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的營養價值很高,也有很多種吃法,對於不想攝取過多熱量又想飲食均衡的人而言,沒有添加任何調味料的水煮蛋絕對是最佳吃法。然而看似簡單的水煮蛋卻也不是每次都可以煮得很成功,經常是蛋殼破裂,或是雞蛋半生不熟 ,而且每次煮完後蛋白和蛋殼黏得很緊,超難剝。
煮雞蛋是雞蛋最常見的吃法之一,有時候加餐或早餐我們都會吃它。主要是因為操作簡單,把雞蛋丟水裡煮幾分鐘就好了,省時省力。煮雞蛋看似簡單,卻很有學問。若煮法不當,會破壞雞蛋的營養成分而且容易破皮或者出現剝皮難的問題。那麼怎麼解決這些問題?一起來看看。
1.首先將新鮮雞蛋洗淨,放在盛水的鍋內浸泡一分鐘,然後用小火燒開。這是為了防止雞蛋在燒煮過程中蛋殼爆裂。當然,這只是保持雞蛋外形完整的方法之一。
2.雞蛋用小火燒開後,再改用溫火煮8分鐘即可。切忌燒煮時間過長,否則,蛋黃中的亞鐵離子會與硫離子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硫化亞鐵褐色沉澱,從而妨礙人體對鐵的吸收。實踐證明,煮雞蛋以中火最為適宜。
3.煮熟的雞蛋不要馬上取出來,1〜2分鐘後再取出,或放在涼開水、冷水中降溫半分鐘,這樣容易剝皮。為防止細菌感染不宜放入自來水中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煮硬蛋時切不可隨意延長時間或減少時間。因為雞蛋在沸水中煮的時間過長、超過10分鐘時,雞蛋內部會發生一系列化學變化,從而降低雞蛋的營養價值。煮不熟的雞蛋危害更大。生雞蛋不但存在沙門氏菌污染問題,還有抗酶蛋白和抗生物素蛋白兩種有害物。
前者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後者能與食物中的生物素結合,導致人體生物素缺乏,產生精神倦怠、肌肉酸痛等症狀。而雞蛋一經煮熟,上述兩種物質才會被破壞。怎麼樣,吃了這麼久的煮雞蛋,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