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酒之於中國人,不僅是一種飲料,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方式。小時候看《水滸傳》,看到武松景陽岡打虎一段,印象最深刻的除了武松勇猛過人外,當是他的酒量,連喝十八碗帶醉上山,還能打死一隻老虎,這是多大的酒量?
不過,現在看到這一段,我有點懷疑。首先是,武松的碗有多大?他喝的是什麼酒?宋朝的碗有多大這個需要歷史學家去考證,但我覺得,武松喝的應該不是烈性的高度酒,最為可信的應該是現在的那種20來度的燒酒或者是客家人釀的黃酒。後者,甜如蜜且度數低,是一種健身進補的佳釀。客家女子坐月子或補身子,喝的就是這種黃酒。
商場裡也有黃酒買,冰凍著,趁著涼喝起來還過得去,但一旦在常溫下喝,會感覺味道不純正,有些還有點苦或者酸味。當然,批量化的商品,生產只能是工業化,為此,口感質量就可能讓位於產量及利潤。
作為一種傳統釀酒工藝,早前的客家人,幾乎都會釀這種黃酒,原因是客家人喜歡喝這種酒,製作方法也不複雜。但是,在鄉村日漸凋敝式微的今天,很多傳統手藝也在日漸式微面臨失傳,藤竹編織、做布鞋、娘黃酒、繡花、做餈粑等這些普通的手藝,現在年輕人會的大概不多見。
釀黃酒的工藝雖然簡單,但有一些細節處理的不好的話,則可能費時費力還浪費糯米。下面的這些步驟及工藝,如果你認真做好且仔細揣摩實踐,喝上自釀的客家黃酒絕不是夢。
一、器具的準備。一口蒸鍋,淘米的篩子,涼糯米飯的簸箕(如果沒有竹編的簸箕,用其他面積較大的器具代替也可),一個玻璃或陶瓷罐子,保暖的棉被,乾淨的紗布一塊。這些器具都是家用的常見物,很容易準備,最為關鍵的是,所有這些器具,不僅要乾淨,還要保證沒有油鹽的污染。
二、蒸糯米飯。第一次釀黃酒,不妨買個三兩斤糯米少做點。糯米買回來後,先淘乾淨,然後用清水浸泡約一小時,然後用蒸鍋或蒸煲來蒸熟。為什麼要蒸而不是煮?因為蒸的飯相對要干一些,而且不會產生鍋巴。
三、洗米飯。蒸糯米飯時,可以一邊燒一鍋開水,燒開之後涼冷。糯米飯蒸熟之後,要用事先準備好的乾淨的簸箕攤開涼冷。等糯米飯涼了後,就可以用涼開水將飯輕輕洗一遍。通常,蒸熟的飯比較干,用水洗的時候,飯會一粒粒散開。
四、摻放酒麴。糯米飯用涼開水洗過,就要放酒麴了。酒麴市場上也有袋裝的酒麴粉,小店老闆會告訴你一包酒麴大概可以配多少斤糯米。但是,如果條件允許,最好買鄉下那種指頭大小的酒麴丸,5斤糯米,弄一塊研磨成粉直接(也可以將酒麴和水調好)撒到洗過的米飯上攪拌和勻,然後將糯米飯裝進罐子/罈子裡,裝完後加少量的涼開水到罐子裡即可保溫發酵(不然釀好後,酒水太少)。
五、保溫發酵。糯米飯裝到罐子後,用一塊乾淨的紗布將口封好(千萬不要用蓋子蓋,因為蓋子會產生凝結水),再將罐子放到一個有棉褥包墊的桶內進行保溫發酵。如果是冬天氣溫冷,可以考慮用溫火保暖以縮短發酵時間;如果是夏天,則用棉褥包裹即可。通常,72小時後,房間即可聞到黃酒的醇香,此時,拿開棉褥揭開紗布即可用勺子直接試喝(勺子同樣要乾淨無油煙污染)。
六、保鮮儲存。如果是夏天,釀好後的黃酒會迅速發酵,酒精度上升會影響口感,為此,最好將酒密封放冰箱保鮮層儲存為好。
自己動手本是一充滿樂趣的美好過程,而甜醇樂趣,則自在佳釀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