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且是唯一將文明延續至今的國家,生命力可謂最為旺盛。在漫長的文化旅程中,西方人總結了我國的文明成果,提出了耳熟能詳的四大發明,這就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及印刷術。
其實,最早提出來的是義大利數學家傑羅姆?卡丹,他在1550年,即我國還在嘉靖年間時,就不無羨慕地說:中國有司南、印刷術和火藥,是「整個古代沒有能與之相匹敵的發明」。後來又有培根、馬克思、恩格斯、麥都思等人將這些發明的重大意義推波助瀾地闡述。最後是漢學家艾約瑟和李約瑟將造紙術加入進來,形成了我們熟悉的四大發明。
其實,我國古代雖然更重視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但對科學技術很看重,並且產生了燦若星河的發明成果。中國科技館新館就曾在2008年展示過新「四大發明」,這也是現代中國的歷史學家、文物學家對於中國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的集體認知成果之一。它們分別是絲綢、青銅、造紙印刷和瓷器。
除了造紙印刷就涵蓋了原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和印刷術以外,另外四項發明都是聲名赫赫、影響深遠,並且對世界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比如說絲綢,它誕生於新石器時代,是伴隨著中華文明共同發展的。早在仰韶文化時期的西陰村遺址中,就發現了半個蠶繭,考古學家李濟和昆蟲學家劉祟樂經過研究確定為桑蠶繭。後來在河姆渡遺址中紡織工具被發現,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遺址絲綢織品被發現,則是最具有影響力的。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也只有蜜蜂和家蠶這兩種昆蟲被人所馴化,其中野桑蠶被馴化為家蠶是生物史上一個重大的飛躍。家蠶吐出的蠶絲,成為了絲綢的原材料,也打開了這項技術的大門。
中國人在絲綢技術上的絕對領先地位,更在於發明了一整套織物的技術。從千頭萬緒的蠶絲當中,經過各道工序,最終能加工成各種成衣,其中離不開一整套工業流程和配套的機器。這項技術不僅福澤眾生,衣被天下,更成為中國的重要出口物資,並為傳播中國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絲綢之路也因此而名揚天下。
青銅器是從我國眾多發明中異軍突起的一匹黑馬,從目前發現的資料來看,我國並不是最早使用青銅的國家。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就已經出現了最早的青銅器,中國的青銅器是4000-4500年前的龍山文化之中開始形成的,而在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則進入了鼎盛期,即中國青銅器時代。
中國的青銅器製造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青銅器皿體積龐大,工藝複雜,圖案精美,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比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名揚天下的國寶,展現出中國古代匠師們高超的技藝和先進的技術。
不光如此,這些巧奪天工的青銅器上,還鐫刻有當時的文字,起到了記載歷史的功能,也成為研究當時社會文化的重要載體。只是因為到了戰國後期,因為鐵器的大量製造和使用,青銅器開始走向了歷史的轉折點。從那之後至隋唐,青銅器主要用於製造銅鏡。
因此,相比於瓷器,青銅器始終是黯然失色的。中國是瓷器的故鄉,雖然世界各地都有陶器的發現,但瓷器的出現,完全將其比下去,根本不在同一個檔次。宋代五大名窯是瓷器的一個高峰期,也是瓷業最為繁榮的時期。後來明朝景德鎮的青花瓷則將這個繁榮推向頂點。瓷器既滿足了老百姓生活的實用需要,又增加了裝飾等生活情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對世界的重要貢獻之一。
新「四大發明」是中國人自己提煉總結的,我們為此而驕傲和自豪。後來又出現了不同版本的新四大發明,比如雜交水稻、漢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胰島素、復方蒿甲醚;又比如具有爭議的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其實,有爭議是好事,但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利用這些發明創造,強大我們的國家,更好服務於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這才是本文的應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