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人,不是神,

不要掩飾憂傷,

直視心靈脆弱又有何妨?」

人這一生活得不容易:

從早晨到天黑,

忙忙碌碌就是一天;

從年初到年尾,

奔奔波波就是一年。

人這一輩子過得很吃力:

腳下的路,

步履艱辛也要走完;

肩上的擔,

縱有千斤也要承擔。

為了一家老小,

常常忙得疲憊不堪;

為了生活富裕,

總是拼得奮力向前。

就算淚水盈滿了眼眶,

也會哽咽下咽;

即使心裡有千種心酸,

也會絕口不言。

其實:

忍不住的時候,

你不必把自己為難,

誰人沒有淚水流下的瞬間;

其實:

扛不住的時候,

你不要讓自己強撐,

哪個人沒有疲乏崩潰的一天。

我們是人,不是神,

不要掩飾憂傷,

直視心靈脆弱又有何妨;

我們是人,不是神,

不要假裝堅強,

承認身體疲憊又能怎樣!

壓力沒在誰身上,

誰不知道其重;

壓抑沒在誰心上,

誰不明白其疼。

這世上沒有鐵打的身體,

該休息時就得休息;

這世上沒有堅硬的心靈,

想哭泣時就去哭泣。

生活很累,

別讓心靈再累;

生命不長,

別讓自己硬抗!

參考來源 : 開心台

人善要有底線!「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一句話點醒夢中人​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自從那天聽朋友說了以後,這句話一直在我腦子裡轉,多年想不透的一個問題找到了根源,有豁然開朗之感。

打小接受的傳統教育是做人要講義氣,為朋友兩肋插刀,也明白“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 所以自己傾心相助的朋友離我而去時,我苦悶並百思不得其解:雖然自己不圖回報,可事情不應如此,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道理?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理解了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一個人飢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

但是,你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

一碗米不夠,二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不知是在哪本書上,我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慾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

慾望,其實就是你靈魂中的癢。痛,可以忍住,而癢卻是越撓越想撓的。

想到《世說新語》賢媛篇裡有這樣一則故事:三國時,吳國有個叫趙姬的女人,閨女出嫁前,她說“到了婆家,你可千萬不要做好事喲。”

閨女不解問母親:「您不讓我做好事,那我可以做壞事嗎?」母親立刻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況是壞事!」 趙姬說的這番話很複雜,既有哲學問題,又有道德問題, 還牽扯到心理學問題。

余嘉錫在其《世說新語箋疏》中為趙姬的話語心生感慨,他說:「蓋古之教女者之意,特不願其遇事表暴,斤斤於為善之名,以招人之嫉妒,而非禁之使不為善也。」

好事不是不可以做,怕的是他人習慣了這樣做,甚而認為天生就該這樣做。

最可怕的是,說話管用的人把做好事者當典型,號召大家來學習,搞得做好事的下也下不來,壞也壞不了,苦不堪言。這就是我們教育中的盲點。生活裡常有這樣的事。

第一次為一個人提供幫助時,他會對你心存感激。

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會淡化,到了N次以後,他簡直就理直氣壯地認為這都是應該為他做的,甚至當沒有了這種幫助時,他會對施助者心存怨恨。

這也就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說的,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做好事。

明白了這些,我心釋然!感謝我的朋友,你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你這句話解開了一把心鎖。

文章來源: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