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獨木不成林,單絲不成線”,一個人若想“混得好”,沒有幾個幫襯的朋友,沒有一些人脈關係,在現如今的社會幾乎是不可能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今天我們就結合心理學的知識,用社會實踐的例子解讀那些混得好的人,為什麼會善於用以下三種方法建立自己的人脈關係。

1、給別人以恩惠,但不提及

給人施以恩惠,但不刻意提及,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裡的智慧結晶。因為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人都有一個類似收支計算的心理估算,在人際交往中會下意識地考慮自己的付出和期望得到的感情或實際利益。因為這是人類的本能,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為了生存,必須要跟他人交換情感或物質,以為自己謀取更好的生存條件。

這種心理機制遺傳下來了,所以現如今我們也會受到這種心理特點的影響,言外之意,給別人以恩惠的人,並不是有多大度,而是他們想讓別人感激和有恩於他,同時接受別人恩惠的人,在心理上也不可能理所應當、心安理得的接受別人的恩惠,相反他們會覺得自己虧欠別人,所以總是會尋找機會在以後的生活中去報答。這就是大多人數會面臨的施恩和報恩。

2、善於利用共贏的機制

共贏是人際關係中很重要的一種原則,因為共贏才是符合人性的長久機制。但是人都是自私的,也都是自利的,這無可厚非,因為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是我們人類的立身之本,是我們生存和發展的一種內在驅動力。但人之所以為人,就不僅限於此,那些厲害的人,那些混得好的人往往超越最低層次的人性,並且能把握人性,甚至利用人性,成就自己。

想要成就自己,混得好,就不可能總是碰運氣,更不可能利用坑蒙拐騙等手段,因為這些違背人性的方法必然不可能長久,也必然會導致“眾叛親離、人人喊打”的下場,所以共贏才是一個人成長和發展的王道,是一個人在人際交往和做事的過程中需要堅持的一項基本原則,只有這樣,建立起來的人脈關係才是可持續的良性關係。

3、對上恭敬,對下不傲

那些混得好的人,對比自己職位高的人,比自己年長的人可以做到尊重對待,對自己的下級和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可以做到和藹可親,不驕傲。因為那些比自己厲害的人,或是自己的上司,或是自己學習的老師,這些人會決定自己的前途,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些人在物質層面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他們的其他心理層面的需求會進一步顯現出來,而尊敬就是其中之一。

 

而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他們可能只是在某一方面不如你,也許在將來的有一天,他們發展好了,還會記得你,所以對於這樣的人,務必要和藹可親,沒有架子,與他們打成一片。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由於他們受自身處境的影響,他們在心理上極度敏感,所以也很容易“得罪”。


總而言之,社會心理學告訴我們人際關係是我們每個社會人的必修課,不可避免,我們需要為此而努力一番。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第一,給別人以恩惠,但不提及;第二,善於利用共贏的機制;第三,對上恭敬,對下不傲。這三點就是那些混得好的人善於用的建立自己人際關係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