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有一種東西百害而無一利,那就是發脾氣。有人說:貧窮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但是脾氣會……

——  1  ——

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

有位媽媽半夜發來一條消息,“今天晚上寶寶不睡覺,好不容易讓我給哄到床上,她又要玩iPad,開始是各種哭,後來搞的我都煩了,氣得吼她:要哭出去哭,再哭不要你了,邊說邊推開她……”

“想起之前看的文章,媽媽千萬不要說不要孩子,我一生氣就把這句話說了,好後悔,唉!!!”

當父母生氣、疲勞、沮喪的時候,最容易將脾氣對孩子爆發。而且對孩子發脾氣確實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次數多了,不好的影響就來了……

——  2  ——

發脾氣就像釘釘子

想起以前聽過的一個故事:

有個小男孩脾氣很壞。他父親為了幫他改掉習慣,給他拿來一包釘子,要求他每次發脾氣前在後院的柵欄上釘一顆。

  

第一天,小男孩釘了37顆釘子。過了幾個星期,小男孩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憤怒,每天釘的釘子不斷減少。他把自己的轉變告訴父親,父親又建議說:“如果你能堅持一整天不發脾氣, 就從柵欄上拔下一顆釘子。”

經過一段時間,小男孩終於把所有的釘子都拔掉了。父親拉著他的手來到柵欄邊:

“兒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釘子在柵欄上留下的小孔,柵欄再也回不到原來的樣子了。當你向別人發過脾氣之後,你的言語像釘子在人們心中留下小孔一樣的傷口。無論你說多少次對不起,傷口好了傷疤還會在。

這是一個父親教孩子不發脾氣的故事,同樣也適用於父母。

對孩子發脾氣就像釘釘子,事後跟孩子說聲對不起,感覺事情就過去了。但糟糕的是這會給孩子帶來長期不好的影響。

——  3 ——

享一時之快,卻後患無窮

“我的孩子經常故意搗蛋,說他也不聽,不發脾氣不行!不過現在發脾氣也沒用了,他還是不聽……”

發脾氣可以解決一時的問題,但最多也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孩子可能會變得愛撒謊、更搗蛋、沒教養、脾氣壞,或者變得懦弱、沒主見、冷漠……

就像網上流傳的一組圖片:

——  4 ——

家長不發脾氣,孩子變化驚人

一位養育了4個男孩的全職媽媽,孩子們的年齡分別為7歲半,6歲,4歲半和3歲。可想而知,4個精力旺盛的男孩對媽媽而言是多麼巨大的挑戰,於是“吼叫”便成了家中經常出現的場景。

改變從2012年1月20日開始。那一天,她對著4個男孩大吼大叫的場景被家裡的幫傭撞見,她覺得非常沮喪,並被一種窘迫感所包圍。

“我深感羞愧,因為我覺得自己是朋友中唯一有‘大吼大叫問題’的媽媽。更重要的是,那一刻我覺得很傷心。從內心深處,我並不想對孩子們吼叫,可是,我卻一次又一次對著我的孩子們吼叫,我受夠了這種狀況。”

第二天,她向孩子們做出承諾,“接下來的365天裡,我要停止吼叫。”

為了記錄她這段經歷,她寫了一本書,書中記錄了她“戒吼”後,孩子們和她之間發生了驚人的變化。其中有段提到:

戒吼之後的一天晚上,已經超過上床的時間,我卻聽到樓下傳來腳步聲。我珍貴的“自己的時間”被打擾了,這讓我非常生氣。但我忍著沒有發作,只是輕聲告訴溜下床的孩子,他該回去了。我給他蓋好被子,這孩子突然問我:“媽媽,如果我先去了天堂,你還會愛我嗎?因為如果你先去了天堂,我還是會很愛你。事實上,我一直都很愛你。”

即使現在---我寫下這件事的時候,眼淚還是流了下來。我敢保證,如果當時我沒能控制住自己,而是對孩子厲聲叫道:“回去睡覺!”,這段如此甜蜜、重要的對話的將不會發生了。

——  5  ——

不發脾氣,從現在做起

聽了這位媽媽的故事,更多媽媽加入了挑戰,停止對孩子發脾氣,家庭因此而改變。

有位加入挑戰的媽媽分享到:堅持不發脾氣的這段時間,孩子變得快樂和平靜,我也更加輕松,不再後悔和自責。現在我充滿自信:我了解我的孩子和我自己;我了解如何更加有愛和有耐心;我相信以後會更好……

願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從學會無條件地愛孩子開始,用一顆平等、尊重、欣賞與接納的心和孩子溝通,陪伴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 END -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