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產經新聞》7月31日報導稱,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一艘“宙斯盾”戰艦下水儀式於7月30日在橫濱市舉行,該艦被命名為“摩耶”號,預計將於2020年3月服役,該艦的最大賣點是搭載了“協同作戰能力”(CEC)系統。曾擔任海自護衛艦隊司令的池田德宏表示:“'宙斯盾'艦是像徵一個國家軍力的'超級力量'。威懾力和運用效果不可估量。”

那麼“摩耶”號的作戰能力究竟如何?是否有宣傳的那麼強大?對日本海自的戰力提升又有何幫助?本文就此為您簡析。

艦名繼承二戰日本重巡最後被美潛艇擊沉

此次下水的日本最新驅逐艦“摩耶”號(舷號179),為日本海自裝備的第7艘“宙斯盾”戰艦,其艦名實際繼承自二戰日本海軍的高雄級重巡洋艦3號艦“摩耶”號,和此前服役的6艘“宙斯盾”戰艦的艦名一樣,均有濃厚的“軍國主義復興”意味。

最早服役的4艘金剛級驅逐艦除3號艦“妙高”號(二戰妙高級重巡)、4號艦“鳥海”號(高雄級重巡4號艦)外,另外2艘均沿用了二戰金剛級戰列艦的艦名(“金剛”和“霧島”)。之後的2艘愛宕級(又稱“金剛改”)驅逐艦,艦名分別繼承自高雄級重巡2號艦“愛宕”號,以及妙高級重巡“足柄”號。

日本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

二戰“摩耶”號重巡的名稱源自日本兵庫縣的摩耶山,其所屬的高雄級(首艦名稱源自京都附近的高雄山,與台灣高雄市無關),是二戰前日本建造的最後一級“條約型重巡”(噸位和艦載火力受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日本則稱其為“最強條約重巡”。

“摩耶”號重巡全長203.7米,滿載排水量1.27萬噸,最大航速35節,火力配備包括4座雙聯(共8門)50倍徑203毫米主砲,6座雙聯127毫米高射砲, 4座四聯610毫米魚雷發射管等。受20世紀20年代末開始的經濟危機影響,當時負責建造工作的川崎神戶造船廠幾乎破產,後來在日本海軍的介入下勉強動工,竣工後的“摩耶”號的主砲火力實際要弱於另外3艘姊妹艦(均配備有10門203毫米主砲),但相應增強了防空能力,在整體作戰性能方面,該艦在當時世界上處於先進水平。

二戰日本重巡“摩耶”號的模型封繪圖,可見該艦的艏樓前只有2座主砲塔,比姊妹艦少一座。

“摩耶”號於1932年6月投入服役,於1937年7月參加了日軍入侵中國海南島作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曾先後參與日軍入侵馬來西亞、菲律賓、瓜達爾卡納爾島、阿留申群島、馬里亞納等一系列戰役。1944年10月,“摩耶”號隨另外3艘姊妹艦一同參加了萊特灣海戰。當年10月23日,其所在的日軍艦隊在巴拉望島水域被美海軍潛艇發現,其中“摩耶”號被美軍“鰷魚”號潛艇誤認作金剛級戰列艦,在通過巴拉望水道時連續被4枚魚雷命中,短短8分鐘內就沉沒了,結束了其罪惡的一生。

今天的“摩耶”號驅逐艦繼承這一艦名,恐怕是沾不到“前輩”的光。果不其然,在7月30日的下水儀式上,佈置於艦艏的彩球未能順利打開,這無疑不是個好兆頭。“摩耶”號導彈驅逐艦全長170米,標準排水量8200噸(滿載排水量將超1.1萬噸),尺寸雖與“前輩”不相上下,但作戰能力早已今非昔比。除一門127毫米艦炮,和96單元垂發導彈系統外,該艦將搭載“宙斯盾”基線J7戰鬥系統(相當於美軍的“宙斯盾”基線9系統,具備海上反導能力)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生產的AN/SPQ-9B雷達系統,該系統能夠在強電子乾擾環境中發現並追踪低空飛行的高速反艦導彈目標。

“摩耶”號下水儀式

新艦能藉預警機隔山打牛CEC系統成力量倍增器

據《產經新聞》報導稱,曾擔任日本海自護衛艦隊司令的池田德宏表示:“CEC是一種即使本艦雷達未能探測到,只要友軍其他(艦載或機載)雷達探測到目標,就可以協同攔截的網絡化火控系統,這是海自多年來都想實現的目標”。他還補充說:“比起只依靠單艘戰艦的探測能力,這種系統能同時共享多艘'宙斯盾'戰艦的作戰情報,更能為(反導或防空)攔截爭取時間。”

“協同作戰能力”(CEC)系統是美國海軍於1987年開始,在C3I(“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指揮自動化技術系統基礎上,為加強海上防空(反導)作戰能力所研發的網絡化作戰指揮控制通信系統,其最大特點就是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將一個航母打擊群中的各艘戰艦上的雷達、火控系統、武器系統與艦載預警機(未來還包括有人隱身戰機、無人機、高空監視飛艇等)聯網,實現實時作戰信息共享,使每艘戰艦都能及時掌握戰場態勢和敵軍目標動向。

如圖所示,CEC系統可藉助預警機探測地平線另一側的敵軍導彈,使攔截艦能在更遠距離上探測到敵軍反艦導彈,還能藉助友軍戰艦提供目標數據支援,並發射“標準”6導彈攔截,可大幅降低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或戰機成功突防的概率。

關於CEC系統的有效性,美海軍近年為應對“反區域拒止/介入”(A2D)能力,已在以CEC系統為骨幹的基礎上,發展出名為“海軍一體化火控-防空”( NIFC-CA)的作戰系統,並進行了試驗。2016年9月12日,美海軍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聯合舉行的試驗中,首次成功利用一個雷達地面站,將一架F-35隱身戰機通過“多功能先進數據鏈”(MADL)傳送的敵軍目標數據,傳送給了一個海軍“宙斯盾”系統,後者在獲得數據後發射一枚“標準”6艦空導彈將模擬目標摧毀。

即使是功率和性能再強大的雷達(不論陸基,還是艦載),都會受到地球曲率的影響,無法探測到地平線另一側的目標。此外,這2類雷達還容易受到地形、海面雜波等客觀因素干擾。但像“摩耶”號這樣的“宙斯盾”戰艦在配備CEC系統後,其艦載“宙斯盾”系統配備的SPY-1系列相控陣雷達,就可以接收來自空中E-2D“先進鷹眼”預警機提供的目標數據,發射“標準”6遠程艦空導彈,打擊艦載雷達探測範圍外的單個或多個目標,實現“隔山打牛”的效果。這一作戰能力也是日本海自所夢寐以求的,為此,日本已訂購了4架E-2D預警機,預計將於2020年交付。

美海軍E-2D“先進鷹眼”預警機,可藉助CEC系統,在“宙斯盾”戰艦雷達的探測範圍外,提供目標數據,擴展戰艦的防空攔截範圍。

從上述性能指標中,我們不難看出,在“摩耶”號和另一艘目前在建的同型艦(第8艘“宙斯盾”戰艦)服役後,日本海自的海上防空和反導能力無疑將大幅提升。特別是通過CEC系統,日本海自的戰艦在未來還能與美海軍戰艦和預警機聯網作戰。儘管目前海自宣稱只在這2艘戰艦上配備CEC系統,但並不排除在試驗後,在另外6艘“宙斯盾”艦及其他戰艦上配備CEC系統的可能性。利用CEC這一“力量倍增器”,日本海自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以及巡航導彈的“飽和攻擊”威懾能力,這點是值得人們高度關注的。

借助CEC系統,美、日多艘“宙斯盾”戰艦可共享作戰數據,實施協同攔截,能大幅削減敵軍飽和式攻擊的效果。圖為美軍“宙斯盾”戰艦群齊射“標準”艦空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