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小學發起了一份

“我做作業,你們不能在旁邊看電視玩手機!”的倡議,

要家長簽字,家長頓時炸鍋了!

家長的炸點在哪兒呢?

炸點1:我好不容易熬到長大,還不能隨便玩手機了嗎?

炸點2:連在邊上滑個手機都不行,這不是矯情嗎?這不是慣孩子嗎?

炸點3:憑什麼?我玩我的手機,他做他的作業,有半毛錢關係嗎?

看到這些言論,真心覺得,家長們對“陪伴”這兩字,誤會好深。

陪娃這麼累,滑兩下手機怎麼了?有問題嗎?

有的,問題很嚴重!

問題不出在你滑手機,出在你滑手機的那幾秒,

破壞了陪伴孩子最關鍵、最有用、最核心的東西—— 聯合注意。

聯合注意是個什麼?簡單點說,就是你和孩子能共同注意一個事物。

它有什麼重要的?

聯合注意在孩子的早期發展中,有著裡程碑式的作用。

它是孩子認知發展的關鍵因素,

能廣泛影響到孩子的適應性、學業表現等重要能力。

聯合注意到底有多重要?

從小我們就有深刻的認知:

碾壓我們的學霸,上課總是能高度集中注意力。

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用心”的時候,我們總是覺得是他們更自律。

但實際上,真正在這其中起作用的,並不是意志力,

而是他們的聯合注意能力—— 

也就是說,他們可以輕鬆地跟著老師的注意力,調整自己的注意力。

這種調整的能力,最容易培養的地方,

就是從小能跟父母形成良好的聯合注意。

一項研究表明,11-14個月大的嬰兒,

如果父母能用聯合注意的方式跟孩子互動的、情感回應式地說話,

他們會比沒有接觸過這種交流方式的孩子,認識多一倍的單詞;

到了2到3歲半期間,聯合注意良好的孩子,

持續注意能力會發展得又好又快;

到4歲時,你會發現孩子語言、探索、問題解決、

互動和協作能力的各方面技能,

都會因為你跟他之間良好的聯合注意進步神速。

上小學後,你更會發現,聯合注意能力比較強的孩子,

適應能力,學業表現也非常優秀。

所以,

如果父母對孩子能從小進行聯合注意互動,

幾乎就等於給他的智商開了掛。

嗯,聽上去非常重要的樣子,確實該引起重視了。

但這跟我陪孩子時,玩兩下手機有何關係呢?

有的!關係非常大!你的陪伴方式,決定了聯合注意的全部效果。

一方面,心理學家告訴我們:

在聯合注意的過程中,姿勢和注視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這兩個因素,決定了你和孩子能不能對同一件事保持同樣的關注。

從嬰兒期的追視訓練、到幼兒期的手勢指認,

你和孩子之間面對面的眼神、表情等非語言信息的交流、

順暢的你問我答,到最後和他一起探索、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

父母關注孩子、陪伴孩子、鼓勵孩子的認知過程,

就在給他注入情感力量,讓他形成無限循環的良性感知。

另一方面,聯合注意的意義在於經驗共享的情感傳遞,而情感才是認知最好的助推器。

比如,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會拿一件玩具來吸引他的注意力;

其實對孩子來說,孩子除了注意到一個新奇的玩具外,他更在意的是你!

因為在孩子看來,你拿起一個玩具,一定是因為你對那個玩具感興趣。

他出於想跟你更加親近、更加想了解你的本能,才會和你一起注意那個玩具。

這個時候,你們就在達成聯合注意——

孩子會通過仔細聽你說話,來理解你的意圖。

他差不多是在調動整個大腦,

全心全意地準備更加了解你、了解你的世界。

可是這個時候如果你跑去玩手機了,聯合注意的信號就被破壞了。

孩子小的時候,感知到你的分心,

會用哭鬧把你的注意力拽回來;

如果他經過多次嘗試,你還沒意識到自己有問題,孩子就會放棄努力。

他會潛意識裡認為,自己還沒有手機重要,

也最終達不到實現聯合注意能力的效果。

因此,持續地跟孩子保持聯合注意的過程非常重要。

所以,放下手機,專心陪孩子,是我們這一屆家長的自我修養。

都已經把學校逼到讓家長簽這種協議的份上,

還有家長不自知,也是非常可悲了。

其實,高質量陪孩子,真心不在於時間。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科學家發現,

陪伴時間跟孩子未來的行為表現、情緒健康以及學業成績沒有關係。

對孩子有害的,反而是陪伴者不好的狀態,不專心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放下手機,哪怕你只能心無旁騖地專注5分鐘,

全心地跟孩子互動,也好過你在他身邊時不時滑兩下手機,人在心不在的坐上2小時。

父母有針對性的及時回應,才是真正的高質量陪伴。

toutiao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