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早餐是一天的活力來源,這句話人人都知道,不過,根據一份調查顯示,台灣人早餐習慣10年停滯不前,不只沒有時間吃早餐,早餐高脂肪、高熱量=高營養的迷思更造成國人蛋白質和纖維質攝取不足!
▲圖/資料照
美商賀寶芙今(17)天公布亞太區健康早餐大調查發現,台灣人早餐習慣停滯不前,雖然調查中有8成受訪者認為早餐是第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但10年來沒有天天吃早餐的比例一直有24%;而有吃早餐習慣的受訪者中,有高達7成早餐沒有攝取蛋白質、8成早餐沒有攝取蔬果,脂肪攝取量比例更是亞洲之最,且有35%的受訪者在通勤時或到辦公室才吃早餐,顯示國人早餐吃錯內容、吃錯時間的比例極高。
主因則是因為,台灣人工時全球第6名,「沒時間」導致台灣人不吃早餐或吃錯早餐。根據美國國家體重控制登記計劃(National Weight Control Registry, NWCR)調查發現,成功減重的人當中有78%都有固定時間吃早餐的習慣。《Obesity》研究則發現,上午6:00~9:45攝取富含高蛋白質的早餐,可降低脂肪合成機會,而且給予身體一整天較長久的飽滿感。香港中文大學食品和營養科學課程教授、賀寶芙營養諮詢委員會資深營養專家陳振宇博士指出,養成吃早餐的習慣、吃對早餐的內容及時間,能喚起身體的活力、提高注意力,更對於體重管理及消化道健康有助益。
陳振宇說,人體經過一整晚休眠,與前一餐間隔時間多已超過8小時,起床後身體血糖濃度不足以滿足身體需求,常讓人疲倦、精神不集中,此時身體極需要補充優質蛋白質、纖維質及碳水化合物,提升代謝、促進腸胃蠕動,維持消化道健康,喚起身體活力。此外,空腹時間過長所產生的飢餓感,容易造成進食速度過快,大腦來不及產生飽足感,而攝取過多的熱量,因此在對的時間吃對早餐、細嚼慢嚥,選擇「適當熱量」、「低脂肪」的健康早餐,不僅能提供能量,更能做好體重管理。
▲圖/資料照
資深營養師林若君指出,高脂肪和高熱量並不等於高營養,尤其早餐是一日生活的第一餐,更需特別注意營養素均衡。林若君進一步表示,受台灣人歡迎的早餐(例如:飯糰、麵包、水煎包、蛋餅、蘿蔔糕、燒餅油條、三明治)多用高油高鹽烹調,內容多為澱粉與少量蛋白質的組合,不僅含有過量油脂、熱量、鹽、糖,蛋白質與纖維量也不足。早餐缺乏纖維無法促進腸道蠕動,飽足感也不夠,可能中午不到就產生飢餓感。蛋白質的不足容易造成脂肪增加及肌肉流失,長期如此造成新陳代謝下降,不利於體重管理、也會損害腸胃道健康。
林若君提出健康早餐「晨光三部曲:補水、營養、活力」,把握起床後的黃金3小時吃對食物,讓身體更健康。她建議,從起床後第一杯30-50°C的溫水開始,補充在夜間就寢時流失的水分,甚至在水中加入一些蘆薈汁,更能喚醒熟睡的腸道,促進蠕動。早餐最佳時機點,即是在起床後的一小時左右補充含有「優質蛋白質」、「纖維素」、「碳水化合物」的均衡早餐。之後,以一杯茶飲,提振精神,控制食慾,戒掉午餐前不健康的零食或是高熱量的三合一咖啡,清爽活力整個早晨。
▲圖/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