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日本是一個遭受高自殺率困擾的國家,根據今年3月日本警察廳發布的數據,2017年日本全國自殺人數為21321人。其中,其他年齡段的自殺人數都呈下降趨勢,唯獨未成年自殺者數量出現上升。
出於在學校被排擠遭到欺凌、學習壓力等原因,未成年人的自殺問題複雜而又敏感。為此,日本政府推出了不少防止自殺的措施,例如成立專門的防止自殺機構,設立“求助電話熱線”等,或是在車站等公共場所張貼海報,呼籲放棄輕生的念頭。不過這兩天,有三張防止自殺海報的畫風引起爭議,網友Murasaki(@12resw)在推特上曬出了這幾張海報,他表示:火車站的防止自殺海報(第3張是最新的)… 畫面上的笑容無比燦爛,看過後反而感覺更想自殺了…這是為什麼呢…
網友Murasaki今年23歲,目前是一位在讀研究生。在他小學三年級~初中三年級時期,曾經一度不想去學校上學,當時醫生給出的診斷是直立性調節障礙、社交焦慮障礙。因為有過這樣一段難熬的經歷,所以Murasaki長大後也盡力幫助不想上學的學生們。而他看到關西地區鐵路公司於2016年~2018年在各大車站張貼的防止自殺海報,感覺非常微妙。海報上寫著這樣的標語:“你不是一個人喲!” “無人可以傾訴,反正也不會理解的吧。請不要像這樣,獨自一人承受。”
“你不是一個人喲!” “人的心,其實就像氣球一樣,感覺快要破裂的時候,請把這些想法告訴我們。”
“生活在同一個時代。” “請把不能向周圍其他人傾訴的煩惱,告訴我們。”
這幾張防止自殺海報主要以學生為對象,所以海報中的主人公都是穿著校服的學生們,而且大多臉上洋溢著笑嘻嘻的表情,不過Murasaki認為海報設計者並不了解自殺者的心情,畢竟想要自殺的年輕人,往往可能是在學校有著被欺凌、不合群等糟糕的體驗,看到海報上笑嘻嘻抱團的同齡學生,可能會帶來反效果…… 這帶來的完全就是反效果啊。
這完全就是自殺啟蒙海報。
其實是促進自殺海報。
網友們認為這些海報的設計者,應該是非常享受團體生活的那種人,而且認為團體生活才是正常生活,所以藉此發揮自己愛心和熱情,去拯救那些“不合群”的人,而這樣一開始就“居高臨下”的心態,沒有設身處地從自殺者境遇去考慮,反而會讓人更想一了百了。感覺情緒低落的時候看到這些海報,會有種被嘲笑的感覺。
感覺做海報的人,是抱著居高臨下的心態拯救想自殺的人。
單純看這些海報,就感覺好累。要和大家一起,要和大家一樣,真煩。
感覺就像這樣的場景,被抱團的人笑嘻嘻地說:“這裡沒有你的位置”。
這些海報給人的感覺是這樣:“我知道了,你們確實不是一個人,而我只是孤單一個人。”
“啊,大家都好開心好幸福的樣子,只有我自己在不同的世界,一種被孤立一人的感覺襲來。這樣會給那些本來想再努力一次的人,帶來反效果吧。即便是對於沒有自殺打算的我來說,看了這些海報,也會感覺情緒低落。”
個人認為,海報上的宣傳標語“你不是一個人喲!”,其實可以改成“即便一個人也挺好啊”,這樣肯定個人存在的標語,感覺要好得多。
話說,為什麼一個人就不行啊?
一個人又有什麼錯呢?
這些海報的話,從我的感受而言是這樣的:“如果要繼續活下去的話,必須要回到這些團體當中……啊,還是想死”
無法融入團體的人或者不想融入的人,該怎麼辦?去死嗎?看到類似這種毫無同理心的海報,就感覺難過想流淚。
搜了一些防止自殺海報,一般來說是像下面這樣的感覺,呼籲作為個人去關心、聯繫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幫忙排解煩惱。而不是像上面那三張海報,給人留下“快回到團體中”“團體生活才是正常的喲”的不好印象。
這些海報,就像全班一起寫信給不想上學的同學,是同樣的腦迴路。
我學生時代時受到過欺凌,看到這些海報,感覺很不好。像是被逼到絕路一樣。
對遭到欺凌想自殺的人說“班上的同學都是朋友噢”,這樣有用嗎?所謂的朋友,難道會突然揍人或勒索金錢嗎?
被欺凌或被排擠的話,對學校、校服、教室這些和學校相關的元素都會有心理陰影,連這種基本的事情都考慮不到的人,才會做出這種海報吧。
關於改善海報的方法,正如網友們認為的那樣,其實不應該繼續強調要融入團體,而是要安慰即使一個人也挺好挺正常,畢竟對於很多學生來說,就是因為遭到團體欺凌和排擠才會想要自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