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的《舊約》中有一段話:「主對我說:『人子阿,這些骸骨就是以色列全家…我要將以色列人從他們所到的各國收取;又從四圍聚集他們,引導他們歸回本地,我要使他們在那地,在以色列山上成為一國。』」(以西結書37:11-22)
許多基督徒和猶太人以這處聖經為以色列復國預言的鐵證,而近代以巴紛爭也就此展開。
亡國2500年的猶太民族,於1948年5月14日由以國首任總理本古理昂(David Ben-Gurion)正式宣布成立猶太人的以色列。
對於全世界來說,曾在二戰期間遭到大屠殺的猶太人,能在巴勒斯坦這塊「應許之地」建國,可說是20世紀最精彩的「絕處重生」史,但大量的巴勒斯坦人也因此成為難民。後續連串無解的以巴衝突之中,巴人遭到以軍鎮壓、死傷慘重的事件不斷傳出,讓國際社會紛紛譴責以色列良心何在?
以巴衝突之中,巴人遭到以軍鎮壓、死傷慘重的事件不斷傳出,讓國際社會紛紛譴責以色列良心何在?(攝影:李隆揆)
目前主政的以色列聯合黨(Likud–National Liberal Movement),於1977年首次成為以國國會第一大黨,至今成為長期執政陣營,為以國最大的右派保守主義政黨,現任主席就是以國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
目前主政的以色列聯合黨,為以國最大的右派保守主義政黨,現任主席就是以國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湯森路透)
聯合黨外交事務部主任(Foreign Affairs Director of Likud Party)海贊恩(Eli Hazan)接受《上報》專訪,表示以色列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出於「自我保護。」
為「保護自己」 以色列必須得強壯
身處在四面受敵的中東地區,以色列這個蕞爾小國必須對「自我防衛」的程度格外嚴密。
5月14日以色列建國紀念日當天,以巴衝突死傷人數在加薩達到高峰,外界指責以色列殘忍不人道的做法,「我們別無選擇,必須變得強壯」海贊恩說。
海贊恩舉台灣面對中國軍事威脅為例,說:「你知道的,會用盡一切可能的做法,為了保護你自己。」
對於以色列鎮壓巴人抗爭的爭議,海贊恩指出,通常在民主國家人民有權表達不滿,進行示威抗議,在以國國內也很常見,但是當抗議方出現傷害性武器,「你會盡可能的保護自己」,更何況加薩衝突牽扯激進組織背後煽動,逼迫人民上前抗爭,甚至放汽油風箏,因此以軍出於自衛的攻擊是正當合理。
針對以軍長期以優勢武力鎮壓巴薩走廊的行為,海贊恩舉台灣面對中國軍事威脅為例,說:「你知道的,會用盡一切可能的做法,為了保護你自己。」(攝影:李隆揆)
海贊恩表示,從以加薩問題來看,以軍從來不主動開火,每次都是巴人先發動攻擊、以軍回擊。
或許是因為大學主修歷史,海贊恩為以色列發聲時,常常「以史為鑑」。
他舉1947年的史事為例,稱以巴問題之中,常常是以方有意解決但巴人不滿。
針對以巴衝突越演越烈,海贊恩表示,「以軍從來不主動開火,每次都是巴人先發動攻擊、以軍回擊。」(攝影:李隆揆)
挾二戰民族傷痛 猶太人擁抱錫安主義建國
1947年,以色列建國前一年,聯合國成立「巴勒斯坦專門委員會」,大會表決通過181號決議《聯合國巴勒斯坦分割方案》,提出建立一個猶太國、一個為阿拉伯國家的兩國方案,但耶路撒冷則交由聯合國管轄。
因考量未來大量猶太難民將遷入,猶太人以較少的土地獲得較多的領土,雙方比例為55%比45%。
當時本古理昂代表猶太人接受此方案,阿拉伯聯盟則無法接受,隨後爆發1948年的獨立戰爭。
拿聖經當依據 「巴勒斯坦之地屬於以色列」
海贊恩說,以巴之間爭奪同一塊土地,就像是「所羅門王的判例」,即兩名母親堅稱自己是一名嬰孩的母親,所羅門王提出把嬰兒切兩半,一人一半的做法,此時其中一位母親立即放棄爭取,直說孩子是對方的。所羅門王因此判決:「孩子屬於那個不願意看到嬰兒被殺的母親。」
海贊恩的比喻之中,認為猶太人是巴勒斯坦之地真正的母親,所以即使以色列人稱這是自己的「應許之地」,但也接受1947年的方案,把土地一分為二。
海贊恩告訴《上報》:「我們從沒想要把巴勒斯坦人從這塊土地上剔除。儘管以色列軍力強大,但是我們從未這樣做,我們想要和平相處。」
海贊恩表示,「我們從沒想要把巴勒斯坦人從這塊土地上剔除。儘管以色列軍力強大,但是我們從未這樣做,我們想要和平相處。」(攝影:李隆揆)
以巴有望和平共處? 海贊恩:我不信
從以色列人的觀點,以巴之間是否能和平共處?
對於歷史、政黨主張侃侃而談的海贊恩此時淡淡說出:「我不相信我們能和平共處,巴勒斯坦人要的是100%的土地。」
「但是我們試圖找出解決方案」海贊恩說。
一句話道出以巴衝突之間何其無解,在雙方流血、對抗之間,若願意真心「嘗試找出解方」或許對目前以巴緊繃情勢來說,已是大幸。
從以色列人的觀點,以巴之間是否能和平共處?對此海贊恩此時淡淡說出:「我不相信。」(攝影:李隆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