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海嘯發生後,城市街道兩旁的商鋪都已大門緊閉,倘若門沒鎖好,隨時都有被飢腸轆轆的災民哄搶的可能。

一批中國救援組織正在印尼各地等待時機前往災區,由於路面損毀,交通不便,前往帕盧已異常艱難。

當時時間2018年10月3日下午,印尼災害應急部的工作人員在接聽電話。(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死亡的氣味在帕盧城內蔓延。

2018年 10月3日,印尼帕盧地區海嘯發生後的第六天,一當地人在電話中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那是一種腥臭和焦糊的味道。

視頻畫面裡,災區依然混亂:多數房屋倒塌,到處是大小不一的瓦礫堆;由於缺少屍袋,仍有遺體被擺放在廢墟旁等待處理;幸存者穿梭於廢墟間尋覓食物,軍人持槍守衛在緊要路口看守物資,防止被哄搶。

廢墟之下,尚有失蹤者被埋……

“不給的話,他們就來搶”

“沒有電,沒有通訊,沒有足夠的食物。這簡直就是一座死城。”說話的李菼輝,是生活在帕盧的中國人,央視9月30日報道中,他是在災區被發現的21名中國人之一。

2009年,李菼輝從江西老家前往印尼,2010年和當地華人結婚生子。拼搏8年之後,2017年10月,李菼輝在離事發海灘近2分鐘路程的山上建起一家塑料工廠和4間倉庫。

回憶起地震發生時的情形,這個男人的聲音仍有些顫抖。當時,他正開車在通往市區的路上,地面突然開始搖晃,聽到“轟”的一聲後,灰煙騰起,部分房屋已經開始倒塌。海嘯緊隨地震而來,李菼輝驅車駛離海灣,躲過了劫難。

海嘯停止後,他的4間倉庫倒塌了兩間,工廠的圍牆也被沖倒,所幸沒有人員傷亡。廠裡的一百多人,在海嘯後已全部離開,去市區尋找自己的家人。

地 震與海嘯發生後5天之內,李菼輝和他的弟弟,以及自己6歲大的孩子住在山上,守護著工廠裡的塑料品和兩間未倒塌的倉庫。由於工廠裡存著米、面和糖,附近的 災民每天都去那裡找尋食物,而他每天也會向災民分發一定量的食物。“不給的話他們就來搶,到時候更麻煩。”食物不夠了,他就給熟識的在當地開商鋪的華人打 電話,訂購食物和水。

李菼輝了解到,地震海嘯發生後,城市街道兩旁的商鋪都已大門緊閉,倘若門沒鎖好,商鋪隨時都有被飢腸轆轆的災民哄搶的可能。據BBC10月2日報道,當地警察需要不斷鳴槍,才能警告那些試圖搶劫商店的市民。

帕 盧城中,百分之九十的商鋪都是華人所開。華人在當地以做生意謀生,百分之七十的人開五金店,還有的從事批發、倉儲、酒店、投資等行業。華人的住處也大多圍 牆高築,物資儲備豐富。相比之下,印尼當地人的店鋪以小賣部為主,利潤微薄,加上印尼人沒有存儲的習慣,遇到災害後無以為繼。

“這一狀況直到10月3日下午才有所好轉,”李菼輝說,“因為一批救援物資到達了現場。”

災 難發生後,當地大多數華人已經轉移,李菼輝則留了下來。除了工廠裡的物品,李菼輝還擔心在帕盧城區的家。地震中他的房屋出現了裂縫,但未倒塌。為防止房屋 的大門被撬開,他每天往返於住所與工廠之間。出門前,他要先口服藥片阿莫西林,以預防疾病感染,然後戴上口罩,前往城區。回到山上後,他又要立馬洗澡。

“我真是害怕了,”李菼輝說:“幾乎成宿睡不著覺。”晚上,他們三人在工廠外搭建了一個簡易的休息點,睡覺時不得不忍受炎熱的天氣、難纏的蚊子和不斷發生的余震。

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電話采訪時,李菼輝的手機信號時常中斷。按照他的說法,只有人在山上,才有可能收到信號。

在塑料工廠的不遠處,還有一家松香廠。“裡面有中國人,可能七八名吧。”李菼輝說。據印尼最大的印尼語報紙《羅盤報》報道,帕盧城內還有13名中國人等待轉移。

但李菼輝並未打算離開當地,他也不知道去往哪裡。據他估算,這次災難中他家能夠看得見的財產損失將超過300萬元人民幣。接下去,他仍會守在那裡,期盼著專業的救援,也等待著遠在馬來西亞的妻子回家。

當時時間2018年10月3日下午,印尼災害應急部新聞中心,無法進入災區現場的印尼記者在此等待最新消息。(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救援組織欲往災區受阻

李菼輝的期盼中,一批中國救援組織正在印尼各地等待時機前往災區。由於路面損毀,交通不便,前往帕盧已異常艱難。

2018年10月2日中午,南方周末記者在印尼首都雅加達了解到,帕盧機場目前不對非軍方人員開通,許多救援人員和媒體記者,都被“困”在雅加達。

據 印尼官方通訊社安塔社10月2日晚間報道,印尼政府拒絕了美國派軍事人員和醫療船對地震海嘯災區的援助。報道援引了副總統優素福·卡拉的說法:印尼已有足 夠的軍事人員和後勤人員,他們希望將外援的重點用在災後恢復重建。有中國救援組織負責人向南方周末記者分析:“這可能也是我們此次去往災區受阻的原因。”

北京綜合應急志願服務總隊是由北京市志願者聯合會成立的組織,主要參與各地災情救援。此次志願行動的負責人都海郎和其他八名志願者抵達雅加達後正設法聯系搜救中心,希望早日能進入災區,實施救援。截至10月4日發稿時,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他們仍停留在雅加達。

從中國遠道而來的平瀾基金會也遭遇了相似的情況。2018年7月,他們曾參與泰國洞穴救援,搜救青少年足球隊員。

“我們有一隊人馬正在中蘇拉威西省的波索(Poso)集結,前往帕盧需要12個小時的車程。”平瀾基金會秘書長王英頡10月3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自己正在聯系軍方,看是否有可能和軍方一起前往災區,但“希望非常渺茫。”

即 便是從波索出發,進入災區帕盧,救援隊也需要軍方或警方的護送,否則物資可能被搶。生活在東南蘇拉威西省肯達裡(Kendari)的中國人陳文先特意致電 南方周末記者,希望提醒非專業的救援隊和志願者謹慎前往。“波索通往災區的道路曲折,其中有一段一小時的山路較為凶險。同時,還需提防波索地區潛藏著的恐 怖分子。”

生活在美娜多的中國人王小琳,在當地做金礦生意。她也向南方周末記者證實,通往帕盧的路上,搶劫時有發生。

從圖片、視頻中看到災區的慘狀後,王小琳也想前往災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平常我從美娜多到帕盧也就24小時,現在道路不通,路段塌方不能直接前往。”

這幾天,她一直活躍在“印尼華僑”“美娜多生活”等微信群裡,發動華人捐款並收集從四面八方傳遞的災區信息。截至10月3日,王小琳通過微信群收到群友的捐款共計兩萬多人民幣。

南方周末記者獲悉,除了美娜多,另一個華人較多的城市望加錫,也有華人在自發組織救災物資,賑濟災區。“各種救災物資都在准備,我們在等待道路恢復暢通。”一位知情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聽聞非專業救援者和志願者要去帕盧,李菼輝謹慎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希望非專業人士盡量不要來災區。一是搶劫時有發生,安全無法保障;二是交通不便,許多地方車輛無法到達;三是有感染瘧疾和血吸蟲病的風險。”

凌晨的帕盧會沉寂許多,哭聲和叫喊聲逐漸消失。雅加達時間10月3日零時13分,無法安睡的李菼輝發來一條微信:余震又來了。後面是6個“大哭”的表情。

他期盼那是黎明到來之前最後的黑暗。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菼輝、王小琳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