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首要任務是管理好自己,而科學時間管理下的效率提升則是一個人管理好自己的重要前提,一個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時間人,會比他人錯失更多發現自己價值的機會。
不論是生活中,還是職場中,不遲到和早到這兩種情況看似結果相同,但本質上是兩碼事。
1、早到的人,心態會平和很多
拚命不遲到的人,掐著點出門,一路心驚膽戰不停看錶。如果遇到一些延誤,比如堵車、排隊安檢就心急如焚。終於準時抵達,長嘆一口氣,今天終於沒遲到。
早到的人心態就會平和很多。擁堵一會或者等紅綠燈,也會淡定,路上的心境就會平和,可以解放出心智看看書或者聽聽歌。
我不喜歡遲到,每次遲到都深深的不安。在新東方工作十一年,我一共遲到過四次,而且這次是都集中發生在兩個月,也就是說,十年八個月,沒有遲到過一次,然後那兩個月,頻繁遲到。那兩個月,多半我是不想乾了。
那兩個月,因為對工作的懈怠,我變成了一個想“不遲到”的人,其他的十年八個月,我是一個工作認真,一個“早到”的人。
2、早到其實是一種態度
不遲到的人和早到的人,其實是兩撥人。他們有不同的生活態度。因為早到其實是一種態度。
不遲到的人想多享受一分鐘懶覺的愉悅,或者不能說服自己早點出門,在和自己鬥爭中敗下陣來。這個過程,其實是意志力的體現。
自律的人,不僅是不遲到,而且總能把事情做得讓人放心,所以慢慢的就收穫了很多信任。
所以不要把遲到看成一件小事。經常遲到的人,問題很大。遲到的背後是時間管理和承諾履行。
如果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其實是不能管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或者過度承諾,討好他人,迴避衝突。遲到只是以上問題的一個表現而已。
3、早到,不是不遲到
我觀察中,一些托福長期不提分的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就是8:30的早讀經常遲到。不管老師強調多少遍,這些孩子都覺得準時到很難。每次被老師撞見,他們也很羞愧,或者他們也暗暗下定決心不遲到。
遇到遲到的孩子,父母不要覺得這是一件小事,應該拿出父母的智慧和耐心,觀察遲到背後的原因,用陪伴和示範,讓孩子做到不遲到。
而且不遲到”是不夠的。“早到”才帶來美好的感覺。
每次我到學校,發現其他同事都還沒來,我開始處理一天的工作。在同事上班之前回復所有的郵件,安排好一天的事項,這種感覺帶來一種成就感。你覺得比別人更早開始一天。
我的朋友Felix,每天早上5點起床,堅持了十年,他是我非常佩服的創業導師,在世界十強的科技公司任高管,有很強的管理功底。
如果你環顧四周,你會發現成功的人都很相似。要想成功,先從簡單的小事開始。
早到,不是不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