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是: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幾十年來學會閉嘴。大多數時候,我們說得越多,彼此的距離卻越遠,矛盾也越多。在溝通中,大多數人總是急於表達自己,一吐為快,卻一點也不懂對方。兩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懂與不懂,不多說。心亂心靜,慢慢說。若真沒話,就別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後,國內就爆發了一場由自由分子領導的叛亂,他們要求俄國現代化,希望俄國的工業和國內建設必須趕上歐洲的其他國家。尼古拉一世殘忍地平定了這場叛亂,同時要殺掉一名領袖李列耶夫。
行刑的那一天,李列耶夫站在絞首臺上,絞刑開始了,李列耶夫一陣掙扎之後繩索突然斷裂了,他猛然摔落在地上。在當時,類似這樣的事件被當成是上天恩寵的徵兆,犯人通常會得到赦免。李列耶夫站起身後確信自己保住了腦袋,他向著人群大喊:「你們看,俄國的工業就是如此差勁,他們不懂得如何做好任何事,甚至連製造繩索也不會!」一名信使立刻前往宮殿報告絞刑失敗的消息,雖然懊惱於這突如其來的變化,尼古拉一世還是打算提筆簽署赦免令。
「事情發生之後,李列耶夫有沒有說什麼?」沙皇詢問信使。「陛下,」信使回答,「他說俄國的工業如此差勁,他們甚至不懂得如何製造繩索。」「這種情況下,」沙皇說,「讓我們來證明事實與之相反吧。」於是他撕毀赦免令。第二天,李列耶夫再度被推上絞刑台。這一次繩索沒有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言多必失,禍從口出。這個世界,要有火眼金睛的本事,也要有潤物無聲的本領。在這個世界裡,並非獨享,而是彼此心領神會,也默契前行。怎樣把話說好?林語堂先生送給我們的十六字說話箴言:「要說得巧,要說得少;言多必失,語多必敗。」值得我們去認真學習和品味。
1.所謂金口玉言就是少說話
「金」在於少說,不多說一句,在正義和關鍵時刻能敢於直言,無所畏懼,但生活上卻惜「語」如金。說話能做到一語中的,一言九鼎,一句話有一句話的份量,落地能有聲能砸出一個坑兒。把該說的話說到就可以了,不必囉裡囉嗦個沒完,那樣反而會「敗品」。即我們常講的「多說無益,點到為止。」
真正的智者,不在言語上爭輸贏論英雄,而在素養德性上走人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少說話,意味著藏拙
我們的內在難以速成,那就首先在形象上塑造一個謹言慎行可信可靠的人吧。藏拙,剋制一點表現欲,多聽,多觀察,多思考,少說話,謹言慎行。言多必失,有句話是,三思而後行,三思而後言。有時候無心的一句話,也可能引起別人的不滿和怨恨。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孔子強調真正的君子應該少說話多做事,誇誇其談並非最佳選擇。
東晉時期,王徽之三兄弟曾到太傅謝安家裡做客。王徽之和王操之說話較多,且談的多為瑣事俗事,而王獻之簡單問候之後再無多言。事後謝安的賓客問這三兄弟誰更勝一籌。謝安認為是王獻之,其理由是「吉人辭寡」。
3.如果有些話明知道不該說,但就是憋不住非要說怎麼辦呢?
這件事,林肯有一個好辦法。有一個人問林肯,說我特別恨那個人,怎麼辦。林肯說,寫信罵他,想怎麼罵就怎麼罵,寫完了信給我。那個人在信裡把恨的那個人罵的淋漓盡致,好不痛快。他把信給林肯看了說, 是不是可以郵寄出了。林肯說,你開什麼玩笑,燒了它。憋不住的話就自己寫出來燒掉,千萬不要因為一時衝動,對著親人朋友說出傷人的話來,否則事後一定會悔恨不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要知道,打碎的玻璃難以拼合如初,說出去的話,是永遠收不回來的。所以在精不在多,世上大多是越稀有越珍貴,言語也是。
做人,就需要一種智慧,這種智慧是由內心深處散發出來的,智者說話很有尺度,不會狂亂言行,他們多數保持沉默,作為一個聽眾的角色,但一開口說話卻是驚人,這就是他們獨有的智慧。愚者卻相反,說話總是不著邊際,喋喋不休,但過後卻發覺自己錯漏百出,這時,說出來的話就收不回了。
越是少的東西,往往越是珍貴,說話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