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18 日朝日電視台是說明預定7 月播出的漫畫改編電視劇《幸色的一居室》取消播出,不過在關西地區這部電視劇還是會按原定計劃播出。而日本的一位網友在本月初的時候就在自己的博客上對《幸色的一居室》這部漫畫的內容與改編電視劇的問題進行了一番解析,《幸色的一居室》問題並不是以真實案件為原型,而是這部作品傳遞出來的信息會導致讀者和觀眾對於真實案件當事人的二次傷害,有消費案件當事人的嫌疑。
《幸色的一居室》是源自twitter 上作者はくり的一個腦洞創作,後來變成了一部連載的網絡漫畫,這部漫畫從誕生之初就被批評以日本現實中發生的「朝霞市女生誘拐事件」作為原型,雖然作者本人是否定這部漫畫與現實案件的關係,而且這部作品的原始創作圖是發佈在2016 年9 月20 日,與「朝霞市女生事件」當事女生被警方保護有6 個月的時間差存在。《幸色的一居室》故事簡單來說一個少女在家庭、學校中備受欺凌,而一位偷拍、跟踪狂在少女要自殺的時候救下了她,並將她帶到自己的家中一起生活,這個故事最大的特徵就是「誘拐並不是誘拐」而是以誘拐的方式保護少女,這部漫畫之所以能得到一些讀者的支持,是因為主角「沒有自己容身之所」的特點引起了很多年輕人的共鳴,沒有容身之所在社會、學校孤獨一人,老師、家長不可信,只能與和自己相似的人一點點接近,這是一部所謂「社會弱者」的故事,是一部切身感受到「死」的年輕人「尋找自我」的神話。
雖然這部漫畫的故事內容和現實中的那起誘拐案件並不相同,但是卻還是和那起案件有關,這部作品與那起案件不是作案手法和作案過程的相似,而是和案件曝光後許多人不負責任的發言相似,在「朝霞市女生誘拐事件」被媒體報導後,很多人在2ch、twitter上評論「這不是綁架而是同居」,「犯人和女生是相愛的」,「女生如果想逃跑的話應該早就跑出來了」,「男性保護了離家出走的少女但卻被當成犯人」,這種對於事件「如果是這樣的話就好了」的種種妄想與《幸色的一居室》漫畫改編的日劇高度一致。
在那起綁架事件的第一次公審當中,被告自己認為自己是觀察和自己一樣被社會隔離的女生,而不認為自己是在綁架監禁女生,在他的腦中自己的行為或許就是一種自我再生的「戲劇」,如果將事件被媒體報導後部分人不負責任的發言與被告自己在法庭上的發言結合在一起的話,你就會發現能夠做出《幸色的一居室》這樣的作品。這種消費當事者的問題不僅僅在《幸色的一居室》這部漫畫上,我們全體都必須要反思這種行為。在事件被報導後,我們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想像,說自己想說的話,可能還會受到事件啟發創作什麼作品,但是作為人來說這些行為能夠在多大程度上被允許?《幸色的一居室》這部電視劇如果播出的話,我們是不是就和逃避責任的被告犯下相同的罪行?對這部作品感到有趣是不是也和被告有相同的罪過?
雖然那起綁架事件的被告被判刑九年,但這起事件並沒有結束,因為當事少女還在繼續著自己的生活。在《幸色的一居室》電視劇宣傳中女主角的扮演者稱這是一個在被害者與綁架犯的關係中尋求幸福的故事。而在實際的法院審理中,當事者少女在日記上寫下的是這樣的話「我想要回到原先和家人一起生活,和朋友一起笑著的日子。快點抓住寺院內,把我的生活還給我吧,快點,快點!」。當事少女希望被告被判處無期徒刑,對於當事少女來說被綁架監禁的2年時間到底是什么生活我們無法知曉,今後她的人生中一直要面度這空白的兩年,但我們卻將別的少女完全不同的故事作為電視劇來娛樂,當初那起事件的少女現在還在被監禁在我們的妄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