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視頻也被傳到了網上,引發許多的網友好奇,這條蛇是怎麼了?最後,這條毒蛇死於自己的口下。
解刨之後才發現,原來蛇撕咬的部位有一條寄生蟲。看來這條蛇也是有脾氣的。
圖中大家可以看到一條毒蛇正在憤怒該礦的撕咬自己的身體。毒蛇的身體在不斷的流血,然而毒蛇卻近乎瘋狂停不下來。
外來寄生蟲,尤其是和蝨在野外蛇身上常被發現。是微小的吸血節肢動物。多數外皮的寄生蟲依附在鱗片中柔軟的皮膚。少數在許多野生蛇發現,但很少大量出沒。
被圈養的蛇,大多是不合標準的檢疫、疏忽消毒的蛇和缺乏保養的圈養環境就會有出現。自圈養蛇被限制後,不能免除不斷的再被感染,寄生蟲的侵入不斷增加。最後因蛇身上的使血液損耗而威脅生命。最小型的住在蛇的氣管和肺。沙蚤潛伏皮膚表面下,會刺激蛇就像牠們刺激人類一樣。
介殼蟲類包括瘧疾引起的虐原寄生蟲,普遍存在熱帶與亞熱帶蜥蜴和蛇身上。而其他原生動物對寄主的健康影響尚未知。蝨也會侵襲野生蛇是比更大的吸血節肢動物。蛇不會是任何種類的蝨的第一個寄主;反而是一個或更多階段的哺乳動物的蝨的中間寄主。蝨與會導致蛇不舒服,牠們和蚊子或其他吸血昆蟲一樣,都會吸蛇的血,也會傳送濾過性毒菌和原生動物疾病給蛇。許多原生動物都在蛇的血液中找到;很多是由昆蟲咬過的寄主再傳送到寄主。這些血液寄生蟲包括有鞭毛的,如錐蟲屬、利甚曼蟲和介殼蟲類。
專門吸血的節肢動物稱做pentastomids(五角口蟲)或稱為舌蟲也能在響尾蛇(Crotalus)、棉口蝮(Agkistrodon piscivorus)和一些蟒的嘴、咽和肺發現。各式各樣腸的原生動物也發現存在蛇腸管上。在蛇腸內,阿米巴變形蟲是特別常見的,像是各種形式的介殼蟲都有。
這些腸的原生動物似乎對蛇的健康無害,只有當蛇的健康下降時才會變成有害的。蛇也藏匿巨大多樣的寄生蟲。蛔蟲(線蟲類)是最常見的;事實上,解剖蛇幾乎找不到沒有被線蟲類寄生的個體。線蟲類發生在各種內臟器官和肌肉,但最具破壞性的線蟲類是常居在循環和淋巴系統的絲蟲。這些線蟲會變得很多並阻礙血液和淋巴循環。
蛇也有其他寄生蟲,包括他們腸裡的蛔蟲和肺臟、血管、消化道的吸蟲(吸蟲類)。有些水蛇可能也被吸血的環節動物(水蛭)困擾。
一條蛇身上竟有63條寄生蟲 野生蛇和青蛙要少吃
一到夏天,蛙鳴入耳,不少喜愛野味的人又蠢蠢欲動,想嘗嘗野生的蛇和青蛙了。不過,最近市疾控中心做的一項調查顯示:野生蛇、青蛙體內,寄生蟲感染嚴重。專家提醒:為了嘗鮮,吃蛇肉、蛙肉,甚至生食蛇血、蛇膽,很容易感染曼氏裂頭蚴。
吃蛙肉後眼睛長出「腫瘤」
8歲的圓圓(化名)是淳安農村的,自小就在田間撒歡,最喜歡釣青蛙、捉蝌蚪。最近,他右眼眶腫脹,以為是蚊蟲叮咬,塗了點外用藥膏後,消腫了。誰想20多天後,眼眶又腫起來了,眼睛也開始不舒服。
在省級大醫院,醫生給圓圓切除了腫塊。手術後,病理診斷中發現有寄生蟲。經過疾控中心技術人員辨認和血清學檢驗,確認這種寄生蟲是一種曼氏裂頭蚴。
「這名小患者在田間捕釣青蛙後,常常會自己剝皮處理,家裡燒了後吃蛙肉。」市疾控中心地方病寄生蟲病防治所所長徐衛民說,男孩很可能是吃了沒燒熟的青蛙肉,或捉青蛙及剝皮過程中,裂頭蚴通過傷口、皮膚黏膜感染人體。
野生蛇、蛙普遍感染寄生蟲
為了解杭州本地野生青蛙、蛇感染曼氏裂頭蚴的情況,本月初,徐衛民所長帶著5位同事,專門到餘杭黃湖鎮進行調查。結果顯示,25%的青蛙被感染,蛇的感染率高達100%。
疾控人員抓了三條野生烏梢蛇,還有幾袋青蛙,拿回實驗室逐只解剖:蛇的肌肉和內臟中都有小蟲子蠕動。最多的一條蛇感染了63條曼氏裂頭蚴,最少的也有48條,長的裂頭蚴有35釐米。
青蛙的腿部、背腹部肌肉中也有小蟲子,其中以腿部肌肉寄生最為常見。28隻青蛙中,有7隻青蛙寄生有裂頭蚴,其中最多的,寄生了9條裂頭蚴。
爆炒後未必能殺死曼氏裂頭蚴
「起碼在100℃高溫中燒2分鐘,才能殺死曼氏裂頭蚴。」徐衛民說,曼氏裂頭蚴是迭宮絛蟲的一種幼蟲,主要寄生於青蛙、蛇的體內。人感染後潛伏期大約為6到12天,經消化道感染者,潛伏期多為一至數年。
「人感染裂頭蚴引起裂頭蚴病,其危害程度非常大。裂頭蚴在人體內隨處遊走,會導致人眼、皮下、口腔頜面、中樞神經系統、內臟等部位的裂頭蚴病。嚴重者可致眼睛失明、癲癇樣發作或肢體癱瘓等。」
有個患者,徐衛民印象很深刻,31歲的周先生,裂頭蚴在他體內潛伏了14年,遊走到腦部。這十多年來,周先生經常會突然劇烈眩暈,手腳抽搐後昏迷,最後接受手術治療才逐漸康復。一問才知道,這位周先生經常吃爆炒青蛙,自己也曾在農田裡抓過幾次青蛙。
「爆炒後看似青蛙燒熟了,實際上蛙肉尤其是青蛙腿部肌肉發達,青蛙肉中心溫度可能還沒達到100℃,外熟裡生,仍然有機會感染裂頭蚴。」徐衛民說,預防裂頭蚴病的最好辦法,就是不生食或半生食蛇、蛙肉等,不生食蛇膽和蛇血,不喝生水,更不要聽信偏方,生吞青蛙和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