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疊鈔票,換一把泥砂!石門水庫,清淤要花300億
石門水庫排砂道 圖片來源:邱劍英 台灣高度依賴水庫供水,但水庫淤泥問題,卻要花更多經費維護。江明郎說,「清1立方公尺的泥砂成本要平均500台幣,淤了一億立方要500億台幣,不如蓋一個新水庫還比較便宜。」 然而,一輛砂石車只能載10到12立方公尺,根本沒這麼多砂石車去載1億立方公尺的泥砂,沿路居民也無法承受。實際工程技術上更沒辦法做到,因為水庫不可能放空,沉在底部的泥砂就是無法清除。 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局長黃世偉說,「曾文水庫清淤是用自創全世界獨特的象鼻管工程,在水庫底部用象鼻管作為高濃度淤泥的進口,接著挖空山體蓋一條排淤隧道到曾文溪導水隧道下游出口,利用颱風帶來的大水來排走淤泥,工程費金額約40億台幣。」(地圖故事:水庫變砂庫,誰是兇手?守護石門水庫的最後一道防線) 經營民宿、種水蜜桃收入落到私人口袋,清淤卻是全民買單。以曾文水庫清淤工程為例,其中之一是挖空山體做隧道,整個工程投入40億台幣。(劉國泰攝) 已核定的前瞻水資源建設計劃,也要在石門水庫打造一條阿姆坪防淤隧道,大雨用水排砂,旱季隧道則開砂石車抽砂、運砂,預計要投入46億台幣。往回追溯,還有石門水庫250億台幣的整治預算。 水庫除了淤砂,為了清淤,也正堆上厚厚300億的新台幣。 殘酷的是,即便這些工程都完成,達到最理想的目標是石門、曾文兩大水庫進來多少泥砂,便能出清多少。但已在底部的淤積無法清除,也無法保證莫拉克颱風等級的颱風如果再來,能夠排掉泥砂。 翡翠水庫(劉國泰攝) 場景再轉到供應大台北用水的翡翠水庫,到去年底,累計淤積了2600多萬立方公尺,僅佔了原設計庫容量的6.47%,年平均淤積量也遠低於當年的預估。詹順貴說,翡翠水庫可能比原本預估的壽命多100年。 石門、翡翠集水區其實僅一線之隔,淤積程度有如天堂與地獄。游景雲說,翡翠是台北水源特定區,保護的特別好,嚴格禁止開發行為。 從政府組織看,王晉倫說,翡翠水庫設立一個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管理一元化,同樣一滴水落在翡翠水庫,從森林到水庫只有一個管理單位;石門水庫則分了林務局、原民會、水保局、內政部、環保署、地方政府到水利署——挑水的和尚多,卻讓大家沒水喝。 很多人不知道,在北台灣找不到第二個地方蓋石門水庫,江明郎說,「蓋水庫就跟開礦場一樣,挖完就沒了,水庫壩址對河川來說也是一種資源,建完就沒有了,再建功能也有限。」 如果少了石門水庫,桃園地區民生、農業、工業用水停擺,每天支援新竹20萬噸用水也會停止,連新竹科學園區也可能受到影響。 「難道,到時候台灣要在沿海蓋5個核電廠,拚命發電做海水淡化?」游景雲反諷地說。 你我也要想,咬一口高山水蜜桃香甜又多汁、到石門水庫露營很親近自然,代價卻是讓大家無水可用。 水庫看似滿水位,台灣卻嚴重缺水。我們是否應該重新思考,清淤工程與加強集水區保育,其實只是管理手段,真正該做的是從一滴水落在台灣就該開始思考,如何讓它落在森林、綠地、河流、水庫、海洋,每滴水都是資源,而不是釀成崩塌與土石流災難。(責任編輯:李郁欣)蓋核電廠來做河水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