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老年人深暗養生之道,每天都會抽出大量時間運動,跑步、太極、廣場舞等一天不落,有些人是沒動多久就一身“傷”;還有些是剛開始的時候,體質變好,生病少了,可再往後,這醫院也沒少進,這是怎回事?

1

運動雖好,也要量力而行

大家都知道,科學運動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促進疾病康復等,好處多多。近年來,中老年人運動熱情也非常的高漲,但因運動不當造成的損傷也越來越多。據統計,中老年人佔運動損傷患者近40%,其中肩膝是最易受傷的部位。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運動量也會有差異,甚至有些運動只適合部分群體,千萬不要盲目跟風。特別是一些年紀較大的群體,隨著年齡的增大,人體機能也會逐漸減弱,身體素質下降。如果盲目增加或保持運動強度,很容易造成越練越傷的後果。

此外,專家提示,運動還要做好三件事:

 運動前一定要充分熱身、活動關節,避免關節突然受力損傷;

 運動後要做拉伸、放鬆活動,避免肌肉僵硬、變緊;

 每次運動到輕微出汗即可,若出現明顯的氣急、心跳加快等現象,應立即停止,特別是一些疾病群體。

小貼士

老人運動力度沒必要太強,快走、散步、太極等舒緩型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

冬季運動不要過早,若是要做室外運動,切記做好保暖工作。

2

營養、營養要同步

才能更健康

我們都知道運動的重要性,但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有時候營養比運動更重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

營養攝入不足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必須保證充足的營養素的攝入,以維持正常的人體功能。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胃腸道功能減退,很多中老年人會出現食量少、胃口差的情況,容易引起營養攝入不足。

這種情況下,再每天花大把的時間運動,卻不加強營養,就好比機器負荷工作了。久而久之,問題就出現了。

2

營養素缺失

50歲後,人的健康狀況開始走下坡路,髒器衰老,吸收利用能力減弱等都會造成養分的流失,營養素的缺乏,特別要注意以下幾種營養素。

① 蛋白質

老年人由於分解代謝大於合成代謝,蛋白質合成能力差,攝入蛋白質的利用率也低。

蛋白質是組成生命的基礎物質,一旦長期缺乏,會導致肌肉量減少,肌肉功能下降,從而造成各項活動能力降低,易出現摔倒骨折的情況,增加了殘疾和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風險;

在感染外傷時,如果蛋白質的供應不足,體內缺乏生長、更新、修復損傷細胞的原料,導致傷口恢復緩慢,病程延長。

因此,老年人應該有意識地多攝入一些容易消化和吸收的優質蛋白質,如蛋類、魚類、瘦肉等,每餐最好攝入20-30克左右的蛋白。

② 鈣

一般在40歲以前骨骼鈣質吸收大於鈣質流失;40-50歲吸收與流失差不多,而到了50歲以後鈣質的流失就大於骨骼對鈣質的吸收了。

尤其女性絕經後由於激素水平變化,骨質丟失更為嚴重。

鈣的缺失很容易導致骨質疏鬆,引起骨折;還可繼發骨質增生於頸椎、腰椎、膝關節、足跟等部位;嚴重時還會導致血管彈性降低,誘發高血壓、動脈硬化等。

③ 鐵

據《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中21.5%患有貧血,而這與缺鐵有很大關系。

老年人本身的造血功能低下,再加上患慢性病較多,如長期服用四環素、抗酸藥等,都會影響鐵的吸收和利用

如果中老年女性出現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怕冷等問題,都可能是由於缺鐵性貧血所致,建議適量補充牛肉、豬血、肝髒、黑木耳、紫菜等,鐵的供給量為每天12mg。

運動的出汗、消耗過多時,若不能及時補充,會讓因營養素缺失帶來的問題雪上加霜。

3

氣血兩虧

老年人的血容量減少,四肢供血不足,常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而運動過後,四肢血液供應充足,會明顯感覺身體變暖,但與此同時,心髒、大腦等對血液供應需求量大的髒器,就會相對缺血,有些人可能出現頭昏、氣短、虛汗等症。

3

長壽飲食小秘訣

老年人除適度運動外,重點應放在用食療調補身體上。專家為老年人的飲食提出以下建議:

1

少食多餐,細嚼慢咽

老年人的咀嚼、吞咽能力較差,一餐往往吃不了很多東西。而為了保證充足的營養,建議每天除了三次正餐,能額外准備一些輔食,像牛奶、堅果、麥片等。另外,吃得時候要細嚼慢咽,減少腸胃的工作。

2

以豆製品代替部分肉類

吃肉可以補充蛋白質,但與此同時會增加脂肪的攝入,一旦脂肪攝入過多,動脈硬化、腎髒疾病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而大豆或豆製品不僅能提供豐富的蛋白質,且不含飽和脂肪酸,比較適合老年人食用。

3

學會喝茶

茶葉有清心除煩、養心安神、健脾養胃的功效,養成良好的喝茶習慣,對人體也是大有益處,關鍵看你怎麼喝?

早晨喝綠茶。綠茶有升發、推動作用,可以振奮陽氣,醒腦,潤化脾胃,使陽氣上升,心神俱旺。

中午喝烏龍茶。烏龍茶是半發酵茶,餐後喝可以解膩,幫助運化脾胃,健脾消食。

晚上喝普洱茶。普洱茶是完全發酵的茶,茶多酚含量非常低,不會影響睡眠,還能起到和胃、安神的作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