實,妞們可以把扔東西變成有趣的遊戲。比方說在家放幾個顏色鮮豔的大箱子,當寶寶扔東西時,親自示範一下,“寶寶,看媽媽把挖挖掘機扔進紅色箱子了,你可以像媽媽這樣把小汽車扔進黃色箱子。”如果寶寶扔對了,記得多誇誇他,“寶寶做對了!”多試幾次,寶寶會很樂意這樣做哦。

鼓勵寶寶把東西撿回來

寶寶扔東西是正常的,但只扔不收回來的習慣可不太好。妞們可以多多引導他,比如,很多寶寶對顏色感興趣,可以從引導寶寶將不同顏色的玩具找回來入手。對於大一點的寶寶,妞們可以事先跟寶寶制定好規則,讓他知道自己扔的東西要自己撿回來。

給寶寶一個界限

寶寶扔東西這事兒,提倡鼓勵但不能理解偏頗,還需要給寶寶一個界限。在寶寶稍微大一點時,妞們可以告訴他哪些是可以扔的,哪些不可以。比方說食物,妞們可以跟寶寶說:“這是吃的,能填飽肚子,不能扔。”

區別寶寶扔東西的原因

寶寶自我意識慢慢覺醒了,他慢慢會發現,不高興、累了或餓了時扔東西會讓心情變好。所以,他會在下次心情不好時重複這個行為。如果妞們發現寶寶扔東西“動機不純”,不要粗暴的批評或制止,而應該慢慢疏導,引導寶寶把為什麼不高興說出來,並想辦法幫他緩解這種情緒。

小編碎碎念:在寶寶成長過程中,像扔東西這樣看似“不乖”的行為還有很多。這都是兒童發育敏感期的正常表現。妞們不用過分緊張,也不要過分阻止,淡定點,放他去探索,在需要你規範時,收一收“線”就好!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