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的家長,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走的順一些,這樣就會少了許多煩惱。其實呀,孩子小時候的反應,也能看出來他們是不是具有學霸氣質。媽媽們聚在一起聊天,免不了說孩子。孩子好不好帶,是媽媽們話題裡普遍的焦點。美國追蹤調查發現:小時候越難帶的孩子,日後越可能變學霸。
孩子黏人、嬌氣、敏感、小心眼、暴脾氣、霸道,這些特質,在《西爾斯橙色親子課》裡,被歸納為「高需求寶寶」。他們的性格似乎還有簡要特徵:
1、感情強烈(哭聲刺耳,要求得不到滿足時發很大的脾氣)
2、非常好動(根本停不下來)
3、十分敏感(情緒輕易就能被刺激,哭與笑轉化快)
4、對他人疏遠(把身體的接觸看成是打擾或威脅)
高需求孩子培養得好,就是妥妥滴優等生!
儘管高需求孩子對父母的耐心是極大的考驗,可高需求寶寶總是在不經意間給父母驚喜!
西爾斯認為,一個善於生氣、喜歡爭論的孩子,同時內心也充滿愛和善良。內心敏感的孩子意味著他情感豐富,因而容易擁有 「共情」的能力——他會更好地理解別人,並和其他人建立情感聯繫,贏得信賴。同時, 敏感意味著較強的觀察能力,他總是捕捉到那些不易察覺的變化,這意味著他們在接收新知識時又快又好,將來很可能變成學霸哦。 多動且總是搗蛋的孩子,意味著他時刻醞釀著創造性,他們不願意循規蹈矩,探索對他們而言就是人生的一大樂趣。
在父母苦惱孩子難帶的同時,耐心和守候有時候會還一個驚喜。
心理學家做了一個追蹤。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對1300個家庭進行觀察,其中就涉及一部分難帶的「高需求寶寶」。發現,孩子們上小學1年級後,一部分變成「問題學生」,另外一部分忽然成為最出色、最優秀的優等生。
區別從何而來?原來,那些優等生們普遍擁有耐心和細緻的父母。他們用 最大的耐心去包容孩子的「高需求」。而問題學生們則遭遇父母的冷言冷語和各種抱怨。他們被貼上了負面標籤——「你真討厭」「你好難帶」「為什麼你比別的孩子差很多」等等,讓他們自尊心不斷受挫,最終越來越差。
案例解讀
樂樂從來不是一個外向的孩子。每到一個新場合,他總是審慎地看待新環境。幼稚園幾乎花了1年的時間才適應,一直在哭、一直說不想過被「束縛」的集體生活。當他3歲半以後,我試圖和他交流過原因,他說「幼稚園不自由」。他就是典型的高需求孩子。
但最讓我苦惱的,是他在各種公共場合的害羞、靦腆、內向。舉一個例子,我們給他報了一個鍛煉動手能力拚搭的早教班。和幾個孩子在一起上課,有些孩子主動走到老師跟前要回答問題,有的孩子聲音特別洪亮,有控制不住的洪荒之力想要展現。那些家長要打著手勢才能讓他們安靜。
他們的躍躍欲試和大膽外向讓我十分羨慕。反觀樂樂,他在課堂十分安靜,不知道聽進去老師講授的知識沒有。一到課堂末尾的公開自我評價環節,他就垂著頭、眼睛看地板、聲音猶如蚊子,就像一個犯錯的小孩一樣。
儘管我內心焦慮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但我和孩子爸爸達成共識—— 接受他對外在環境所表現出來的反應。我們從來不打擊他,說「你怎麼聲音那麼小」「你怕什麼, 老師和同學又不吃了你」等等 負面言語。我們總是說,「你今天又進步了」「媽媽覺得你這次表達比上次好很多!」
聽課的時候,我和孩子爸爸總是微笑著看著他。當他發言,不管是好還是不好,聲音小若蚊蟲也好,我都挺直著背,給他豎大拇指。我相信,作為媽媽,只要真心欣賞孩子,一直鼓勵他,他能感覺得到來自父母的欣賞。他就會克服內心的謹慎和敏感,漸漸地融入公開場合。
驚喜,是最近兩次課堂到來的。
老師跟我們回饋,她發現孩子在課堂上總是 第一個完成動手拼搭能力。不論老師講什麼知識,他都吸收得很快。在課堂最後的自我評價環節,他越來越大方。他從一個要老師哄著勸著抱著才能做公開發言的孩子,變成第一個舉手發言、大方走到講臺上,用郎朗聲音介紹「我是誰,幾歲,今天做的是一個什麼搭建,我的創意在哪裡」的孩子。
由衷地感慨,育人就是靜待花開,用多少心血澆灌,就會收穫多少成果。
總結,遇到高需求孩子,父母你該怎麼做?
據統計,大約有20%的孩子都屬於高需求寶寶。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會漸漸改變個性。成長為讓人耳目一新的人。
1、教他學會有情緒的正確表達方式
因為高需求的孩子敏感、自尊心又強,養育他們首先要幫助他們控制情緒。必須提醒,對待高需求孩子,不可以「以暴制暴」。當你試圖用「武力」解決時,他能比你更凶。
如果他哭,可以讓他先宣洩一下。看他情緒稍微緩和以後,讓他冷靜一下,引導他 說出感受,讓孩子儘快恢復理性。溫柔地拍拍他,好好溝通「累了就放鬆,不可以亂發脾氣」「動畫片已經看過10分鐘,要按照設定好的規則作息」。
2、設定規則、劃定底線並嚴格按照規則去做
高需求的孩子往往給人任性感,他們認定了的一件事就想做,十頭牛都拉不回了。而一旦得不到滿足,情緒就會崩潰。
對此,建議和他們溝通時先看他們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遵循不傷害自己和他人的底線。比如,小小費和我們一起爬山,忽然發現一處樹葉鋪滿的小坡。他提出,想爬上去玩樹葉。我評估了一下,此舉最大的後果就是褲子上全是泥巴,「男孩嘛,哪能不髒的?」於是答應他爬。
再比如,孩子想看動畫片。我們就先約定好,看10分鐘就收。制定好規則就遵守,增強高需求孩子的界線意識。
3、高品質的陪伴
其實,作為父母,我和孩子爸爸陪伴他的時間太少。早出晚歸、披星戴月。在壓力山大的城市,和我們一樣為事業打拚的父母很多。鑑於此,每次陪伴孩子,都要盡可能一分鐘掰成10分鐘。
此外,要向孩子們多表達:媽媽真的好愛你。因為高需求孩子有著豐富的情感,很容易受挫,他需要一次又一次地跟你確定你是否愛他。
?喜歡我們分享的資訊,別忘了在育兒日記粉絲團首頁,點擊「追蹤」➡並設定為「搶先看」,就不會錯過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