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風,為孩子拼名校,報高昂的輔導班,結果自己都學會了的東西孩子還是搞不清條條框框,是孩子的天賦問題嗎?

其實,不全是!想讓孩子學習好,這一點至關重要,比整天比孩子學習更管用!

家長看來,天天上課睡覺打游戲,然後考前翻翻書,最後考試九十多,就是天賦高,認真聽課挑燈夜戰,結果最多六七十,就是天賦低。面對同樣的問題,一看秒懂就是天賦高,苦思冥想也一頭霧水就是天賦低。

很多人的學習觀就是:“成績=天賦×努力;天賦=成績÷努力;努力=成績÷天賦”,這套簡單的公式,真是一種非常膚淺的。中小學時期,一個好的好的學習習慣比天賦更重要!

一個學習習慣差的人,可能在幼年缺乏管教,“放棄枯燥的事物而尋求娛樂”的經驗更多,於是,神經突觸的建立,讓他習慣於從中獲得快感,適應了高刺激的事物。

一個學習習慣好的人,可能被教育得好一些,從小適應了枯燥的鋼琴舞蹈書法繪畫,於是追逐刺激的經驗更少,適應了低刺激的事物,更習慣於在枯燥中堅持下去。並且,隨之而來的好成績正向激勵了這種親和枯燥的習慣。

於是,同樣是刷書遇到枯燥的章節,前者在低刺激的環境中,更傾向於走神,花了兩小時在隨時襲來的走神中,走走停停,勉強推完了這個坎;而後者更傾向於專注下去,二十分鐘就能推完。並且兩人的印象深度天差地別。

想知道自家孩子和學霸的差距在哪裡,那不如來看看這些學霸們都有的幾個習慣:

1、重復的習慣

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基本功不過關,包括寫字潦草、計算不準確,不能做到下筆就對。現在有很多家長特別心疼孩子,總在批評老師瞎溜作業,說不要讓孩子做重復性的無用勞動。如果想把一件事情做好,重復就是最好的方法。不重復,你就看不到事情背後還隱藏著什麼。

“我女兒從五歲開始,她就在周末賣過報紙、在情人節的時候賣玫瑰花。這些活動都是一次性的,就買一天。一次的活動,對我女兒來說,體驗最強烈的,是被拒絕,一個五歲的孩子,熱切的希望別人能買東西,但是別人的態度非常冷淡,甚至很排斥,她就很難受。”

重復,給了她思考和改進的機會,每天她都很有心得,跟我說,不要在進門的地方推銷,要在出門口推銷,要推銷給年輕人,帶孩子的父母也容易成交,老人一般家裡都訂報紙了,成交率很低……

2、有條理的習慣

生活有條理,不僅僅是讓孩子有生活能力,更是保證孩子思維清晰、行動高效,尤其孩子高年級的學習中,成績的差異,真的不在智力,而在學習模式和思維模式,有的孩子,學習特別努力,拚命做題,但是,刷了一百道題,也不知道這些題有什麼必然的聯系,不能總結規律。

培養條理的習慣,需要從家長和孩子兩方面入手:

一個是家長每次只發出一個指令,讓孩子專注於一件事情做完,如果像連珠炮一樣的,一會讓孩子好好寫作業,一會讓孩子快點吃飯,一會又讓孩子多吃水果,其實會破壞孩子的條理性。

另一個從孩子的角度,孩子要學會分類,找到事物之間必然的邏輯性,把相關的內容或物品放在一起。還有一個平時也可以做的訓練,就是可以讓孩子簡述故事,把一件事情簡明扼要的概括出來,這也是訓練孩子的條理性,而且也不難,孩子很容易就可以做到。

3、上課的習慣

上課時間佔學習活動總時間的80%以上。一節課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45分鐘,如果把每節課45分鐘累積起來,這將是很驚人的數字。如果孩子輕視上課聽講,那他們就要在課下浪費更多的時間,長期累積下來,就是跑步前進也趕不上老師的進度。

如果把每一節課的45分鐘都充分利用起來,那麼學習效率就能成倍地提高,從而產生驚人的學習力。

課前預習必不可少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想課堂45分鐘產生驚人的效果,那麼課前的預習是必不可少的。

每節課前,孩子要用五到十分鐘左右的時間通讀課本,了解本課大概講的是什麼內容。重點預習課本上的公式定理或者黑體字的內容,這些都是本科知識的精華,加以理解。還要提前看一看課後習題並嘗試自己去做,記錄做題遇到的問題。

因為有了充分預習的鋪墊,孩子心中就已經有了重點和非重點之分。在上課的時候就要緊跟重點,尤其是在預習中不懂的內容。

不要鑽“牛角尖”

課堂上,孩子要始終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如果聽課時某個問題沒有弄懂,出現了“卡殼”現象,不要急躁,不要自己在課堂上一味地鑽這個“牛角尖”,而要先把問題記下來留待質疑或課後去解決,要接著往下聽講。

假如一個問題沒聽懂就一個勁地想,老師是不會因為你在思考這個問題而停止講課,等你從“牛角尖”中醒悟過來,聽課的連續性已被破壞,思路也接不上了,老師後面講的問題你就可能聽不全、聽不懂,甚至會影響整個聽課的效果。

4、寫作業的習慣

對於學霸們來說,他們從來不應付作業,隨便寫寫急於完成任務,他們更注重作業的成效。他們把作業當作是自己復習和自我檢測的方法去認真做,在這個過程中深入復習鞏固知識的效果。

家長不要盯著孩子做作業

有的家長喜歡盯著孩子做作業。一旦發現有問題,做錯了或是字寫得不好看了,一邊幫著孩子塗擦,一邊批評、指責孩子。

我們可以想像孩子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他做作業的的興趣和成效是很難提高的。家長再怎麼說教,他都無法聽進去,也改不過來。

孩子做作業時,家長需要做的是了解有多少家庭作業,然後讓孩子獨立自主去做,我們不要打擾他。等孩子做完了,我們再幫助他們檢查。

注重實效和分析

很多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總是三心二意,玩玩橡皮,削削鉛筆,做作業拖拖拉拉,把做作業當成一種應付。

家長可以讓孩子在一些小事上意識到時間觀念,比如和孩子約定好洗腳要幾分鐘,起床要幾分鐘,洗刷要幾分鐘,然後慢慢過渡到學習上,做一道題需要幾分鐘等。

家長還可以用定“時”任務來培養孩子的專注精神。譬如,跟孩子約定好,什麼時間內做完,做完才可以進行一件放鬆、愉快的事情。如此,孩子的心思會集中起來。孩子會為了完成這項任務而努力,因為准時完成,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延時完成,自己將損失娛樂時間。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注重實效的習慣,在規定的時間內高效地完成作業。

最後,不能做完作業就萬事大吉了。家長要幫助孩子檢查作業,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主體,家長只是起輔助作用。家長不能喧賓奪主,而是讓孩子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檢查作業,找出錯誤的地方,分析錯誤的原因,吸取錯誤的教訓。

5、課後復習習慣

課後復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是與遺忘斗爭的有力武器。

在理解的基礎上復習

理解是記憶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把所學的知識真正理解了,才會更加容易記住,並很難再忘記。

及時復習

當天課程當天復習。老師剛剛講過的內容印象深刻、清晰。心理學家認為,剛學的知識在兩三天後遺忘的最多,最好在學後24小時內復習。如果拖得時間過長,學過的知識已經忘了許多,再去復習,就事倍功半了。

所以,對新知識要“趁熱打鐵”,抓緊時間復習和鞏固,寫完作業再看看書,理一理知識脈絡。

經常復習

學習中,只有經常復習學過的知識,才能牢記在心中。人的初次記憶,只能在腦海中停留1~2天,再次記憶,也只能停留15天左右。只有一遍又一遍經常去看,去記,才能牢牢地把知識記在腦海中。所以,要很好地掌握學到的知識,只有一遍又一遍地復習,也只有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復習的次數要先密後疏,剛學過的知識遺忘得又快又多,復習次數要相對多一點,間隔時間也相對短一些,隨記憶鞏固程度的加深,間隔時間可以越來越長。

養成這些習慣不難,但是堅持很難。然而,堅持,就是縮小自家孩子和學霸之間差距的秘密武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