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1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台灣近5年沿近海漁獲量只剩約16萬噸,漁業署將對傷害性漁法加強管理並輔導退場,甚至考慮對近海漁業採取總量管制,捕撈魚種及數量都將管制。

漁業署統計,屬沿近海漁業重點的鯖鰺漁業,2012年研究顯示體型有變小的趨勢,因此漁業署隔年發布「鯖鰺漁業管理辦法」,明定每6月為鯖鰺漁業休漁期,今年3月更成立「鯖鰺漁業諮詢小組」,檢討花腹鯖、真鰺及白腹鯖族群生態,並訂定休漁期管理,今年2、3月再增加20日的禁漁期。

加強管理燈火漁業

漁業署署長黃鴻燕指出,接下來將加強管理的是包括鎖管和棒受網的燈火漁業,由於漁民使用的燈光過強過量,會讓魚群喪失視力,進而失去覓食能力導致死亡,5月底將邀集漁會代表、學者、環團等成立「燈火漁業諮詢小組」,討論訂定使用的光線強度、漁船數量及休漁等相關規範。

此外,黃鴻燕指出,遠洋漁業普遍採用的「總容許漁獲量管理TAC」制度,也將擴大應用在沿近海漁業管理。TAC是要求漁船記錄捕撈到的魚種和數量,經過科學計算,評估可供捕撈總量後再進行分配,並每年滾動式檢討。

目前國內沿近海計約有2萬2千艘船,漁業署將透過漁會進行船籍總清查,並估算多少數量的漁船才是台灣沿近海最適合的負荷量,未來不排除鼓勵漁民休漁和離漁,確保沿近海漁業永續發展。

  • 圖為南方澳鯖魚大豐收。 (資料照,記者江志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