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報,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秧」;所謂「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世人苦,就苦在要一個「好」上。就想著,生意一直都很好。其實,錢不要來的太快,也不要來的太多,也不要太容易。

如果太快了,太多了,人就容易奢侈。錢多了,就不把錢當成錢來看,就造成奢侈。福報一浪費,你再賺錢,就很困難。

很多人認為,錢是自己賺來的。其實,三分是努力,七分是培養來的福報。你有福報,做什麼都賺錢。也見過一些人,很努力,但也剩不下幾個錢,這就是他先天福報不足。

古人講的,錢是八條腿,人是兩條腿。錢可以往東西南北方向去,所以是八條腿。人要追錢,很困難。當你有福報時,錢來追你,這才是正常的。

人在遇到挫折時,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所以有錢要做沒錢想,你就不會浪費。祖師大德都很珍惜福報,經過你的手,消耗的都是你的福報。

所以包括用水用電,吃的糧食,都要特別珍惜。許多人經濟好了,就會忽略掉這些。而浪費最常見的,像糧食,水,尤其是損福報。

有句話說,一兩黃金四兩福,你要用一百萬的錢,需要有四百萬的福報才可以。但人在賺錢時,往往會迷失掉,總覺得靠自己的本事就可以了。這樣子就徒增了傲慢,而且容易做出損福報的事情。

大家都想著要達到最高,最圓滿。像一棵樹,慢慢長大,就離他原來的種子的面貌越來越遠,最後還是慢慢的回歸,還給泥土。

一個東西,達到極致,最好時,就意味著他要開始衰敗。一個王朝是如此,一個人也是如此。人一旦到最年輕飽滿時,意味著就開始老了。

所以世人的苦,都苦在追求一個好上。什麼都要好,卻不知道。佛法講的,要善用其心。任何境界都是修行的好境界,都可以用來點醒人的。

一個人做事情,太順利了,也不好。太順了,容易讓人起驕心。做生意,錢來的太快了,就把錢不當錢,那損失的還是自己的福報。有人一下子發財了,卻馬上又破財。這就是他福報損掉的緣故。

弘一大師說,他做事就希望自己失敗,失敗了才知道自己有業障。所以大師的一生,都很恬淡虛無。

常常有人羨慕:某人的福報真好,家世風光,子孫多又孝順,要金錢有金錢、要愛情有愛情、要事業有事業、要官位有官位;為什麼他什麼都美滿?我怎麼什麼都要不到?是不是上帝偏心,把世間所有的好運都給了他?其實,福報不是神力可給予的,福報是自己努力得來的。怎樣才能有福報呢?

第一、勤儉節約:

有的人雖然家財萬貫,由於浪費奢侈,不懂節約,最後免不了窮困潦倒。周武王曾感嘆:「像紂天子這般奢華,竭天下之財以窮己欲,安有不亡國者!」,秦始皇生前修建極其奢侈豪華的皇陵,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結果秦朝二世而亡。的相反的,有些人勤勞節儉,所以福報隨之而來,如台塑企業王永慶先生。

第二、善因好緣:

有的人,事不關己絕對不過問,不與人結緣,當然也不會有好運氣。有的人,只要行有餘力,就熱心助人,也不希求他人回報,但是好運都會降臨,讓他平安順遂。想要有福報,必須先播撒福報種子,比如積極參與利益大眾的善事,熱心助人等事情,所謂「助人者,人恆助之」,多種一點善因緣,就是修福報的方法。

第三、慈悲喜舍:

一個人有多少福報,可以由自己決定。《阿含經》記載,有一位小沙彌,本來應該夭壽的,因為一念慈悲,救了許多受困水塘的螞蟻而延壽。一念善心,可以消除罪業;一念慈悲,能夠增加功德。有人「拾金不昧」而獲得福報,有人「不貪不義之財」而得到善緣,有人「救苦救難」而消災免難,可見能夠慈悲喜舍,福報就會到來。

第四、吃虧奉獻:

許多人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損,不願意吃虧,那是心胸不夠寬廣。吃虧奉獻是一種無私的、真心的付出,是一種歡喜的、不求回報的道德行為。如果我們常抱持著你是好人,我是壞人;你是對的,我是錯的;你很偉大,我很渺小;快樂給你,苦惱給我;富有讓你,貧窮我受的態度,尊重對方,處處為對方著想,必能獲得對方由衷的敬愛。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