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督公鄉野奇談】拿督公罕收養子,乩童作法鬧通宵

在三巴厘進行訪談期間,逐漸發現神明信仰是他們生活的一大要事,從拿督公為村

民治病開始,到了201799日出席甘榜里莫(Kpg Limo)一場拿督公收養子及改

名儀式,見證這場儀式的盛大和隆重,事後再閱讀各種拿督公相關研究論文。我這

才知道,拿督公不僅只是一個神秘、傳說中的本土神明,祂也是團結及凝聚村民力

量的關鍵。

青年被拿督公收為養子,必須改名,新名字通過一隻白公雞以啄米的方式決定。

(圖:星洲日報)

*華人社會的民間信仰及廟宇活動,雖然歷史悠久,但由於缺乏科學證明,總給人

一種迷信或神秘的刻板印象。*


*走進遠離城市的郊區,有華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廟宇的蹤跡,而三巴厘的華人住

家外,更設立家廟或神龕,他們供奉多個神明。*

*這些華人,多從父親一代繼承這些民間信仰,即便是他們開始與土著共融組合家

庭,生活習慣及語言開始伊班化,唯獨供奉神明這種濃厚的華人色彩,仍然是他

們最大的信仰,堅持傳承,香火不斷。*

*在還沒有接觸華人民間信仰前,我對各種神明,包括三巴厘所熟悉的神明都是一

知半解,有看沒懂。在我生活的城市環境里,林林總總的大小廟宇也不少,看多了

就熟悉,但這只是表面及膚淺的熟悉,實際上並未真的了解甚麼是廟宇、神明及乩

童。*

*在三巴厘進行訪談期間,逐漸發現神明信仰是他們生活的一大要事,從拿督公為

村民治病開始,到了201799日出席甘榜里莫(Kpg Limo)一場拿督公收養子及

改名儀式,見證這場儀式的盛大和隆重,事後再閱讀各種拿督公相關研究論文。我

這才知道,拿督公不僅只是一個神秘、傳說中的本土神明,祂也是團結及凝聚村民

力量的關鍵。*

甘榜里莫的入口處。(圖:星洲日報)

*先過繼村民要喚新名字*

201799日,這天對甘榜里莫而言是一個大日子,該村出動所有村民,忙於為一

名青年的法事做好各種準備,這是因為拿督公要收這名青年為養子。


甘榜里莫舉行上述法事的事由,來自於一名26歲青年杜尼恩東,杜尼恩東多年來覺

得身體不舒服,進出醫院診所,醫生都查不出真正的病因。在油棕園工作的杜尼恩

東感到自己的工作和健康都不順利,心情煩躁苦惱,無精打采,在父母的陪伴及鼓

勵下,他決定向乩童吳錦全求助請示,下乩問事後,拿督公認為必須為杜尼恩東進

行一場法事,並且收他為養子,為他改一個新名字,杜尼恩東有拿督公加持庇佑

後,一切疑難雜症就會獲得解決了。

吳錦全說,拿督公不輕易收養子,甘榜里莫上一次拿督公收養子的事是在1970

代。杜尼恩東前來問事時,拿督公授意舉辦一場盛大的法事,收杜尼恩東為養子,

而且還要邀請各界神鬼參與,大事慶祝,越熱鬧越好,甘榜里莫村民知悉拿督公的

旨意後,決定出動全村,籌辦這場法事。

他指出,杜尼恩東在法事當天早上已先過繼給村內一位長輩,暫時改名為阿光

這個新名字需要凌晨法事的通過後才能啟用。自此杜尼恩東就不再叫杜尼恩東

村民都要喚他的新名字。

甘榜老人以棕櫚樹榦雕出一隻猴子的塑像。(圖:星洲日報)

*全村總動員準備法事*


這場法事定在99日晚上9時開始,一直到隔日清晨6時為止。除了辦法事的時間點

很特別外,整個法事的氛圍也非常奇特。

拿督公本身是起源於馬來人的原始神主,之後演變成華人信仰的本地神明,如今對

甘榜里莫而言,絕大多數的伊班村民是拿督公的信徒,這使到法事現場不同民族文

化深度互相融合,不分你我。

這場法事以馬來語為溝通媒介語,兩位乩童一男一女分別為吳錦全及一名伊班老

婦,他們是全場的靈魂人物,在漫漫長夜裡,他們施法、作法、被拿督公附身,熬

夜主持法事。村民由兩批人輪值在現場敲鑼打鼓、打擊樂器,不間斷為這場法事配

樂。兩位乩童被附身後,全場作法,中間只做幾段小息直到天明,可見他們的精力

充沛。

為了準備這場法事,甘榜里莫當天早上全村總動員忙碌布置該村禮堂為祭場,有的

人在禮堂廚房煮食、有的人採集棕櫚樹榦雕刻各種小飾物(葉編、紙雕、棕櫚心雕

刻)、有的人走進山芭砍樹布置生命樹(神樹、靈樹)、有的人負責擺設祭場及

祭品。

禮堂現場的主要裝飾是兩棵生命樹,說它是生命樹,是因為樹枝都掛上很多以

棕櫚葉編織及棕櫚心雕刻而成的動物,包括人、魚、猴子等。根據吳錦全解釋,

這些東西都是神明及鬼魂的玩具,在凌晨法事上都會派上用場,發揮它們的作用。

敲鑼打鼓也是凌晨法事最重要的一項活動,村民們分批輪流敲打樂器,不少樂手還

是兒童及少年。

禮堂中央是拿督公施法的場所,地上擺滿許多食物、祭品及施法工具等,現場設有

鞦韆及神明居住的高腳小屋,這些都是拿督公施法時所需要的工具。

甘榜女孩手持一個以棕櫚樹榦雕刻而成的猴子。(圖:星洲日報)

*白雞啄米挑選新名字*

人在現場,親睹這個法事的進行,宛如在追看一部連續劇,劇情有主角(兩位乩童

及求助青年)也有配角(助手及樂手),出席的村民及外來朋友就是觀眾了。

許錦全說,法事一共分成十多個節目,每個節目大約20分鐘至1小時,完成每

節目後會小休數十分鐘。依據我在現場的筆錄,大約記錄以下幾個重要的節目

首先,兩位乩童手持檳榔花起乩,被拿督公附身,他們開始時口念咒語,振振有

詞,手持檳榔花遮臉,全身抖動,不久拿督公降身開始主持法事,他們一時觀察水

瓮的水面,取得神明指示,拿督公不時還會盪鞦韆,讓靈魂出竅,飛上天請示神

明,結束盪鞦韆後,拿督公向住在高腳神龕的神明進行彙報,每次彙報後,就是一

節目的完成。

在治療改名為阿光的杜尼恩東時,拿督公不斷的以檳榔花揮打阿光的身上,並

阿光身上塗上粉末以及為他按摩。拿督公走到禮堂側門,以白斬雞為祭品,在

側門摔陶瓶,第一次摔瓶不破,於是向高腳神龕禱告,重新摔瓶才破,從而得到神諭。

在進行領養及改名儀式時,阿光的臨時養父(長輩)捉著一隻白雞,在兩位拿督

公的見證下,白雞啄米來挑選青年的新名字(即阿光父親在法事上唸出一系列的

新名字,若是適合青年的名字,白雞會以啄米來表達)。

拿督公收養子法事現場的地面,擺放許多祭品。(圖:星洲日報)

*「遊戲讓觀眾目不轉睛*

邁入凌晨12時之後,系列取悅各界神鬼的活動登場,這些活動被視為遊戲,主要

是邀請一些村民玩遊戲,和鬼神共樂,同時也要從鬼神的手中爭奪阿光的靈

魂,驅趕邪靈,拿督公會將阿光的靈魂陸續輸入阿光的體內,讓他的身體健

康,未來命運順利平安。

玩遊戲期間,實為鬼神與民同樂,村民相聚在一起,同聲同氣,也是為阿光

福。這些遊戲包括抬轎子載阿光繞場、村民們點蠟燭在生命樹下觀看樹上的

玩具、撿拾地面上的玩具、村民拉長藤拔河、村民扮狗及猴子在生命樹大鬧

一場、拿督公持弓箭向狗猴射出火球、村民一起釣玩具等。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些村民分別扮演猴子大鬧生命樹,只見拿督公餵飽

後,鬧起性子追趕猴子,將猴子追上生命樹,為現場帶來熱鬧的

氣氛。拿督公之後持著弓箭出現,向這些猴子射出火球猴子

亂成一團,紛紛躲避火球的攻擊。這個遊戲據說旨在捉拿阿光的靈魂,

中人的一舉一動,都在牽動觀眾的神經線,讓觀眾看得目不轉睛。

最後一場遊戲是拿督公砍下生命樹,只見兩位乩童持巴冷刀繞著生命樹跳舞,

他們配合現場奏樂,一邊跳舞,一邊揮刀砍下生命樹的枝葉及懸掛上面的

,待枝葉及玩具被砍盡,掉落地上的草席,村民們上前捲起草席,帶到河流

將之送走,意味著送走霉氣。

法事至此,已經近清晨6時,整個儀式終告結束。

村民正在布置生命樹,並在上面懸掛許多以棕櫚樹榦雕刻、葉編及紙編而成的各

種小飾物及小動物。(圖:星洲日報)

滿樹的小飾物及小動物。(圖:星洲日報)

法事從晚上9時至隔日清晨6時才結束,不少村民及孩童期間擋不住睡意,當場鋪席

睡覺。(圖:星洲日報)

年輕男女被號召上場玩拔河遊戲,與鬼神一起同歡。(圖:星洲日報)

甘榜里莫的拿督公罕見收養子,全村總動員在晚上9時至隔日清晨6時,鬧通宵舉行

熱鬧法事。(圖:星洲日報)

乩童吳錦全手持蠟燭,專註觀察大瓮水面的變化,以了解神明的指示。(圖:星洲

日報)

扮演猴子的村民被扮演的村民趕上生命樹上。(圖:星洲日報)


拿督公兩位男女乩童每次完成階段性的法事後,都會向小屋子內的神明進行匯

報。(圖:星洲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