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政策》網站近日發表哈佛大學國際關係教授史蒂芬·沃特題為《馴服特朗普的劇本》的文章稱,政客、專家和許多民眾都喜歡就美國的外交政策爭來爭去。這些爭論通常圍繞著這樣一個問題進行:美國應當利用其擁有的全球卓越的實力和影響力做些什麼。目標應當是「美國第一」,還是成為「不可或缺的國家」?是當一個「不情願的警長」,還是一個「離岸平衡手」,或者是乾脆當個別的角色?
文章稱,問問美國應該利用其實力做些什麼,這很重要,但另一面也很重要:其他國家該怎麼看待美國的實力?其他各國的領導人,會如何對待這隻仍在世界舞台上赫然聳立的「800磅大猩猩」?
保持平衡
文章稱,各國應對一個強勢的飛揚跋扈的國家的辦法,通常是努力把責任推給別國,讓他們去遏制它。但如果這種做法不管用,他們會對它展開制衡的做法。各國很少追隨一個有威脅性的國家,因為這樣做會招致進一步的掠奪,使他們落入受比他們強大的國家的支配的地步。
文章認為,與之相反,主要大國(和大量弱小國家)應對威脅的辦法是通過尋找一些能幫助保護他們的盟國,或者通過調動他們自己的各種資源來抵抗那個比它更強大或更危險的國家。
「虛晃」策略
文章稱,選擇不公開抗衡美國的國家可以簡單地採取「虛晃」的策略,拒絕滿足美國的要求。即使強大的美國也沒有強大到能監控其他各國正在做什麼和把它的意志強加給他們。這使得在美國的要求不符合他們國家利益時,各國就可以拒絕。墨西哥已經拒絕了建邊界牆或為此買單。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和德國統統都拒絕了特朗普提出的貿易要求,儘管雙方的讓步或許最終能使美國與其中一些國家達成新的協議。
文章認為,「虛晃」策略有時需要以相當巧妙的方式,尤其是當各國希望避免與華盛頓發生公開衝突時。為此,其他國家可以形式上同意採取某種美國想要的行動,但過後儘可能採取拖延戰術、慢慢冷處理。要點就是要做到剛好讓美國滿意,同時又讓其覺察不出違背其意願。北約承諾增加國防開支常常也採取這種方法。
建立密切關係
文章稱,一些國家寧願為了自己的目的利用美國實力,而非試圖與它對抗。他們可能在尋求美國支持,以對抗某些地區競爭對手,或者試圖對美國政策考量和外交政策計劃產生更大影響力。「結交」美國高級官員——特別是美國總統——是一種旨在影響這些官員如何看待全球問題並試圖左右解決那些問題的思路的策略。
文章提到,過去60多年來,眾多外國領導人努力同有影響力的美國領導人建立密切關係。從丘吉爾開始的歷屆英國首相都通過與美國總統建立親密聯繫,尋求加強與美國的「特殊關係」。然而,「建立聯繫」這種策略也並非萬無一失,日本的安倍晉三、法國的馬克龍和加拿大的特魯多的所作所為證明了這一點。這三位領導人中的每一位都花了很多時間討好特朗普、滿足他的自尊心,但他們每一位的努力都一無所獲。
去合法性
文章稱,作為世界霸主,美國想讓別國相信它的有利地位對他們大家都有好處。相反,一種「去合法性」的策略並非試圖直接削弱美國的實力,而是尋求勸說世界其他國家怨恨美國的支配地位,認為美國的價值觀不值得效仿,讓美國政府更難贏得別國支持。
文章認為,不幸的是,特朗普上台及其上台後的行為表現,對於想破壞美國在世界大多數國家中的形象以及懷疑美國道德價值的人來說,已然是天賜良機。最近全球的民意調查清楚地表明了這種動向。據皮尤研究中心的報告,2017年對30個國家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結果顯示,38%的受訪者認為,美國實力和影響力是「主要威脅」;這個數字比2013年上升了13個百分點。早些時候對37個國家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人們對美國領導地位的信心大幅下降,奧巴馬總統執政時期為64%,到特朗普執政時期降至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