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綺這個彪悍的姑娘,最近被老公曝光出軌,
兩人又在網路上開始互撕;
言語上的攻擊,讓人不禁想到之前爆出的張雨綺刺傷他老公。
在網友還猶豫二人如何處理這場“戰爭”時,
隔天張雨綺經紀人高調的在微博上宣布離婚,
速度之快堪比12306火車票的售空,
卻讓吃瓜群眾大呼過癮,真是個爽快的姑娘。
當然我們今天不討論的他們離婚的前因後果,
我們只想聊聊那兩個可愛的雙胞胎。
離婚對於孩子的影響。
寧拆一座廟,不毀一樁婚,東方人很在意家庭的完整。
離婚後的孩子跟了母親,那孩子則被叫做拖油瓶。
跟了父親,就意味著孩子有一個後媽。
這是個自私狠毒的女人的形象。
所以你會看到,無論孩子跟了誰,孩子都要承受一定的打擊。
我們一直覺得離婚對於孩子造成的影響是負面而持久的。
學術的觀點認為,家庭是一個結構,
父母雙方都承擔著各自的責任有經濟來源,
還有隱形看不見的父母之愛。
《找到你》中姚晨扮演的單親母親,
為了爭奪對女兒的撫養權,
在法院下判決之前就開始帶著女兒,
躲自己前婆婆和前夫,生怕他們把孩子給抱走。
他們會盡全力的呵護孩子,這點沒人能夠質疑。
按照家庭是個結構的理論來說,
即使如此,他們也彌補不了對孩子的傷害。
父母之愛在孩子成長教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結合了男性和女性養育的特點,
像天平的兩端,能夠使孩子的性格達到一種平衡。
在某種程度上,很多人像劇中的姚晨一樣,可以又當爹又當媽。
單身爸爸可以照顧孩子,洗衣服做飯給孩子當“媽”;
努力的維持平衡,但是滿足不了孩子的需要。
因為父親天然的缺少細膩和溫柔的一面。
反過來,長期跟著媽媽的孩子,
也無疑會缺少一股力量,男子氣概的不足。
除此之外,經濟來源的降低;單親媽媽對孩子的高期待;
後媽後爸的偏心;對對方的詆毀都會使得孩子變的自卑,有壓力。
那我們就要被孩子綁架,不離婚?
我們都會把目光放在最直接的因素,離婚。
認為離婚是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的罪魁禍首。
這也就造成了,人們對於離婚的偏見。
人們忘記了婚姻並不都是美好的,
婚姻裡也會充滿了的暴力,謾罵,壓抑等等黑暗的一面。
錢鍾書老先生70年前,有先見之明的表示,
婚姻是圍城,外面地想進去,裡面的想出來。
從黑暗的婚姻裡逃離出來,不僅對雙方,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解脫。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人類及社會發展系主任
羅伯特·胡吉(Robert Hughes Jr.)教授研究認為,
相對於在衝突家庭長大的孩子,
父母雙方關係健康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相比之下,婚姻的形式反而是次要的。
所以影響孩子心理發展的不是站在台前的父母離婚,
而是躲在幕後的父母之間的衝突。
無論是肢體上的毆打,還是言語上的謾罵以及壓抑的冷暴力,
這些父母之間的衝突才是傷害孩子的罪魁禍首。
離婚不是父母衝突的原因,而是父母衝突的結果。
小時候放寒假,和鄰居大嘴都會在回家的路上
抱怨各自班主任,在家庭報告書上的批評語,
抱怨他們不讓自己過個好年。
我們都忽視真正的原因,確實因為我們懶得要死。
父母之間的衝突也是如此。
只有知道根本原因,我們不會因為長久以來的偏見,
拖油瓶後媽等等所擾動而畏懼離婚;
我們也不會羨慕那些即使離婚
依然能夠很好養育孩子的家長,知道怎樣對症下藥。
王菲的兩個女兒,竇靖童,李嫣;
看她們的姓氏,就能猜到她們倆是同母異父,
並且王菲現在有了新的男朋友。
按照常理來說,任何一個孩子都很難承受父母離婚
帶來的打擊,之間的關係會變得僵硬。
然而他們三個人的關係,跟正常家庭的母女沒有什麼不同。
竇靖童在王菲去年登上春晚演唱時,
在微博上發出小時候的照片,照片上是幼小的自己,
驕傲的指著背後的畫報上的媽媽(王菲)。
她在這張老照片上加了一段字:“ 看見沒,這是我媽,牛逼不。”
竇靖童在參加自己母親的節目後,
和自己的同母異父的妹妹李嫣,以及自己媽媽抱在一起。
你看到李嫣開心的抱著參加節目的姐姐,
王菲看著自己的兩個女兒,你絲毫不覺得他們是生活在離婚家庭的孩子。
你看這些在離婚家庭中長大的他們,
依然能夠快樂成長,你會發現離婚並不都是消極的。
你可以簡單的將之歸結為,王菲公眾人物上經濟上的支持,
讓他們可以冷靜的處理如何養育孩子,
這對我們大眾來說,是比較艱難的。
這種做法不無道理,但是一棒子打死的做法,總是要否定許多的可能性。
因為在良性婚姻上許多解決問題的角度是可以藉鑑的。
究竟什麼是一個良性的婚姻,
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標準的答案。
但是人們普遍認同的一個良性的離婚,
是離開之後依然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個家庭結構,
能夠給孩子提供必要的情感。
我們通過兩個維度來衡量離婚後的關係,
橫軸表示離婚後的溝通程度,
溝通孩子之間的養育方式,探望頻率;
縱軸表示衝突程度,爭吵謾罵,詆毀,毆打;
我們就可以得到以下四種類型的父母:
高衝突高溝通,高衝突低溝通,
低衝突低溝通,低衝突高溝通;
上文提到的竇靖童和李嫣毫無疑問是在第四種環境中長大,
即使離婚,她們顯然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傷害,仍然樂觀堅強的成長。
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的低溝通和低衝突,高衝突和低溝通。
前者為了消極選擇避免接觸,很少溝通,
後者則是仍糾纏於前一段婚姻關係裡孰對孰錯。
潘粵明參加《天天向上》的時候,被汪涵曾問道:
現在跟頂頂在一起的機會是不是不是特別多…….
潘粵明回了一個對,便轉過了頭。
著有《良性離婚》的康斯坦絲.阿榮斯認為良性離婚:
父母離婚後高質量的溝通,解決夫妻之間的衝突,
不讓孩子介入夫妻之間的衝入,
更不是讓他們來承擔婚姻失敗的原因。
維持正常的家庭功能,保持與與孩子的交流,
提供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其他的各種情感,經濟以及生理的需求。
這就是為什麼說,張雨綺的和其老公之間的撕破臉,
之間的打罵,衝突。對孩子來說,
才是致命的傷害,夫妻之間的衝突,這遠比離婚的本身更有威脅。
教育家曾經提過一件事:
有個女人抱著孩子來問我:“你看我這個孩子怎麼樣?”
我說:
“真搞笑,你自己和的面,自己拌的餡,
包出的餃子來,不知道是什麼面什麼餡?”
父母之間的衝突,相互之間的詆毀,
潛移默化的在孩子內心的觀念中生根發芽。
種什麼花結什麼果。
在陳默老師的課程後面,有一個家長留言:
小時候父母經常吵架,自己特別的自卑。
長大之後離他們遠遠地,想擺脫他們。
卻失敗的染上的爸媽吵架的影子,又悄無聲息的帶到新的家庭中去。
離婚並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重要的是離婚之後,
你有沒有考慮過,孩子該怎樣健康的長大?
會不會因為你的決定而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