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拉了」,口頭禪1:「我不懂」。

「寶寶餓了」,口頭禪2:「我不會」。

「寶寶哭了」,口頭禪3:「我搞不定」。

「寶寶想聽故事」,口頭禪4:「找媽媽」。

爸爸們常常被妻子吐槽為——最沒用的「母嬰產品」。

心理根源是什麼?

1、依賴心理。

照顧寶寶,男人們不是真的不懂/不會/搞不定,而是「有心理依賴」。「照顧寶寶是老婆的事情」,「太麻煩,帶孩子不是男人乾的事」,「我不做,女人一定會做」……戳中了多少爸爸們的內心?

當爸爸們對妻子有依賴心理,便會在照顧寶寶的事情上表現出磨蹭和拖延,甚至直接把寶寶推給妻子。所以便有了爸爸們的習慣性口頭禪。

2、傳統的角色觀念。

「男主外,女主內」,是傳統的家庭角色定位。在這一點,進化學家們常常以原始社會中,男人們打獵養家,女人們照顧孩子為最終根源。這種觀念經歷過無數人類文明的歲月,一直延續至今,即照顧孩子和家務事是女人的事情,「賺錢、當一家之主」才是男人們的責任。

可是,如今的家庭組合,與以往相比已經有所改變。在原始社會,一個家庭有一家之主,但這個一家之主身邊卻會有多個女人,這些女人們會共同撫養孩子。如今,一個家庭的一家之主只有一個女人,並且這個女人還需要外出工作養家,然而照顧孩子的責任,在很多家庭中仍舊只屬於女人,這便是現代家庭鬧矛盾的常見原因。

3、心理年齡不夠成熟。

在一些家庭中,有些爸爸尚是「未長大的孩子」。從心理年齡來說,同齡男女間,男人的心理年齡會比女人稚嫩2-3歲,有部分缺乏生活磨練的男人,會在心理年齡上比自己的同齡妻子稚嫩5,6歲……難怪媽媽們有時吐槽「自己在產房痛得幾乎暈厥,准爸爸還在家裡玩電子遊戲」,這樣的「未長大的爸爸」,在照顧寶寶方面,可能就更缺乏責任心。

鄰居有一戶人家,寶寶1歲多,有一天晚上發高燒幾乎40°,奶奶剛好去親戚家做客了,寶寶由爸爸照顧。妻子當時在公司加班,電話要求丈夫帶娃去看醫生,丈夫答應了。妻子晚上10點多回到家,發現大門緊鎖,開門後竟然在房間裡發現了孩子。孩子已經燒得昏迷,一打電話給丈夫才知道,朋友生日,丈夫二話不說就把寶寶丟家裡,自己跑去吃夜宵了,連妻子也不通知。這位爸爸的理由是:「我出門時已經9點多,反正寶寶躺著,也不會亂跑,你10點就回家……」

心疼的媽媽急匆匆地把寶寶送醫院,然而還是遲了,寶寶不幸因為高燒過度抽搐而得了癲癇。醫生說可能會影響寶寶日後的大腦成長。

所以,那些只負責「玩娃」而不是「養娃」的爸爸們,該改變了。

除此之外,媽媽們對爸爸不夠放心,也是助長「撒手爸爸」的因素

曾經有一位經常被妻子吐槽的爸爸,跟我說過這麼一件事:

某天早上,爸爸抱寶寶外出到家裡附近的小公園玩耍,當寶寶在草地上爬行時,寶寶拉粑粑了。爸爸急忙從背包裡拿出新的紙尿褲,幫寶寶換上。後來,回到家時,妻子幫寶寶換紙尿褲時,發現寶寶的屁屁上沾了一塊「屎餅」,便數落丈夫「不上心」。

這位爸爸很生氣,兩夫妻開始爭吵。丈夫的理由是:「照顧寶寶,需要從陌生到熟悉慢慢進步,妻子對我要求太高」,而妻子的理由是:「這是一個做事態度的問題,與是否熟悉無關。」後來,他們的寶寶再拉粑粑時,作為爸爸,他乾脆就把寶寶丟給妻子。

這一下,妻子更惱怒:「不僅做事態度有問題,還開始變得懶惰,當起了『撒手爸爸』……」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幼兒心理研究專家Sarah Lang等人經過研究發現,如果新手爸爸總是被批評,會因為挫折感而下意識地減少與寶寶互動,更不用說照顧寶寶了。所以,媽媽們面對「做事不妥」的新手爸爸們,應該給予支持和鼓勵,容許他們有一個慢慢進步的過程。

每月一天「奶爸日」,能幫助「撒手爸爸」變得有責任心

如果條件允許,大家可以把每月一天的「奶爸日」變為每周一天。因為爸爸與寶寶接觸越多,親子情感越親密,還有助於奶爸們從被動照顧寶寶轉為主動照顧寶寶。孩子稍大的家庭,也可以採用這種做法,有利於孩子與爸爸培養感情。在這一天,媽媽們大可以讓自己「放放風箏」,無論是倒床睡,還是逛街散心,甚至只是閱讀,把孩子完全放手給爸爸們負責。這種做法,也有助於媽媽們的情緒放鬆,還能幫助媽媽與孩子、與家庭的親密度。因為偶爾用一用「刺蝟效應」,媽媽們適當地讓自己與家庭分離短暫的時間,能增加媽媽對家庭的情感。

與此同時,在孩子完全讓爸爸負責的這一天,爸爸們沒有妻子可以依賴,也沒有妻子的評價和關注,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法照顧孩子,不僅能把被動照顧孩子,變為主動照顧孩子,也有助於「撒手爸爸」從「玩娃」轉變為「養娃」,成為一位有責任心的好爸爸。

不過,有些爸爸還是做得很好的

有一位朋友的丈夫,妻子生寶寶前,便自學了奶瓶消毒、給寶寶洗澡、穿衣和撫觸等方法。從妻子臨產見紅,就請假陪伴左右,寸步不離。當妻子和寶寶出院回到家,這位好丈夫,為了讓妻子晚上睡得好一些,自己承擔了晚上照顧寶寶的責任,泡配方奶、換尿片、哄睡……一樣不落。如今他們家的寶寶已經2歲多了,跟爸爸的感情尤其好。這便是「付出」後的收穫。

所以,你家爸爸呢?還會經常把作為媽媽的你,氣炸嗎?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