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ta看台灣 2018-12-07 孩子的幼稚園畢業典禮、夫妻間的結婚紀念日、家人的生日.....這些重要日子的慶祝儀式,看似無用的形式,卻恰恰是家庭幸福的秘笈。這種「儀式」將家中所有的人緊緊地聯繫在一起,讓家人平常難以言說的情感表達出來,彼此接納、認可,並從中獲得力量。

儀式感是什麼?
法國童話《小王子》裡說,
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
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培養儀式感就是用心對待
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
比如開學時,新課本發下來,
有的同學直接就開始用,
有的同學卻在家長的指導下
細心的給書包上封皮,
有些家長還會為孩子設計封皮。

包書皮既能防止課本被磨損,
也是新學期開始前的小儀式,
讓孩子意識到,
從現在起,要端正態度,
好好迎接新學期,
之後,孩子每次看到書皮,
都會聯想到自己開學時的決心。

生活需要儀式感
為什麼生活需要儀式感?一個很好的答案是:為了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生存。
我見過一些年輕人,日子過得渾渾噩噩:房間裡四處都是隨意亂丟的衣物;冰箱裡隨便翻出點食物就是一頓飯;忙於工作,早就忘記了什麼生日、紀念日。一邊抱怨著生活的枯燥,一邊又不願做任何改變。
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儀式感不需要多少的物質做基礎,它體現的是我們對生活的尊重和熱愛。一頓營養美味的早餐、餐桌上的一束鮮花、開學前的新書包、上課前班長的一聲「起立」、春節時門上那一副副春聯……這一件件小事,都能賦予生活儀式感。
平凡又瑣碎的日子裡,儀式感能讓你心懷期望,與矯情無關,與物質基礎無關,而是你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重視,對自己的重視。生活就擺在那裡,活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的態度。

親子之間需要儀式感
父母與孩子之間,需要儀式感嗎?
我的一位同事,為了參加孩子的大學畢業典禮,放下手中重要的工作,不辭辛苦,從北京飛到廣州,周圍人都勸她:「畢業典禮只是走個流程,用不著這麼大費周章。」
同事笑著說:我只是不想錯過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畢業典禮雖然只是個形式,但卻是孩子和學校生活最後的告別。我過去,是對孩子最基本的尊重,也希望孩子能重視自己的畢業,正式告別過去,有個全新的開始。
對孩子而言,有這樣一位媽媽真的是件幸福的事。
我們身邊有一些父母,十分講究實際:「小孩子過什麼生日!」「奇奇怪怪的節日,瞎湊什麼熱鬧!」「上個學而已,衣服鞋子隨便穿吧!」
內容未完結,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第1頁第2頁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