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中,對於孩子的打扮問題,有兩種觀點從來沒有停止過爭論:

· 孩子要打扮啥,穿暖就行了,長得那麼快,多買是浪費。

· 形像很重要,適當買點衣服,把孩子打扮起來是父母的責任。

很多人認為,這就是個節約不節約的問題,按各自家庭喜好來就是了,和孩子的成長無關。

其實,非但有關,而且關係還不小。

先來看兩個國外做的實驗:

實驗1:

把一個6歲的小女孩單獨放到一條繁華的馬路邊,看路人的不同反應。

第一次,實驗者將小女孩打扮得體,乾淨整潔,

結果小女孩剛站了幾分鐘,就有路人上前詢問孩子是否迷路了?父母在哪裡?

第二次,還是這個小女孩,這次小女孩被打扮的邋遢、破爛,

她站在街邊,整整半個小時,沒有一個人上前關心。

實驗2:

這次換8歲小男孩,在冬日街頭,衣著單薄但乾淨,

其實內裡有保暖措施,但實驗者要求孩子表演出瑟瑟發抖的樣子。

很快,就有路人上前關心孩子,還有人解下自己的圍巾給孩子裹上。

同樣,換了邋遢衣服的小男孩,就沒有一個路人上前關心。

類似的實驗還有很多,結果都一樣。

正如著名的餐廳實驗中,小女孩衣著得體就被邀請一起進餐,

而換成邋遢衣服,就被驅趕出餐廳。

這個實驗女孩在事後接受采訪時說:

自己的容貌沒有變化,只是衣著變化,

但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卻大相徑庭,這讓自己非常沮喪。

這些實驗證明了一件事:衣著打扮,很多時候決定了孩子被人接納的程度。

· 那麼“被人接納”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呢?

1,被人接納,能獲得更多幫助

邏輯思維的羅振宇曾說:

未來有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將決定你的成就高低,

那就是讓周圍人都願意來幫助自己的能力。

怎麼讓周圍人來幫自己,最起碼的,你給人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個好的觀感。

2,被人接納,能獲得更多鼓勵

人們願意鼓勵的,往往都是些更能傳遞出希望的人。

而希望是什麼?希望本身就是資源!

一個衣著得體的小孩,他身上傳遞出來的是:

· 父母對孩子的關注、關心、在意;

· 家庭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且願意花在孩子身上;

· 孩子本身有一定的自律性,自控能力強於一般孩子,才能保持乾淨整潔。

3,被人接納,能讓孩子找到自我

孩子的自我評價系統一般到16歲才逐漸穩定下來,

在此之前,他們的自我評價來源於外界對他們的態度和反饋。

山本耀司:

“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些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

現在,知道了外在形像對孩子的重要性,那麼父母該怎麼營造孩子的外在形象呢?

· 衣著

衣料上,冬季要注意“起球”問題

毛衣、大衣不追求多貴,但要及時剃除毛球,這樣更顯整潔。

顏色上,搭配簡單,不要大紅大綠,應以:藍、紅、黃、黑、白為主,

這幾個顏色除了好搭配、適合大部分孩子的膚色,而且還很有活力。

款式上,寬鬆、舒適為主,不要有太多花裡胡哨的花紋和設計

我曾親眼見到,一個孩子身上的衣服有流蘇設計,

但孩子在奔跑時,流蘇勾到一個突出的釘子,導致孩子摔倒,手臂骨折。

· 衛生

特別注意孩子衣服的領口、袖口,別發黑了還不換。

冬天孩子洗完臉要及時塗乳液,皴裂讓孩子受罪,且還顯得不乾淨。

鞋子2-3雙輪換穿,總是盯著一雙穿,濕氣重不健康,且容易髒舊。

無論孩子去哪兒,都要給孩子隨身帶好衛生紙或濕巾紙,帶一樣就行。

· 髮型

髮型清爽:女孩束髮,男孩短髮

有些家長給男孩燙一頭英式捲髮,給女孩做了非洲燙,

這些髮型,雖然時髦,但不適合孩子。

給孩子打扮,並非是追求時髦,而是要乾淨整潔、大方得體。

此外,孩子運動量大,容易出汗,注意勤洗澡洗頭,以免產生異味。

· 體態

抬頭挺胸、昂首闊步,應該是孩子該有的朝氣蓬勃的體態。

但現實中,很多孩子彎腰駝背,一副病怏怏的樣子,這樣的狀態,穿啥都沒用。

因此,父母培養孩子舒展、自信的體態也非常重要。

· 談吐

裝扮孩子除了注意外形外,談吐也要注意:

1,聲音不要太響,也別太輕,適度。

2,有禮貌,熱情、大方。

3,想好了再說,表述清晰。

最後,楊瀾的現身說法。

年輕時邋遢的楊瀾,被房東太太趕出門。

此後,日漸成熟的楊瀾越來越意識到“必須精緻”的意義,於是有了這句名言:

沒有人有義務,必須透過連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發現你優秀的內在。

送給我們所有的父母,

請為孩子把好“外表”這一關,墊定孩子一生的審美和貴人緣。

來源來自toutiao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