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害怕孩子受到傷害、害怕孩子走彎路,潛意識裡想把自己的人生經驗灌輸給孩子,想讓孩子“聽話”,按大人設定的人生軌跡前進,“聽話教育”的本質,其實是我們在替孩子走路。

1

如果聽話會以生命為代價,

我寧願你不聽話!

自從當了媽媽,漸漸發現一個現象,大部分父母多會以孩子“聽話”為傲。聽話,一度成了眾多父母,對孩子的最高贊賞。

有次偶然看到十年前《冷暖人生》記錄的一期節目,心卻被“聽話”二字深深刺痛。

▵點擊播放視頻

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瑪依市多名能歌善舞的中小學生,在“友誼館”舉行文藝匯報演出。

匯演時,燈光過熱,引發大火。

舞台下的人見狀紛紛站起,這時卻突然有人站在領導席前面,拿著話筒說:“學生們不要動,讓領導先走。”

而就在這時,火勢迅速蔓延,所有燈光瞬間熄滅,一切都失去控制。很多人在恐懼的驅趕下,憑著本能瘋狂地沖向任何一個可能逃生的通道。

但不久,原本開著的卷簾門突然掉落下來,友誼館頓時變成了一個完全封閉類似磚窯的火葬場,一個充滿哀號和慘叫的死亡之館。

284名乖乖“聽話”的孩子們,就這麼錯過了逃生活命的機會,他們尚未展開的生命就這樣在大火中戛然而止。

一個失去孩子的家長在鏡頭前痛哭:“孩子太聽話了,那些不聽話的孩子都跑出來了。”

因為太聽話,這284名孩子們錯過了逃生的最佳機會,活下來的都是“不聽話”、拔腿就跑的孩子。

如今看了這個事件,仍覺十分心痛,更何況那些孩子的家長呢?想必會有父母感到懊悔萬分:“如果聽話會以生命為代價,孩子,我寧願你不聽話!”

2

過分的聽話教育

造就復制思想的木頭人

很多孩子在父母一次次強調“要聽話”後,變得只知道順從,不知道訴求;只知道應承,不知道批評和質疑;只知道唯命是從,不敢跨越所謂的“規矩”······

有一位媽媽因為工作忙,總希望孩子能夠聽話,少鬧騰一點,於是不斷給他灌輸“聽媽媽的話”的意識。

有一次幼兒園的老師打電話過來,說孩子尿褲子了。

這個媽媽很奇怪:

“我孩子都這麼大了,怎麼還會尿褲子呢?”

晚上回家一看,果然,兩條褲腿濕了一半。媽媽問孩子:

“寶貝,怎麼尿褲子了?”

孩子:

“中午吃飯的時候,老師給我們盛飯,我想尿尿,憋不住了就尿褲子了。”

媽媽:

“想尿尿了,為什麼不告訴老師啊?”

孩子:

“可是老師說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不能亂下座位,要不飯就該灑桌子上了,灑桌子上就浪費糧食!媽媽你不是說過麼,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的。”

孩子一臉虔誠,媽媽一時愣住了,針刺一般。讓孩子聽話,結果孩子要撒尿了也憋著,這位媽媽無論如何都沒想到會這樣。

過分的聽話教育,你養大的不是孩子,而是那個復制你思想執行你指令的木頭人。

3

令人揪心的現象

聽話教育變成了奴性教育

在中國人的思想中,爭辯、頂嘴、不服從,都是不好的行為,代表著任性、破壞、不受控制。因此中國家長都羨慕別人家聽話的乖孩子。

可是,這樣聽話的孩子真的好嗎?

2015年,安徽多名小學生被逼著吃屎喝尿長達4年,同樣是因過分的“聽話教育”所致。

▵點擊播放視頻

13歲的副班長小賜,從二年級開始就擁有檢查作業、監督背書的權力。通過這點權力,他向包括正班長在內的孩子要錢,錢沒給夠,就逼迫同學吃屎喝尿。

所有的孩子沒一個敢反抗,諷刺的是他們的個頭都比小賜高大。

除了害怕小賜扭曲事實給老師打小報告外,更害怕被父母知道後遭到毒打。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學生說,剛開始他給父母看了身上的傷口,結果爸媽劈頭蓋臉就說:“你一定又不聽話了才被罰的,你活該,能不能懂事點?”

自此之後,孩子再沒提過。

當“聽話”成為親子教育中的唯一標准,必然會讓孩子失去天然的反抗性和自由嚮往。更會讓親子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和信任。

在不聽話就是罪過、不聽話就要被打罵、不聽話就會被貼上“差生”“壞”的標簽的環境之下,孩子漸漸形成了奴性人格或討好型人格。

這樣“聽話”的孩子,一定是乖孩子,卻未必是幸福快樂、擁有自我保護能力以及自我創造力的孩子。

4

聽話的孩子有內傷

他也需要“聽話”的父母

很多爸媽常常苦惱,孩子小時候很聽話,怎麼長大了就像完全不認識了一樣。

其實,這是因為父母過度掌控孩子,卻忽略了他們的真正需求,最後都只能是兩敗俱傷收場。

教育是相輔相成的,當父母說的少聽的多時,孩子才更願意敞開心扉,才能逐漸對世界產生自己的看法。

最近看的一部電影《二十世紀女人》,講述了一位單身媽媽,她在兩位截然不同性格的女性幫助下一起撫養自己正值青春期的兒子。

裡面的媽媽會在別人認為兒子是小孩的時候,義正言辭地回絕:

會在學校老師因為孩子曠課問題找家長的時候,不止聽校方的一面之詞。

於是,在了解兒子為什麼會曠課之後,男孩有了沒法去上課的“正當理由”。

電影藝術可能過於誇張了些,但它所傳遞的觀點是十分鮮明的:

首先,母親能將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他擁有自己的想法。

其次,她能真的低下頭、彎下腰去傾聽孩子那些“古怪”的理由。

最後,她還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為孩子合理的要求提供寬松的實踐環境。

5

希望孩子遇到危險時

學會保護自己

經常聽到媽媽們嘮叨:“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

可專家們告誡父母:“太聽話的孩子問題更大,因為他們很可能失去更重要的東西——創造力。”

創造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如果把孩子捆得死死的,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都沒有,他們怎麼去進行創造?

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淘氣”,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去遐想、去活動、去創造。

“培養乖孩子,要孩子聽話,這樣的孩子好帶,能省去許多麻煩,長大後執行力強。”這是大部分中國家長的觀念。

但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他挑選了100名具有強烈反抗傾向與100名沒有反抗傾向的2-5歲孩子,從兒童時期觀察追蹤到青年時期。

結果發現,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

後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當然,我們並非在批判聽話的孩子一無是處。但以控制和支配為目的的“聽話教育”顯然是不對的。

《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說:

“無論在哪個世界,那些富有勇氣,獨立而善於思考,且不容易被挫折打敗的人,終歸會站在金字塔頂層。”

我們希望孩子“聽話”,但是希望孩子可以明事理、辨是非,而不是盲目的聽從安排,遺失了自己的個性和思考。

要強調的一點是,我們也不能一味否定“聽話”,如果由著孩子的個性隨意發展,這樣的成長過程也暗藏隱患,比如人身安全方面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等。

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好,但與此同時,也希望他在遇見危險時,能夠學會保護自己。

我們都明白,孩子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溫室,終有一天,他們需要自己面對這個世界。放下要培養一個“聽話的乖孩子”的執念吧,我們只能為孩子引路,卻不能代替他們走自己的路。

喜歡這樣一段母親的自白:

“你不需要聽媽媽的話,你只需要聽自己的話。

媽媽希望你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媽媽希望你做每一件事情,都發自你的內心。

媽媽不希望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你。媽媽相信你所做的選擇,相信你會為自己的每個決定負責。媽媽不會用聽話這個魔咒打磨你,扭曲你。

媽媽相信,聽自己的話長大的你,會更加快樂,熱情,擁有強大到讓人震撼的心理能量。”願你的孩子,也能如此。

- END -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