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不仔細聆聽?為什麼父母已經竭盡所能,孩子依然繼續做出不當的行為?下列幾種父母的反應不但無濟於事,反而會鼓勵孩子繼續舉止乖張。若你是正常的父母,會覺得其中有幾種似曾相識。
天下雜誌
為什麼孩子不仔細聆聽?為什麼父母已經竭盡所能,孩子依然繼續做出不當的行為?下列幾種父母的反應不但無濟於事,反而會鼓勵孩子繼續舉止乖張。若你是正常的父母,會覺得其中有幾種似曾相識。
責備
許多家長很喜歡責備。孩子的不當行為:「怎麼還沒整理你的房間!」「真是的,怎麼又惹妹妹生氣了!」「老是待在電視機前面!」「整天含著奶嘴到處跑!」
父母責備完之後,還會補上幾句損人的話,如「你這樣真的很壞」、「太離譜了」、「你真叫人受不了」。
你也曾這樣嗎?孩子聽完這些責備後,會立刻改變他的行為嗎?你只不過對孩子說出他正在做的事,然而這一點通常他自己心知肚明,所以讓孩子明白父母不喜歡他的行為,是一點用處也沒有。對孩子來說,父母的這些責備只是「發牢騷」。他從中得到的結論是:「他不喜歡我,所以我必須爭取他的注意,繼續這麼做。」當責備還另外包含貶抑時,特別會這樣。
問孩子「為什麼⋯⋯」
父母總是一再問孩子,他們為什麼會做出不當的行為:「為什麼不整理房間?」「為什麼一直惹妹妹生氣?」「為什麼一直待在電視機前面?」「為什麼咬那個可憐的小男生?」「為什麼不聽我的話?」簡言之,「為什麼你不做我叫你做的事?」
這些問題也常加上損人的話,像是:「這真的是最後一次嘍!」或「你真叫人受不了!」。
你曾從孩子口中聽見過合理的答案嗎?孩子通常會回答:「沒為什麼!」或「我不知道」、「因為我要」。這對你有幫助嗎?有些父母甚至會得到像「媽媽你很煩!」這種傲慢的答案,或者孩子根本忽視你的問題。
我相信,「為什麼⋯⋯」問題可以表達出兩件事:第一是我們生氣,第二是我們無助。兩者都適合讓孩子爭取注意的反抗行為持續下去。孩子因為我們生氣而覺得被否定,因為我們無助而讓他佔了上風。就算我們不問「你為什麼這麼做?」也可能會問:「我該如何處置你?我跟你沒完沒了。」要孩子回答我們這種問題,不是要求太多了嗎?
請求和乞求
你偶爾也會懇求孩子改變他的行為嗎?「拜託啦,乖一點,把房間整理一下!」「拜託對妹妹好一點。」「請你看在我的份上,關掉電視好嗎?」「你是媽咪的小寶貝呀!拜託現在不要再哭了!」有時候父母沮喪到哭著哀求孩子:「拜託照我的話去做!」
面對客氣的要求時,孩子毫無反駁的餘地。然而面對真正的請求時,孩子可以選擇要接受或不接受。所以若真的要孩子做什麼的話,是不太適合用請求的。
偶爾表現出我們的無助與傷心,絕對能讓孩子印象深刻,並讓孩子開始改變。不過這個方法只能在萬不得已時才拿來用。
孩子沒有遵從要求
假設你一度或數度要求孩子去做某些事情,或不要做某些事情,但他對此毫無反應,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什麼事都沒有!你的要求石沈大海。
孩子沒有聽從指示,而父母就此不再過問,沒有貫徹執行他們的要求。這時孩子沒有遵從的要求不只無效,而且有害,會使孩子不認真看待你,也不聽你的話。
「如果⋯⋯就⋯⋯」:說到沒做到
父母經常在孩子不肯聽話時,宣布不聽話的後果:「如果現在不馬上整理的話,今天晚上就不准你看電視。」「立刻停止惹你妹妹生氣!否則你就到房間去!」「把該死的奶嘴從嘴裡拿出來,不然我就把它拿走!」「如果不馬上去做功課,你就要倒楣了!」
問題是,事實上後來什麼都沒有發生。其實我們只是想藉這句「如果⋯⋯就⋯⋯」強調我們的要求。我們暗自希望,宣布這些後果就會達到效果,不必真正採取行動。
根據我的經驗,這類「空洞的威脅」大部分根本無效。如果經常使用這種方法,更是教小孩不必再聽我們的話。
有時候,父母的威脅多麼荒謬,常常一眼就可看出:「如果現在不安靜下來,就再也不準邀請任何人來玩!」「如果不把這個吃完,接下來三天什麼都沒得吃!」
大部分的父母都知道,這類沒有貫徹到底的做法,是達不到任何效果的。孩子從這類經驗學到:「爸爸媽媽說的話根本沒有意義嘛。」父母的警告左耳進右耳出,總有一天孩子根本不再注意聽。
忽視
這有兩種可能:你忽視孩子的不當行為,或是把孩子當做空氣。第二種情況下,你忽視的是孩子整個人,而不只是他的行為。
不去注意孩子的行為,有時是恰當的做法。像是吸吮拇指這類習慣、偶爾使用罵人的話、零星的鬧鬧彆扭等,這些情形只有當父母注意到時,才會變成問題。相反的,若這些行為根本沒有被注意到,那麼孩子通常會自動停止做這些事。因為孩子想要藉此成為注目焦點的目的,最終並沒有達成。
若是特別不當的行為,事情就迥然不同。想像一下:你在餵兩歲的孩子吃飯,他不斷的把菠菜吐出來,最後還故意把整瓶菠菜泥往牆壁上扔;或者你六歲的孩子只要一有事不合他的意,就踢你的小腿。如果你對所有這些事完全沒反應,而是繼續很客氣、很「正常」的對待孩子,那麼他對你會有什麼想法呢?他大概會想:「不管我做什麼,她顯然都無所謂,所以我可以為所欲為。」於是孩子便不再敬重你。
若是你忽視的不只是孩子的行為,而是把孩子當做空氣,裝作一副好像孩子根本不在那裡似的,這個方法有時候也會被稱為「把愛收回」。例如:孩子早該上床睡覺,可是他一再到客廳找你。你決定,不管他做什麼都不再注意他;或是吃晚飯時你想和先生商量一些重要的事,孩子卻一直插嘴。你裝作好像孩子沒有一塊兒坐在餐桌邊似的,繼續講話。在特殊情況下,父母可能一整天都不跟孩子交談,希望孩子終有「恢復理智」之時。
這種態度會有什麼影響?請你設身處地為孩子想一想。有人曾用忽視來懲罰過你嗎?那是什麼感覺?我相信,忽視一個人必定帶有某種敵意。「對我而言你是空氣」這個訊息比「我不喜歡你」更嚴重。
以上所提到的「父母錯誤」,你也犯過其中幾項嗎?你沒有理由為此自責,或感到良心不安。你大概對自己不明確、不肯定的反應也感覺不太好。儘管已經下定決心,但錯誤還是一再發生。我自己在與我三個小孩相處時,也常犯典型的錯誤。有時候我無法及時煞住車而繼續為之,雖然明知道那是錯的。
千萬別打算把所有的事都做對。完美主義必然會製造失敗和罪惡感,進而讓人不安和猶豫不決,對任何人都沒有幫助。更明智的做法是,小心不要犯錯,接受錯誤,從中學到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