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病房中
他們用雙手張開綻放煙花的時候
我們的心裡卻黑暗如白夜
當了媽媽之後最看不得的
就是孩子受的苦
可若是有份不盡如人意,降臨到了自己孩子身上
我們做媽媽的要怎麼陪伴他們一起度過?
最近,認識了一個媽媽,叫海金沙
開朗豁達達觀積極
但聽她講起自己和兒子這麼多年的經歷
頓時讓我們佩服不已
27週兒子早產不足兩斤
在醫院住了幾個月才回家
後來發現罹患過動症,幼兒園上學困難重重
而因為閱讀障礙,小學讀書也是難題
聽起來像是一手稀爛的牌
卻在這個媽媽的陪伴成長下
打出了兒子的一手好未來
多動症?
這個媽媽堅持一年每晚陪伴兒子匍匐前進
不適應應試教育?
那我們換個學校一切都慢慢來
想學古箏?
那別人每次學一個小時我們學兩個小時沒關係
想去旅行?
那我們一起踏遍想去的目的地
想去澳洲獨立生活?沒關係媽媽相信你
現在
海金沙的兒子柏祥21歲,已經在念大學
會彈古琴會教茶道
會做舞台音響控制,還是一個超級大廚
也可以做一場很不錯的演講
雖說不是什麼恢弘的矚目成就
可卻有著自己非常篤定的生活方向和幸福
海金沙說自己是牽著一個蝸牛慢慢成長
而我們也深深被感動
今天想把這份成長經歷分享給大家
也是想跟大家說
每個孩子的成長節奏真的很不同
我們每個父母的使命不是推動,而是守護
1
確診過動症
“那幾年我都在陪他一起匍匐前進”
8個月的柏祥,還沒能離開氧氣管
一開始給兒子柏祥打下的標籤在21年前。
1997年,不足27週的柏祥出生,
體重不足2斤,前4個月無法離開氧氣機正常呼吸。
“過了四個月回到家的時候,
是四斤,我們叫他巴掌仙子,畢竟啊,只有一個巴掌那麼大。”
這個媽媽說起來雲淡風輕,但我們聽起來驚心動魄。
驚心動魄的,是當下看到孩子的瞬間,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要陪伴長大的歷程。
面臨孩子身體的病痛已經需要媽媽很強大的內心,
可更需要篤定堅持的,是關於孩子的養育。
譬如,柏祥三歲的的時候,確診過動症。
過動是因為多巴胺分泌不足。
因為早產等因素,他的身體無法產生足夠的多巴胺。
“他無法安靜地呆在教室,
在每個教室亂走,每次都要被老師抓回來。”
聽起來很焦慮對不對?
海金沙笑著回憶起那段時光,
“的確很焦慮啊,大家都誇內心強大的我,當時也是焦慮如麻。”
但她有她的方法,“過動不是壓制,而是釋放。”
海金沙決定用感統和運動的方法去幫助孩子。
“我是一個擬定目標就會勇往前進的人,所以我們制定了方案。
開始在我家客廳來回匍匐前進10遍,然後翻滾10遍,
趴在一個滑板,從客廳到廚房滑過去,再回來10遍。
我買了一個溜滑梯,頭朝下,還有跳跳床500下,玩了兩天很好玩,
第3天開始就變成幼兒園老師了。
我不是讓他一個人這樣做,而是陪著他每天匍匐前進,
白天當初中老師,晚上就變成幼兒園老師了。”
於是就這樣,海金沙陪著兒子匍匐前進了一年多。
直到有一天。
“我去接他,他突然主動牽著我的手,
在人行道上一步一步走,我的眼淚立馬就下來了。”
媽媽的眼淚啊,都是在苦難時的堅持,得到成果後的感動。
2
上學的艱難
“我會想要保留他的自信心,他的微笑
這個東西已經在丟失了”
柏祥是班上的故事大王,可僅僅是故事大王而已
柏祥很愛講故事,是班級裡的故事大王,
“可是除了講故事之外,他無法專注學習。”
這對於本身是老師的媽媽,又是一個要跨越的門檻。
“像這類的孩子其實他們很辛苦的,
就是有很多的情緒挫敗,他挫敗的情緒就是,
因為做什麼都比別人做的慢,別人也不一定會喜歡他,
然後他也沒有什麼好朋友,他幾乎都是一個人。”
這些話海金沙說起來依舊雲淡風輕,
可當下的壓力可想而知,
這個媽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養育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我會想要保留他的自信心,
他的微笑,這個東西已經在丟失了。”
在媽媽的辦公室做作業,
這張照片海金沙稱真的只是裝了裝樣子
很明顯,傳統的教育體制不適應於自己的兒子,
海金沙很快做出了決定,轉而投向了實驗性質的私人學堂。
這個學堂叫做道禾,不疾不徐,
每個孩子的作品都會受到稱讚,沒有應試教育那麼一刀切。
雖然課堂很小,但每個老師都像海金沙的角色一樣,
陪著孩子們慢慢長大。
“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我兒子的畫可以被掛出來了,
這是成長的前幾年在學校都沒有想過的事情。”
說起來有點心酸,但講出來的都是快樂。
做取捨,下決斷,看來似乎只是一個瞬間,但決定的就是孩子的未來。
我們提到怎麼去養育孩子,
“方法有很多,但真的不能著急。
”海金沙在養育孩子的過程當中總結出了很多方法,
但最主要的,依舊是媽媽需要和孩子共情。
她舉了一個孩子跌倒的例子,因為在她眼裡,
兒子柏祥的成長之路,就是一路跌倒一路哭
一路又跌跌撞撞爬起來的過程。
“我們成年人都希望受到挫折回到家得到安慰,那麼何況是個孩子。”
海金沙說,
“他跑來哭,我會抱住他,跟他說,你可以哭,
但如果媽媽跟你說叫你要小心的事情如果你不記得,
那你就會一直跌倒,一直痛的就是你。所以你要自己記得。”
但她會讓孩子明白,
“我永遠都會關心你,因為我是你媽媽,永遠都是愛你的。
這個是要讓他知道的,媽媽一直陪伴著你,一直在你身邊。”
所以,他們家最擅長的啊,是擁抱,
我們看到了很多很多擁抱的照片,從小到大。
“這種肢體語言所表達的愛和包容,勝過一切。”
3
學習古箏
“別人只學1小時,他就需要兩個小時
我需要的不過是和他一起慢慢等”
除了愛和包容,決斷和忍耐。
這個媽媽,一直在做的,就是等待。
就像她說的,是牽著蝸牛慢慢成長,也是在守住花開見月明。
柏祥熱愛音樂,但他一直無法有專注力來學樂器。
海金沙並沒有強求,
而是開始尋找能夠接觸音樂又不用學樂器的活動。
譬如聽音樂,
“我帶他去學打擊樂,後來老師瘋了,
因為他坐不住,但是音樂的相處不能中斷,所以後來我選了雲門舞集。”
不是因為他熱愛舞蹈,而是通過這個方式可以讓他持續聽到音樂。
再後來大一點,柏祥開始想嘗試學古箏
,海金沙就又想了一個辦法,
“別人一次學一個小時,那麼我就讓老師每次教他兩個小時,
一個小時用來聊天,進入狀態了之後另一個小時再來學琴。”
這種狀態持續了很久,直到後來有一天,
他自己說,老師我不想聊天了,可以直接開始學琴了。
“我就知道,他終於進入狀態了,從那時開始,
上課就只需要1小時了,不聊天了。
所以我們要做的, 就是在等他慢慢來。”
“你的孩子是會游泳的魚,
還是會爬樹的猴子抑或走路很穩重的大象,這是天生的。
這些都不應該是建立在的我的希望上的,
我們只是領路人探路人, ”海金沙說。
現在,柏祥的古箏彈奏已經小有建樹,
在茶道、音樂、廚藝、演講方面也各有斬獲。
各個領域,柏祥都有愉快地嘗試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
而我們要協助孩子找到他的天賦,
幫助他發現自己,認識自己,成為他本來的樣子。”
就像海金沙在面對除了自己兒子以外的學生,
也會跟他們說,
“如果你成績不好,只代表一件事,
就是你以後可能沒有辦法走學術路線,
但你不是一個糟糕和差勁的人。”
這就是對於生活最篤定的態度了。
4
媽媽的成長
“孩子豐富了我的生命,是他成就了現在的我”
和兒子一起去澳洲
海金沙並不是這個媽媽的真名,
她的真名叫做呂姮儒,是台灣教學卓越獎得主。
海金沙,是她加入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的自然名。
本意是一種蕨類植物,看似平常,卻有著不錯的藥用價值。
而其實,加入荒野保護協會,成為自然導師和親子導師,
海金沙說也是兒子的功勞,
“大家都看到的是我陪伴兒子成長,
而殊不知,也是孩子豐富了我的生命。”
因為養育不大容易成長起來的孩子,
海金沙在兒子幼時頻繁地聽講座,
“在聽講座的時候,我才會把自己的觸角變得寬闊,
這也是我自己的一種學習,我不能限縮在裡面。”
因為要安撫兒子容易挫敗的情緒,
海金沙學會了心靈按摩,
這個連當時的專業講師都只是講了10分鐘的領域,
她每天堅持在家給孩子撫摸全身,用心靈做撫觸。
因為要鍛煉兒子在戶外的能力,多和大自然接觸,
海金沙加入了台灣荒野保護協會,
成為了自然解說員,帶起了親子團,
發起了不少自然教育類的活動,“開發出了我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人經常在整個生命的過程裡面說得失,
和老天爺對到答案,就是得了,
那你要的東西不是老天爺要給你的,那就是失了。
但是有一點,老天會決定你要跳到的是哪一個圓,
但是這個圓的顏色是你自己上色的。
在當下,我上的彩色還是灰色是自己決定的,
所以我很在乎的就是當下我要做什麼的決定。
做什麼事情,我就是在每一個當下去上色,讓每一個當下都很精彩。”
之前,海金沙陪兒子去澳洲遊學一年,
現在她和兒子還會經常出去旅行。
她不能理解為什麼有的家長
總是抱怨孩子大了不會和自己玩,
“如果你自己夠好玩,他們為什麼不和你去玩呢?”
而她的目標,她對於自己這個媽媽角色期望,
就是給當下的每一個圓都上滿彩色,
永遠當孩子心中“夠好玩”的那個人。
等孩子一起慢慢長大
說起來容易
每個媽媽都知道真正做起來困難重重
我們喜歡這位媽媽
也是真心敬佩
她可以耐得住所有誘惑和焦灼
用一個又一個擁抱等待她的“小蝸牛”
她說是孩子成就了現在的她
因為需要陪伴孩子
她把自己修煉成了親子屆的十項全能
但生命何嘗不是一場彼此成就
我們常說幸福是什麼
看著她牽著20歲孩子的手笑著蹦起來的樣子
覺得這種對生活的篤定
就是最高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