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靈再也21日訊)31歲年輕媽媽在喜迎第二名兒子後不及半年,就被診斷患上常見變異型免疫缺陷病(CVID)及遲發性復合型免疫缺乏症(LOCID)的罕見免疫系統疾病,體重一度直線下降至29公斤,最叫她感到沉重的是,過去3年多高達50萬令吉的醫療費不只耗盡家當,目前尚欠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逾55萬令吉醫藥費,醫院已出通令,再不還錢就驅趕她出院。

39歲丈夫在愁著如何籌備下一次近8萬元新幣(24萬令吉)醫療費的同時,更迫切的是要尋找一筆款項先解決所欠下的醫療費,以便妻子能夠繼續留在醫院接受治療。

這名走投無路的丈夫李家良日前通過晨光愛心隊隊長李傑文召開記者會,懇請社會人士伸援手,以籌募70萬令吉,讓妻子能夠繼續在新加坡醫院接受治療,並期待一家四口團聚的一天。

李家良(輪胎店業者)透露,妻子黃愛君於4年前,也就是27歲生下小兒子李茲羱的半年後,有一天發高燒,到醫院抽血化驗之後進入加護病房,自此就一直進進出出醫院。

體重跌至29公斤

他說,醫生的診斷是妻子患上罕見的免疫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的低丙種球蛋白血症,而妻子所患的是遲發性低丙種球蛋白血症。這是一種病因不詳的疾病,主要影響抗體合成。

他說,妻子於首兩年出出進進馬大醫藥中心、雙溪毛糯醫院及雙溪私人醫院,前後花費超過50萬令吉的費用,當中有40多萬令吉是由醫藥卡及福利部支付,他承擔近10萬令吉費用。

他說,妻子在國內私人醫院治療期間,每注射一次靜脈免疫球蛋白(IVIG)的費用為6000令吉,一個月至少得注射兩次,而每天補充的營養包費用為400令吉,這兩筆費用加起來,一個月就要2萬4000令吉,尚不包括住院等其他費用。

「在治療了近兩年後,妻子的病情一直沒有起色,而最後在醫生的建議下,我於去年5月把太太轉到新加坡國大醫院治療,爾後又於7月再次到新加坡醫院治療,並於今年華人新年過後再次入住新加坡醫院至今。」

他說,到新加坡治療最頭痛的是高昂醫療費。「妻子首次去新加坡治療一個月的費用近15萬令吉。她的醫藥卡只承擔3萬令吉的醫藥費,其餘都是我自討腰包支付,第二次在新加坡的醫療費近70萬令吉,我繳付了15萬令吉醫藥費,目前尚欠55萬令吉的醫藥費未支付。」

「現在醫院又開出下一期近8萬元新幣(24萬令吉)的醫療費用,讓我非常頭痛,不知該從何處為妻子籌得這筆治療費用。」

他說,他以前是汽車維修員,4年前才開始經營輪胎店,每個月收入有近萬令吉,家境算是開始步入小康,但為了治療妻子的病,他4年來已經幾乎散盡所有的家產。

「我原有一間組屋,兩年前已經賣掉給妻子醫病,現在是與父母住在組屋內。」

夫不放棄 盡力救妻

李家良說,雖然妻子的病情複雜,難以治療,但作為丈夫的他一定要盡全力救助,絕對不會輕言放棄。

「更何況我們還有2名年僅6歲及4歲的兒子,我不想孩子這麼小就失去媽媽,我希望孩子可以在一個健全的家庭長大。」李家良和黃愛君所育的2名兒子名為李孳維和李茲羱。

李家良說,長子已經很懂事,很憐惜媽媽每次進出醫院,只要經過廟宇都會拜拜,祈求神明保佑媽媽早日康復,回家團聚。

「小兒子還不太懂事,常常會吵著找媽媽,叫我看了也心痛。」

4年耗50萬 戶頭個個空

李家良說,他原本並不想向社會人士籌款,可是過去4年花了近50萬令吉的儲蓄,尤其是妻子到新加坡治病後,他承擔了40多萬令吉的醫療費,個人根本無法再支撐下去。

「我現在已經山窮水盡,每個銀行戶頭都空空,向社會人士籌款也是非常無可奈何的,如果有能力,我也並不想走到這一步。」

李家良說,新加坡醫院已經致電向他追討所累積的欠款,不然就要將他妻子趕出醫院。

須移植骨髓才能康復

原本體態均勻的黃愛君,在患病後,因為身體無法吸收營養,以致她的體重一直往下降,最低時曾去到29公斤。她身高155公分,瘦削至只剩排骨的體態讓人猶憐,而身為其丈夫的李家良更是心疼不已。

他說,妻子在生病後,體重一直下滑,身體也非常虛弱,走路也只能緩步而行,根本就無法邁步行走。

「我們4年沒有家庭樂了。因為妻子不適合去人多的地方,在妻子情況好時,我們一家人去逛街都是起個大早,趁人不多時先吃早餐,然後超市一開門就衝進去採購,人多之前就得離開,以避免太太受到病菌感染。」

對於妻子的病情,李家良抱著走一步看一步的打算。他說,根據醫生的說法,妻子必須移殖骨髓或幹細胞才可能康復,但要進行這些治療,她首先必須養好身子,體重至少要恢復到40公斤以上才有機會。

至於妻子的心情,李家良說,她一直對自己為何會患上這個折騰的病症而埋怨上天對她不公平,也一再的表示自己最放心不下的就是2名兒子。「我安慰她說,沒有所謂的公不公平,她第一次可以從加護病房回來已經是上天的恩賜了,因此要她更勇敢的面對未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