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放學後應該立刻寫作業,寫完以後再好好玩,這難道不是最佳方式嗎?從科學角度來回答,還真不是。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孩子放學後先寫作業還是先玩耍?差別竟然如此之大!這個順序才正確,家長千萬別弄錯了。

孩子放學後先寫作業還是先玩

其實不然,差別是很大的,所謂教育,就是三分教,七分等,一味地輸入知識,只會讓孩子對知識產生排斥,如何正確地引導孩子,不妨從放學回家後的第一句話開始...

鄰居張姐平時是個挺沒脾氣的人,很少發火,有一次她問我:“你猜我每天最怕什麼?”我問,“是什麼?”,她說:“我最怕孩子放學回家。”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要陪孩子做作業,每次陪孩子做作業就會莫名地煩躁,氣不打一處來。

孩子寫作業太磨蹭,一問就說不知道怎麼做,往往拖到十二點還不能休息,這是很多家長都頭疼的煩心事,就像網上一個笑話說的那樣:

“不看孩子寫作業時,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看孩子寫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路人恥笑,老人血壓升高,鄰居沒法睡覺。前一秒還如膠似漆,後一秒就分道揚鑣……”

那孩子說“不知道怎麼做”是真的不會做嗎?我們不得而知,或許孩子只是不樂意自己單獨完成,亦或是管不住自己的身體和思維,也可能只是為了贏得大人對他的理解和關注,都可以說成——不知道怎麼做。

在我們無法判斷孩子的動機,不知道他的心理需求時怎麼催孩子做作業都是無濟於事的,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反思可能不是作業的問題,不是效率的問題,很有可能是我們教育方法的問題。

孩子一放學回家就被各種發問,“作業寫完沒”“沒寫完趕緊去寫”。。。。。。在孩子看來這句話表達的不是關心,就比如你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家,想休息一會兒,不太想做飯,這時你的另一半不關心你反而直接說:“飯做好了沒有!怎麼還不去做飯!”你的心情會如何?

可孩子畢竟年幼,不會像成人理性表達內心的意識,只能用行為和父母對抗:頂嘴、磨蹭、坐不住、沉默不語、惹是生非……

那麼孩子磨蹭不愛做做作業

那麼孩子磨蹭不愛做做作業,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句話的問法很關鍵

有位父親他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比較獨特,他從來沒有輔導過女兒做功課什麼的,就是每天回來跟女兒聊十分鐘,只聊四個問題,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

這四個問題分別是:

1.學校有什麼好事發生嗎?

2.今天你有什麼好的表現?

3.今天有什麼好收穫嗎?

4.有什麼需要爸爸説明嗎?

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其實 蘊涵著豐富的含義:

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在調查女兒的價值觀,瞭解她心裡面覺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在激勵女兒,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個問題是讓她確認一下具體學到了什麼;

第四個問題則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很關心你,二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

簡簡單單的四個問題,包含了很多關愛、關懷在裡面,事實上也證明很有效。

而下面這幾句話家長應當避免經常對孩子說:

今天是不是沒有吃飽?

今天老師批評你了嗎?

有人欺負你嗎?

上課開小差了嗎?

這些話給孩子傳遞的是學習的負能量:在家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都無比寵愛自己,而到學校後,和同學老師接觸可能受委屈。這些話容易讓孩子聯想起上學的不愉快,對學校、老師產生抵觸情緒。

因此,孩子放學回家,家長問的第一句話很重要!這不僅反映出了大人的生活態度,同時也是在把孩子的人生觀向正面或反面的方向引導,從短期來看,家長的這第一句話決定了孩子的心情,從長遠來說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放學後要制定作息時間

孩子放學後要制定作息時間,雷打不動

孩子從放學回家一直到睡覺,活動地點、內容和時間要固定。在孩子適應了一套作息時間後,就會形成節律,這一點對於孩子的現在和未來十分重要。

比如,你的孩子喜歡看動畫片,可以看,但必須做完作業以後看。如果以前沒有這樣的習慣,家長可以和孩子重新達成協議。假設動畫片是在6點播,孩子就要在5點開始做作業。達成協議後,寫在紙上,母子簽上字,貼在門上。孩子每天遵守協議雷打不動。

和孩子達成協議時要注意,要允許孩子做一會作業,玩一會。這可能與家長的教育觀念相抵觸。為什麼要做一會、玩一會呢?當孩子用心做作業時,孩子的大腦神經系統高速運轉,十幾分鐘後,大腦的葡萄糖就供應不足了。如果孩子不主動停止工作,大腦就會形成壓力。大腦為了轉移壓力,就會指使孩子去玩。此時,不是孩子玩,而是他的大腦要孩子玩。

什麼時候做作業比較好?

一般建議孩子在晚飯前做作業,因為飽餐之後,孩子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大腦效率也低。

什麼時候吃晚飯,家長是可以控制的。最好在孩子放學回家休息的時候,家長做飯;如果孩子做作業時,家長在做飯,孩子嗅到飯菜的香味,食慾就上來了,也就很難再專心寫作業了。如果做不到晚飯前做作業,那就讓孩子在吃晚飯後多休息一會再做作業。

先學習、睡覺還是玩耍?順序很重要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兩位心理學家J.G.Jenkins 和K.M.Dallenbach有一個經典的“記憶和學習”的實驗。他們把一些孩子分成A,B兩組,讓這些孩子同時學習同一組單詞,然後讓A組孩子在學習後睡覺8個小時,讓B組孩子學習後繼續玩耍,等A組孩子醒來後,將兩組孩子的學習成果進行對比發現,A組孩子對單詞的記憶比B組孩子好很多。也就是說,學習後經過睡眠的孩子記憶力更好。

還有資料表明,當一個孩子學習後立即睡覺,這個孩子對學習的記憶率將始終維持在50%左右,而如果孩子學習完之後繼續玩耍一會兒再睡覺,他對學習的記憶率在8小時後將掉到10%以下。

所以很明顯,孩子最好先學習,接著睡覺,睡醒了再玩,這樣的順序才比較有利於記憶。

孩子學習有問題,家長應該怎麼處理?

●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要怎麼做?

✘ 家長一邊看電視或者拿著手機玩,一邊監督孩子,嘴裡不停叨叨:“寫快點”、“別磨蹭”、“不準看電視,好好學習” 。

孩子內心獨白:“憑什麼你就能看電視,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 家長給孩子營造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比如孩子學習寫作業時,家長在一旁看書,這樣孩子受到感染,就會心態平和,心思都在學習上。

●孩子寫作業拖拉、不專心,很晚作業都沒寫完

✘ 家長想到第二天孩子要上學,自己還要上班工作,就會訓斥孩子:“怎麼還沒寫完!我不看一會都不行,快點寫!我看著你。”

當家長以“監工”的身份督促孩子時,只會帶來兩個副作用:一是會干擾孩子注意力;二是會令孩子感到緊張、厭煩,甚至會因為家長在一旁盯著感到緊張而寫不出來。

✔ 家長可以嚴肅、平靜地對孩子說:“寫作業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對自己的事負責。現在到了睡覺的時間,沒寫完也不準寫了,明天自己去學校跟老師解釋吧。”

孩子會意識到是自己的原因,心裡想:“沒做完作業,怎麼好跟老師說呀,看來明天寫作業得快點,不然會被老師批評。”適當地讓孩子承擔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後果。

● 孩子一直看電視,不睡覺也不寫作業

✘ 催趕孩子去寫作業或睡覺,孩子不理會就開始怒氣衝天,一邊關電視,一邊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最後孩子可能老老實實去寫作業了,但也滿肚子委屈和抱怨。

✔ 應該平靜對孩子說:“你該寫作業了,如果寫不完老師會批評的。你還想看多久?”孩子:“我再看10分鐘行嗎?”家長:“行,說話算數,到時間就關電視。”雙方各退一步。

給孩子一個臺階下,而不是去命令孩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孩子作業字寫得很潦草

✘ 忍不住發火:“怎麼寫得這麼亂,你就不能寫好點?”甚至氣得把孩子的作業撕了,但孩子不知所措,不明白到底怎樣才好看呢?久了也不當一回事了。

✔ 嚴肅地、平靜地對孩子說:“因為作業寫不工整,老師看不清楚沒法批改,所以你必須重寫了。這是我們說好的“規定”,不能破壞。你看,你應該這樣寫字(講述寫字規範,橫平豎直,大小一致)。你只要寫得比你剛才的字有進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嗎?”

讓孩子懂得“規定”的重要性,並給出具體的建議,同時別忘了鼓勵孩子,孩子有信心了才能不斷進步。

● 看到孩子考試不及格的成績單

✘訓斥、打擊孩子,比較別人家的孩子,甚者對孩子動手。

孩子內心獨白:“我完了,我這麼笨,學不好了,再怎麼學也學不好。”

✔ 其實孩子心裡也不好受,你應該安慰孩子:“一次沒考好不代表什麼,關鍵是我們要找出沒考好的原因,然後解決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會有進步。”

幫助孩子分析問題所在,解決問題,最後別忘了鼓勵孩子。

最後希望全天下的父母記住一句話:“孩子不怕累,不怕苦,怕的是不被理解,不被真愛!”

?喜歡我們分享的資訊,別忘了在育兒日記粉絲團首頁,點擊「追蹤」➡並設定為「搶先看」,就不會錯過最新文章!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