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傳統認知中,男孩子比較「皮實」,需要從小讓他多吃點苦,這樣才能越鍛煉越堅強,以後走上社會才會比較獨立,才能成大事兒。這也就是為什麼說男孩要窮養的原因。可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把這個道理給理解錯了,他們不瞭解兒童心理發展特點,把不該吃的「苦」也讓男孩吃,結果對男孩的心理造成傷害,影響了他對自己和社會的認知,反而讓他形成了一套比較偏激的世界觀,從而讓自己在進入社會時處處受挫,反而越來越不幸福。
一般來說,以下這兩種苦不適合給男孩吃,越吃他將來越容易不幸福。
總說家裡沒錢,讓孩子吃物質上的苦
一個朋友很鬱悶地說,高中時代父母告訴自己,等高考結束了就送自己出國念書,但家裡沒錢,是賣了房又借了錢東拼西湊送他去的,讓他一定要爭氣。後來他出了國,想到父母身上的壓力就覺得寢食難安,於是一個勁地打零工賺錢,學習倒沒怎麼顧得上。後來本可以繼續深造,怕給父母造成負擔就趕緊回國了。
誰知道回來後跟父母一說,父母笑著說,那時候是騙他的,就是為了激勵他好好學習。他自己回想一下,平時父親開得有廠,家裡那時候就有了大哥大什麼的,但父母就是一個勁地在自己面前哭窮,導致自己現在對錢很敏感,心思全在掙錢上。可掙到錢以後又不捨得花,一個大男人遇上換季打折就興奮,買一堆用不著的東西回家,事後又後悔。做什麼事都要拿錢衡量一下,花錢的就不做,生活品質一點也不高。
這就是刻意窮養帶來的危害。孩子會對物質有一種匱乏感,將來要麼過度追求物質,要麼不相信自己能夠「配得上」享受高品質生活,這樣的人生怎麼會幸福?
用言語打擊孩子,讓孩子吃精神上的苦
很多父母對女孩柔聲細語,但對男孩就很嚴厲,因為覺得男孩就應該多打壓,這樣才能培養抗挫力,以後才能吃苦耐勞。男孩哭了讓他憋住,不然就是軟弱無能,男孩不敢做某些事就開始諷刺,說他是「膽小鬼,以後成不了大事」,以為這些話能激勵男孩上進,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可實際上,不管男孩女孩,都需要鼓勵才能激發他們上進的動力。孩子是聽不出你的話外之意的,他們對自己的認知就是你對他的態度和經常對他說的話。常常打擊孩子的父母,會收穫一個內心極度自卑的孩子,他會認為自己就是成不了事,就是「膽小」「懦弱」,這些標籤會限制他的潛能發揮,使他變成束手束腳的人,以後也談不上有自信,過得自然不幸福。
為了孩子日後能健康的成長,要讓孩子學會吃哪些苦呢?
讀書的苦
「知識改變命運,知識就是金錢」,不管時代如何發展,這句話都是適用的。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上一個好學校都是改變命運簡單,直接的途徑。然而,學習很漫長很枯燥,很多孩子受不了其中漫長的無聊和痛苦,經常會選擇半途而廢。作為家長,一定要盡到責任,讓孩子在該讀書學習的年紀,一定要沉下心來好好學習,耐得住其中的寂寞和艱苦,上學時吃的苦,都會化為以後的輕鬆和甜蜜。越長大越會明白,上個好大學才是輕鬆的捷徑。
殘缺的苦
完美固然是好,但卻可遇不可求,不但食物難以完美,父母老師都並非完人。接納不完美,是一種豁達的態度。當孩子意識到人無完人、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盡如人意,嘗試著去發現殘缺的美也是一種成長。誰說斷臂的維納斯不美呢?
自理的苦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很嬌慣,家裡什麼都不捨得讓孩子去幹。但是作為家長只能庇護孩子一時,不能庇護他一世。當家長不在孩子身邊的時候,孩子總要學會獨立去生活,如果從小不讓他們吃一些自理方面的苦,他連自己都照顧不好,又怎麼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
生活本就是苦樂交織的,只要嘗試了苦,才能更好的享受甜蜜。所以家長捨得讓孩子吃苦,也是為了讓他更好的享受生活。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的相關資訊,請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