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心的家長,從事教育工作者的佔了一定比例,早教、幼師、小學老師、中學老師、大學教授、家庭教育指導師等都有,儘管為人師表,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視,也很上心,可自己的孩子還是存在這樣那樣令人頭痛的問題。

什麼是真正的教育?在教育上我們陷入了哪些誤區?走了哪些彎路?這不得不讓人思考。

教育與感統

我們中心的學員歡歡,她媽媽(戴老師)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在1999年就開始關注兒童和家長教育,並對女兒實施科學育兒,提供愛與尊重的成長環境,女兒發展得比較順利。

但是,女兒在成長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令戴老師費解的現象:

稍用力拍拍她,她會有很大的反應,覺得骨頭都被拍碎了;

身體不小心被碰到,僅僅有點發紅,她就掉金豆子;

同伴摔傷流血,其本人不哭,而她卻哭得稀裡譁啦;

看到老師就低頭,不敢打招呼;

容易疲憊……

歡歡的具體表現請看公眾號文章《我女兒並非膽小怕事》。

戴老師自己覺得很納悶:以身作則,良好示範,我都做了,孩子為什麼還不肯跟人打招呼?從小就帶她玩體育器械,在部隊勇敢、毅力等環境薰陶也不少了,孩子為什麼就那麼怕疼?科學育兒,我也努力做了,孩子為什麼還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在沒找到答案的日子裡,深知愛與尊重之道的戴老師沒有強行幫孩子糾正不足,而是帶著疑惑接納和陪伴孩子,孩子帶著「福氣」與「嬌氣」在愛與尊重的氛圍中快樂地成長。

戴老師有緣結識感統之後,心中疑惑才被解開。明白不是自己這個家長不努力,而是之前所認識的「科學育兒」還不夠科學,缺少了「感覺統合」這個最根本的教育。

同時明白孩子膽小、怕事、怕痛、容易累、聲音小,是因為觸覺通路不足,觸覺通路又是神經系統發展的基礎,相互作用形成了許多「不能」的現象。

學習之後才明白,感統失調的問題只能通過足量針對性的感統訓練來解決,說教和示範是解決不了的,正如,人感冒了要吃感冒藥,而不是補品。

歡歡自2015年開始感統訓練,親自體會到感統訓練的好處和親眼看到其他孩子訓練的變化,再加上天天聽中心的老師透過案例講解感統,身心同時發展,身體變得輕鬆,心靈也得到解放,沒有被身體禁錮的心靈自由飛揚,即使沒有做任何的刷題和請家教,邊玩感統邊輕鬆考上湛江某重點中學重點班。

感覺統合發展是身心互動的結果,12歲之前是身影響心,12歲之後是心影響身。

歡歡已經超過12歲,正確的觀念與感統訓練同等重要。

所以,在訓練的同時,我們循序漸進地跟她討論感覺統合是什麼、感覺統合如何影響人的一生、感統失調的孩子所遇到的困難和不公平等感統觀念。歡歡很聰慧,很輕鬆地理解了,並且用這些觀念去理解、寬容和幫助身邊人。

某一天,中心來了一位新學員子林,他與人互動時喜歡打人和叫人「廢物」,見到老師也不例外。他用手指著歡歡不停地說「廢物、廢物、廢物……」,歡歡從來沒被別人這樣對待過,很是傷心,躲在訓練室的角落裡委屈地掉眼淚。

我們抱著歡歡,讓她盡情地哭,然後讓她思考一個問題:每個嬰兒呱呱落地時都是一張白紙,子林嘴裡的「廢物」這個詞是從哪裡來的?歡歡沉思。

我們接著跟她說:「子林因為常常被人叫做「廢物」,所以他也學著這樣去對待別人,他是很可憐的一個感統失調的孩子,很需要被幫助。」我們除了幫歡歡分析子林的感統狀態,還教歡歡如何跟子林互動。

第二天,當子林又指著歡歡叫「廢物」時,歡歡嚴肅地說:「我叫歡歡,你可以叫我歡歡姐姐。」子林真的很聽話地叫歡歡姐姐。

沒多久,我看見歡歡與子林玩起來了,在子林很開心愉悅的時候,歡歡不停地給子林強化:「叫姐姐,我不喜歡你打人,如果打人我就不跟你玩了。」子林扮著鬼臉笑著說:「好,不打人,不打人。」

從此,子林每次見到歡歡,就跑過去,「姐姐、姐姐……」地叫個不停,歡歡每次都很熱情地回應。歡歡的熱情和其他老師的正確引導,沒多久,子林嘴裡的「廢物」就不見了。

歡歡很細膩,也很能體貼人。她觀察到zl很需要被認可,也觀察到zl幫助別人的時候很愉悅,明白zl需要被別人看見。

(Zl是公眾號文章《老師你為什麼推我!——「冰雹男孩」破冰記》裡的男主角)。

下課後,歡歡故意請zl幫她打一杯水。當zl到飲水機上裝好水遞給歡歡時,歡歡說:「不燙又不涼,水溫剛好,你怎麼那麼細心?」zl靦腆地笑了。

這麼善解人意的歡歡是孩子們喜歡的對象,每次分組遊戲時,孩子們都來爭先恐後地來搶她:「我要跟歡歡姐姐在一組、我要跟歡歡姐姐在一組……」。在遊戲中,歡歡表現出了較強的團隊意識、領袖能力和愛他人的能力,我們感到無比的開心。

透過感覺統合,歡歡對自己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晰,內心變得更自由。戴老師跟我們分享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歡歡的學校評「文明舍友」,宿舍所有人都一致選了她,但是舍管阿姨覺得歡歡沒有禮貌,不跟她打招呼,而否定了她。

她回到家跟媽媽說的第一句話是:「媽媽,我的觸覺敏感把我害死了」,然後平靜地客觀地把事情經過描述出來,不哭不鬧,也沒有一絲怨氣,很坦然地接受了這個結果。

請看公眾號文章《孩子常說「老師偏心、同學可惡」,怎麼辦?》。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能心如止水地堅持自己的想法,不急不躁,不委屈自己,同時,還讓別人舒服,這不是高情商的體現嗎?我可以想像到歡歡深入骨子裡的修養,會讓她在社會中能自信愉悅的生活。

歡歡自上了初中後,學習任務變重,儘管來中心訓練的頻次變少了,但對她的身心成長影響並不大。因為,她已經有了比較通透的感覺統合觀念,加上12歲之後是心影響身,她可以利用正確的觀念來調整自己而得到很好的成長。

感覺統合的魅力之一就是可以讓人了解自己身體的真實狀態,真正了解事情的根本原因,真正去理解剖析事情的本身,而不是對人不對事,從而理解他人,解脫自己。

希望我們中心的孩子們也可以像歡歡那樣早日開出智慧的花朵,悟出生命的真諦,走出身心受困的困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