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個月嬰兒在地上邊哭邊爬,如果父母決裂,請別拿孩子“開刀”
原創 積木育兒 2018-11-10 21:10:44
1
近日,一則新聞讓無數父母揪心又淚目。
一個還不會走路的小嬰兒,仰著小腦袋,朝著一個坐在摩托車上的男人,在地上一點一點艱難爬行,一聲一聲無助哭叫著。
而那男人,竟對孩子視若無睹,在漫不經心地看著手機,還嫌棄地躲開孩子,坐到一旁石階上。
而那個衣衫沾塵染土的寶寶,卻依然向著男人匍匐哭爬……
這個男人明顯是孩子熟悉的人,怎會如此忍心,讓一個小娃娃在地上慘兮兮地哭,沒一丁點兒的心疼和回應?
據警方通報,這個男嬰只有11個月大,其爸媽未婚生子後,在孩子撫養問題上發生了爭執推諉,男方將孩子帶到女方樓下,以此施壓讓女方帶走孩子。而女方卻認為只是嚇唬而外出了。
然後,男人不顧孩子安危,將娃棄在樓下,便漠然離去!
孩子做錯了什麼,要攤上這樣的所謂“爸媽”?
前不久,浙江的一位媽媽,因為跟丈夫有感情糾紛,竟用布條拴著兩個娃,欲從26樓的樓頂一躍而下!
民警趕到現場時,2歲的小男孩在撕心裂肺哭喊著:“媽媽,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這樣的新聞,讓人很難收住眼淚。
我心疼那個絕望的女人,可我更心疼那兩個天真無邪卻被迫要面對死亡恐懼的孩子。
父母的“情感戰爭”爆發失當,成了“炮灰”的,永遠是那個懵懂無辜的孩子。
作家畢淑敏說:“在紛亂和丑惡的氣氛中成長的孩子,是偽劣家庭的痛苦產品。他們在家中最先看到並習慣的待人處世經驗,是破碎流離和粗暴殘酷。”
倘若婚姻已熬成一罐苦藥,我們可以換藥、棄罐,但是千萬千萬,別讓孩子品嘗這不堪的苦。
2
台灣的《巷仔口社會學》一書提到一項研究表明:
父母感情不好的孩子,其負面心理症狀的出現頻率,遠高於其他孩子。
父母失和,給孩子帶來的,遠不止眼淚。
知乎上有個話題說:“父母感情不和,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那些回答讓人心酸不已。
- “……我變得冷漠、共情能力弱,自卑敏感、沒有安全感。”
- “他們(父母)明明將手裡的刀劍揮向彼此,被刺得鮮血淋漓的卻是你。”
- “根本不相信會有人愛我。”
- ……
發小阿寧幼年時,父母就成天爭吵互毆。她經常帶著哭腫的眼睛去上學。
媽媽老在說:“我要是死掉了,你怎麼辦啊?那個死人頭會不會找個後媽虐待你?”阿寧抱著媽媽恐懼大哭,總擔心媽媽會自殺……
有一回,爸媽掀翻了飯桌扭打起來,8歲的阿寧哭著想拉開他們,卻被碰倒在地,小手被破碗片扎傷流血,好痛,直痛到心裡去……
多年來,阿寧心態壓抑,一直單身,對婚姻毫無嚮往。她說,比起孤獨,我更怕失望。
類似的話,演員陳學冬也說過。在《我家那小子》節目中,他觸景生情,竟鑽到桌子底下愴然暗泣。他大姨難過地說,他可能是沒有家庭溫暖。原來,他7歲時父母就離異了,母親沒有再婚,只因怕會遇到“比他爸更差”的人。
多少個稚幼之年的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在無奈地吞咽著這些不應該的愁苦與淒惶。
那些年,父母間毫不斂藏的恨怨與決裂,是在孩子心上劃開的一道傷口,一生久久難愈,讓他與幸福感始終隔著距離,甚至成年後的婚戀觀亦大受影響。
3
美國心理學家卡明斯認為,孩子會非常關注父母之間的情感互動,並以此來作為判斷家庭環境是否安全的依據。
而心理學家武志紅則說: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如果父母相愛,孩子會充滿幸福感。
反之,夫妻關系勢成水火,孩子只會如履薄冰。那個家,會終日烈風暴雨,淋濕孩子的心,感受不到愛與暖。
合格而成熟的父母,有再深的怨懟,都會擱到一邊,及時給孩子一把愛的大傘,遮擋掉不必要的傷害。
印度尼西亞的一個小男孩Azka,在父母離異後,畫了一組漫畫,在網上廣泛流傳,讓無數父母熱淚盈眶,深深反思。
這組名為《一個破碎家庭的故事》的漫畫,講述了Azka的經歷:
在他6歲前,爸媽相愛、家庭和美;但後來,爸媽開始為各種小事爭吵,決定離婚。他們告訴Azka,讓他不要擔心,不用去選擇跟著誰。
隨後,Azka和爸爸一起住在從前的房子裡,媽媽則住在附近,但幾乎每天都來看望他。爸媽不再吵架了,對他依然很好,時常陪伴著他。
Azka在漫畫裡表達:“當你的父母依然愛你時,這就不是破碎的家庭。”
他愛爸爸,也愛媽媽,認為他們仍然是“最好的父母”。
真正愛孩子的人,才會有這樣的胸襟與格局,即使互有沖突,即使放手不愛了,仍會給孩子始終如一的守護,在他心裡種植著豐盈的愛、瓷實的安全感。
誠如尹建莉老師所言:
父母應該盡量努力去解決自己婚姻中的問題,好好相處。實在沒有辦法相處的情況下可以離婚,但離婚一定要體面,同時一定要給孩子安全感。
4
在美國,有這樣兩個人,明明早不相愛、離婚了,隔著山川大海,卻每年雷打不動都相聚一次,並合影留念。
為什麼?
因為他們拍的是全家福。照片裡,笑容甜度最高的,是他們兒子的小臉。
攝影師Victoria 和丈夫Adam原本過得很幸福,還添了一個可愛的孩子。但漸漸地,他們的感情有了裂痕,最終分道揚鑣。4歲的兒子Bruce跟著媽媽,搬到另一個州生活,而爸爸則去了南卡羅來納州求學。
小小的娃很傷心,無法理解這一切。媽媽在整理照片時,看到舊日的全家福,想起自己幼年時父母離婚了,他們對彼此充滿恨意,總避免相見。而她那時,最渴望能和爸媽再拍一張全家福。
她不想孩子跟她一樣留有遺憾。於是她請求前夫,希望他每年能和母子倆拍一張全家福。
最初,二人仍心有糾結,拍照時表情尷尬,但後來漸漸釋然,每年相聚合影,孩子都很開心、滿足。Victoria還把照片放在孩子臥室,讓他慢慢看。
她說:“每個孩子都希望父母能愛他,父母之間相愛與否倒是無所謂。”
她還表示,雖然孩子在父母不住在一屋的環境下長大,但是他長大後會看到父母所做的一切:尊重、善良、同情、熱愛、毅力、變通,甚至犧牲。他會知道,人可能不相愛,但所有的愛不會崩散。
這一番話,讓網友引發共鳴,讓做父母的人深有觸動。
也許,我們無法做一輩子的夫妻,但我們卻是孩子一輩子的父母。
知名作家蘇芩說:
父母永遠不要低估孩子的觀察力和領悟力。一對不幸福的父母,永遠不可能帶給孩子真正的幸福。
如果愛還一息尚存,我們要放下心結,積極調整,好生相愛,給孩子一個溫暖祥和的家。
如果感情已屬搶救無效,就別再殘存互怨,牽扯不休。好聚好散,跟孩子溫和、正面地解釋,何嘗不是給他一份負責任的愛?
《親密關系》一書說:“當家庭存在很多矛盾而父母又不離婚時,孩子的幸福感將比離婚更加糟糕。”
如果愛,請深愛;如果不愛,請盡量在孩子心裡多留存些美好,愛他,永遠愛他。
縱然無法一路同行,但我們給孩子的愛,會明媚不滅,伴他一路前行,看遍世間萬千風景。
愛,永遠是每個人行走世間的最佳庇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