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大選前哨戰 藍與白的逆襲?
年底九合一大選,對蔡政府來說,將是一場硬仗。2018年《天下》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出爐,前6名首長,民進黨只佔一席,其餘由國民黨與無黨籍包辦。藍白勢力逆襲的警訊,預告民心變化。賴神、花媽等人光環落盡後,下一張神主牌會是誰?對藍綠都失望的氛圍中,白色力量會是人民期待的政治新勢力嗎? 檢視相片 攝影/黃建賓 更多 邁向2020執政權爭霸戰的號角已經響起! 年底的九合一大選對執政黨是嚴苛的「期中考」,是對過去的檢驗,也是對未來的考驗。對競逐百里侯的22縣市參選人更是一場「殊死戰」,也攸關城市的長遠未來。 2010年縣市長選舉前,《天下雜誌》所做的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綠攀升、藍重挫,以「民心變了」準確預測未來的走向。 2018年,在劍拔弩張的氛圍中,藍綠版圖是否正在挪移?14位尋求連任以及8位即將卸任(含3位代理)的縣市長,交出什麼樣的成績單? 「要說國民黨翻身,我持保留態度,但對民進黨而言,確實是很大的警訊,」文化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蘇子喬指出。 政治風向球1前6名,有5名是藍與白 《天下雜誌》「2018年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發現泛藍縣市趁勢而起,但因為多屬花東、離島,後勢需長期觀察。 「更值得重視的是因為對藍綠失望,人民對新的政治力量有期待,」蘇子喬分析,近年對藍綠的政黨認同普遍降低,政黨解組的傾向愈來愈明顯,而第三勢力的代表人物就是柯文哲。 從整體排名看來,泛藍主政的縣市施政滿意度普遍上揚。前6名首長有5位是國民黨和無黨籍(見下表)。 檢視相片 若從民調(不計專家評比)計算,藍營縣市長中有5人的支持度上升,相較之下,綠營13人只有4人往前移動,其他都是倒退。(見下表) 檢視相片 連江縣長劉增應連續第三年穩居第一;即將完成兩任任期、年底卸任的台東縣長黃健庭衝到第二名,為9年縣長生涯畫下完美句點;花蓮縣長傅崐萁同樣以穩定的高滿意度拿下第三名。 藍上綠下,和民進黨執政成效無法脫離干係。「大環境當然是有關係,執政績效不彰,會影響政黨標籤,」台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政治系系主任張佑宗說。國內相關研究或調查都發現,在馬政府時期,國民黨執政若不好,地方會受影響,民進黨亦然。 執政因素影響地方評價,呈現在當問到「對蔡英文總統的表現滿不滿意」,2016年回答「非常滿意和有點滿意」者有51.8%,今年滑落到30.7%,不滿意者超過滿意者一倍以上。(見下表) 檢視相片 但縣市首長的個人努力也不容抹煞。以連江縣而言,當地人都感受到,這幾年打開家門,睜眼所見路上跑的遊覽車變多,民宿也一間一間開。 除發展觀光成效顯著,連江紅十字會總幹事陳其平說,縣長劉增應因為是醫師,特別注重老人健康,促進健康社區關懷、落實長照服務和居家照顧,近年更逐漸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人民有安全感,地方就會發展。」 從連江、台東、花蓮、金門到南投,5個縣市共同特色是強調觀光旅遊、農業。 另外是首長都是泛藍背景,民進黨在當地實力並不強,政治上激不起太大火花,「從滿意理論,要看當地人的期待和實際得到服務有無落差,其次是這些都是泛藍執政縣市,藍的支持者會對當前較為滿意,也反映出人的自我認同心理,」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系主任莊文忠分析。 政治風向球2取代賴神、花媽,鄭文燦效應發威 排名所呈現的第二個現象是,桃園市長鄭文燦成為六都領頭羊的態勢隱然成形。 在大環境對民進黨不利的情況下,鄭文燦仍在一片藍當中殺進前段班,高居第四名,維持和去年平盤成績,將同為直轄市長的朱立倫、柯文哲和林佳龍遠遠甩在後面。 「藍在深綠選區,或是綠在深藍選區得到支持,才是真厲害,」張佑宗認為,桃園市長期藍大於綠,鄭文燦僅以不到3萬票的差距贏對手,施政滿意度卻不斷超前,「要爭取自己陣營支持很簡單,但能爭取到敵對陣營支持就不簡單。」 鄭文燦在過去四年的施政滿意度排行持續往前推進,從上任第一年的十五名,第二年十三名,到第三年已經衝上第四名,並維持到今年。 桃園市是仍在持續成長的都會,人口相對年輕,平均年齡僅38.74歲。鄭文燦不但辦活動、爭取建設不遺餘力,在施政上更不強調意識形態,完全不談政治敏感度議題。「他沒有架子,連對里長都是三顧茅廬,要5毛給1元,」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政治系教授黃秀端觀察。 新北市長朱立倫雖然同樣往前衝,相較之下卻不夠突出。朱立倫今年雖然竄升到第十名,但距離鄭文燦仍有段距離。 「朱立倫曾是總統候選人,未來也最有可能代表國民黨出馬參選總統,是國民黨強不強的指標,」蘇子喬認為,從朱立倫的全國排名,國民黨的態勢在接下來的選舉中,未必可以橫掃千軍。 政治風向球3柯文哲,不只是台北市長? 排名呈現第三個現象是代表「白色力量」的柯文哲,在台北之外,已然擁有全國性的支持。 在施政滿意度的表現,柯文哲有回溫跡象,從去年第十四名緩步升到第十二名。但當調查問22縣市居民,「全台灣哪個縣市首長的施政表現最好」時,柯文哲以27.6%的支持度奪冠,遠高於第二名的鄭文燦。(見下表) 檢視相片 這顯示支持柯文哲的效應,一路從台北往南外溢蔓延。在彰化種花、做景觀園藝的巫先生告訴《天下》記者,現在在鄉下,大家談起柯P都興致勃勃、眉飛色舞。 為什麼?「因為藍綠兩黨都選過、也經歷過,玩不出新把戲,沒有期待了,」他接著說,住在台北的朋友認為柯文哲沒有建設,「我說幹嘛要建設,他不怕得罪人就應該選他,我們現在愈來愈討厭不得罪人的政治人物,沒有是非、一味討好。」短短幾句描繪出支持者的心聲。 近年國內政治學界都聚焦在柯文哲現象,認為這是對藍綠不滿下所衍生的全國性現象。 從《天下》的調查數據,柯文哲廣泛得到來自台北市以外的肯定,也表示在市長職位之外,他或許已經得到更上一層樓的入場券。 柯文哲不代表藍、也不代表綠,現在又和綠競爭,自然成為第三勢力的指標性人物。 不過,施政成果或許是柯文哲的「阿基里斯腱」(指弱點)。有學者擔心,柯文哲到現在還在行銷「改變成真」,「已經執政的人要行銷的是政績,若還在行銷夢想,風險就很高,」東海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黃信達解釋,政治就是衝突和妥協的過程,柯文哲若學習太慢,將為從政之路增加許多風險。……(完整報導,請見《天下雜誌》第6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