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子一身都是寶!中醫說這麼吃很滋補
原創 胡博士說中醫 2018-12-29 11:51:14
“在南京,沒有任何一隻鴨子能活著游過長江。”說起南京,鴨子必須擁有姓名。肉做成鹽水鴨,內髒做成鴨血粉絲湯。而這些也早已成為金陵美食的代名詞了。
而在廣東,與鴨有關的不過炎炎夏日的一鍋消暑冬瓜老鴨湯,不過一碟潮州打冷鹵水鴨,當然還有滋味美妙、酸甜可口的陳皮鴨……
本期的胡說中醫,我們就從鴨說起,聊聊鴨身上的養生之道。
鴨子渾身都是寶
《本草綱目》中說道,鴨,水禽也,治水利小便。而不同類別的鴨子功效也有些差別,用青頭雄鴨,可以治療虛勞熱毒,用鳥骨白鴨則可以“填骨髓、長肌肉、生津血、補五髒”。
以白鴨肉來說,其營養價值豐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特點。白鴨肉可用於虛勞骨蒸、咳嗽、水腫等疾病的食療。“補虛除熱,和藏府,利水道。”(《名醫別錄》)“補中,益氣,消食。”(《食療本草》)
實際上,不止鴨肉(白鴨肉),鴨的頭部(鴨頭)、羽毛(鴨毛)、口涎(鴨涎)、卵(鴨卵)、脂肪油(鴨肪)、血液(鴨血)、膽囊(鴨膽)、砂囊角質內壁(鴨肫衣)等均可入藥。這其中,不少就藏在了金陵名吃鴨血粉絲湯中。
鴨毛性味咸、平,歸肺經,具有解毒斂瘡的功效,鍛存性研末調敷,可治療潰瘍及水火燙傷;
鴨頭性味甘、淡、涼,歸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用於水腫尿澀、咽喉腫痛的治療;
鴨血性味咸、涼,歸肝、脾經,具有補血、解毒的功效,用於勞傷吐血、貧血虛弱、藥物中毒的治療;
鴨卵性味甘、涼,歸肺、大腸經,具有滋陰、清肺、平肝、止瀉的功效,用於胸膈結熱、肝火頭痛眩暈、喉痛、齒痛、咳嗽、瀉痢的治療;
鴨肪性味甘、平,歸脾經,具有消瘰散結、利水消腫的功效,外用塗敷,可用於瘰癧、水腫的治療;
鴨膽性味苦、寒,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外用塗敷,可用於目赤腫痛、痔瘡的治療;
鴨涎性味淡、平,歸肝、膽經,具有涼肝止痙,消腫解毒的功效,含漱或塗敷,用於異物哽喉,小兒陰囊被蚯蚓咬傷腫亮的治療;
鴨肫衣性味淡、平,歸胃經,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用於食積脹滿、噯腐吞酸、噎膈翻胃、諸骨哽喉的治療。
食鴨有道
“嫩鴨濕毒,老鴨滋陰。”中醫食療學認為,老鴨性溫味甘,入脾、胃、肺、腎經,功能滋陰補血。白鴨肉入蓮藕、冬瓜等蔬菜煲湯食用,能補虛損、消暑滋陰;白鴨肉加配芡實、薏苡仁一起燉湯則滋陽效果更佳,並且能健脾化濕、增進食慾。不過,外感未清、脾虛便溏、腸風下血者應盡量避免食用鴨肉。
對於老廣來說,夏天一煲冬瓜老鴨湯消暑解渴,祛濕利尿。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冬瓜性微寒,有清熱解毒、利水消痰、除煩止渴、祛濕解暑的作用;鴨肉涼性,能健脾化濕、祛暑除熱。
除此之外,山藥、沙參等與鴨肉一同食用也有滋補功效。鴨肉與山藥一同食用,有滋陰補虛、清熱止咳的作用。山藥也有滋陰功效,二者同食不僅有補陰養肺的作用,還可去除油膩;鴨肉與白菜同食,可促進血液中膽固醇的代謝;沙參性微寒,有滋陰養胃、生津清肺的作用,與鴨肉同食有滋陰潤燥,治療乾咳等作用;鴨肉與酸菜一同食用,可清肺養胃、滋陰補腎、消腫利水。
除了湯湯水水,名氣大如鹽水鴨和陳皮鴨的菜式也有其巧妙滋補的道理。
>> 鼎鼎大名鹽水鴨
生產的鹽水鴨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其中,以中秋前後,桂花盛開季節製作的的鹽水鴨色味最佳,名為桂花鴨。鹽水鴨最能體現鴨子的本味,做法返璞歸真,鹽水鴨還能抗炎消腫拒衰老,不過體寒的孕婦應該少吃鹽水鴨,如果有的孕婦由於受涼引起的不思飲食、胃部冷痛、腹瀉清稀、腰痛及寒性痛經以及肥胖、動脈硬化、慢性腸炎應少食。
>> 陳皮鴨
陳皮鴨不僅肉質鮮美,搭配上陳皮,還能起到很好的開胃促消化的良好作用,而且在能補充人體有關營養物質的同時,還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陳皮有燥濕化痰之功,而這道菜也特別適合緩解脾胃虧虛所致的納差食少、面浮肢腫等症狀。
版權說明
本文系原創稿,版權歸胡世雲主任醫學科普團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本團隊聯系。
上喜馬拉雅FM收聽「胡說中醫」特輯,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中醫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