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希望有個兒子時,

她出生了。

作為女兒的原罪一直伴隨著她。

始終遭到父親無緣故的嫌棄,

甚至母親去世時,

父親也不許她回家探視。

去異國他鄉謀生,

遇到了他,閃愛閃婚

以為他是白馬王子

從此獲得幸福,

真正擁有家庭,

卻在兩年後被他打出家門,

抱著四個月大的女兒

回國投奔妹妹。

大學畢業七年時,

她無家可歸、身無分文,

要靠政府救濟撫養孩子

成為僅次於無家可歸者的最窮的人

身患憂鬱症,有輕生傾向

這樣的單親媽媽

無望無愛,有孩子拖累

無法去工作。

你可能想不到,

說的這個人的原型,叫JK羅琳——

1965年7月31日,羅琳出生在英國一個很普通的家庭。

然後她的出生並沒有帶給父母太多喜悅,因為她不是他們渴望的男孩。

甚至父親曾經親口告訴羅琳,她“真正的名字”不是羅琳,而是“西蒙·約翰”。

羅琳從小就沒有得到呵護,從未體驗過父母濃重的愛,

這種不受待見的感覺在妹妹戴安妮出生後更加強烈。

妹妹也是女生,卻得到家人的百般寵愛,這讓羅琳很是費解,

她慢慢認為自己不應該出生在這個世界上,所以跑到樓上痛哭了一場。

小時候的羅琳相貌平平,長著一臉雀斑,戴著大大的框架眼鏡,

即使她學習成績好,同學們也不是很喜歡她。

沒有人願意和她玩,羅琳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用想像力和創造力彌補自己所缺失的一切,才6歲就寫了一個被朋友圍繞的兔子的童話故事。

羅琳做過最叛逆的事情,就是背著父母改了大學志願,從德語系改成古典文學,

這次忤逆也許就成了壓垮她和父母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

以至於後來母親病逝,性格乖張的父親都不讓羅琳見最後一面,

讓她大受打擊,父女兩的關係也極為疏離,因為與父親不和而遠走葡萄牙。

後來羅琳在《哈利波特》裡塑造了那麼多溫暖的父親般的形象,

恰恰反應了她內心對父愛的極度渴望。

02

畢業後,羅琳決定遠走他鄉,可惜的是,她並沒有如願成為女作家,

而是在葡萄牙當英語老師。

在那裡她邂逅了第一份愛情:一位比她小3歲的葡萄牙記者。

羅琳原本以為自小缺少家庭溫暖的自己,能夠有真正可以依靠的港灣,

結果生活還是給了她致命的打擊。

這個老公漸漸露出本來面目,不僅對老婆一點不尊重,甚至有的時候還拳腳相加。

面對這個最熟悉的陌生人,羅琳不得不提出離婚,毅然帶著3歲的女兒回國,

過上了失婚且失業的單身媽媽的艱辛日子。

那時,她們母女兩住在一個連暖氣都沒有的小公寓裡,

生活窮的揭不開鍋,不得不靠政府每週70美元的救濟補貼活下去。

房租都付不起的她抱著女兒,在滿是老鼠蟑螂的破屋裡瑟瑟發抖,

那種絕望讓她創造了”催狂魔“。

——它們吸走所有的快樂,留下一生最壞的記憶。

糟糕的經歷像一個黑洞,無休止地吞噬著她的精力、她的笑容,羅琳憂鬱到幾乎不想活了。

但因為女兒,她決心活下去。

03

那段憂鬱的時間裡,寫作成了她情緒唯一的出口。

經過9個月的抗憂鬱治療,羅琳慢慢地走出了陰影。

她想:生活已經如此糟糕,已經並不能更糟糕了。

於是她和童年時一樣,開始用文字來療傷。

“那就寫一個故事吧,不過寫什麼好呢?”

羅琳坐在出租屋裡,看著窗外形形色色的人,用心在想像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

忽然,她看到了一個背影,像極了24歲那年,她在開往倫敦的火車上,

從車窗外看見的一個瘦弱、戴著眼鏡沖她微笑的黑髮小巫師!

“你的名字就是哈利波特!”

羅琳來了泉湧般的靈感,並在到家後迅速而潦草地把在車上想到的一切

記在了一個廉價的小筆記本上。

她白天打工,晚上帶著孩子,

零零散散花了5年時間才寫出了第一本《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她把這所有黑暗的情緒描繪成一種名叫”催狂魔“的生物,

它貪婪地吸食著這世界的陽光與歡笑。

“催狂魔是地球上最可惡的生物之一……
只要靠近一個催狂魔,你任何愉悅的感覺、幸福的回憶都會被它吸走。
如果可能,它將長期把你當做食物,最後使你變得和它一樣,
成為一具行屍走肉,荒蕪的心中只有一生中最壞的記憶。”

▲羅琳手稿,寫好大綱才不會隨便“坑”

《哈利波特》的主要故事線只有7年,

但可能動筆之前,她已經構築好了前後100年的故事大綱和人物關係。

於是,羅琳每天推著嬰兒車來到咖啡館,要一杯最便宜的咖啡,

在咖啡館裡記事用的小紙條上構思著故事的情節。

羅琳寫了又寫,改了又改,一晃五年過去了,這篇小說的手稿終於完成,

羅琳把它命名為《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但是問題也來了:有誰願意和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小作家合作呢?

羅琳抱著書稿,陷入了迷茫的惆悵當中。

她試著寄給出版社和經紀人,但不久便遭到了退稿,

而且一連12家出版社都讓她吃了閉門羹。

不過最後,一家名為Blooms Bury的出版社願意出版,

但開出的價碼只有區區1500英鎊,首印也只有500冊。

即便如此,《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一經出版,好評如潮,斬獲無數文學獎項,

其中包括英國國家圖書獎兒童小說獎、斯馬蒂圖書金獎章獎。

書中的哈利波特,身世悲慘,

進入魔法世界的他不停地去面對外界的磨難和內心的灰暗,最後成為了救世主——

這不正是羅琳經歷的寫照嗎?

哈利波特讓羅琳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她的銀行帳戶每天都有巨額鈔票進帳,

住所也從出租屋搬到了別墅,

而且她再也不用在咖啡館裡喝廉價咖啡寫稿子了,

一個配備了專業設備的書房讓她的生活無比愜意。

拿到了“第一桶金”的羅琳更加“奮筆疾書”,

幾乎以一年一本的速度出版著她的《哈利波特》系列,

打造了屬於自己寫作生涯的黃金十年。

從1997年開始20年來《哈利波特》被譯成67種語言,

總銷量超過5億本,電影全球票房70億美元。

羅琳每天躺著就能每秒賺5英鎊,年入1700萬美元。

後來,羅琳身價攀至10億美元,富可敵國,也可抵得過英國女王!

▲2011年英國安妮公主給羅琳頒獎

落魄失婚婦人變身億萬富婆這種橋段,竟然真真實實的發生了。

羅琳的生活發生了驚天的變化,而她也找到自己的第二次愛情。

一個長相有那麼一點“哈利波特”的男士,和羅琳低調的完婚了。

在2008年哈佛大學的演講中,羅琳回顧這段人生經歷,談到了這一感受:

“失敗意味著掃除不重要的東西。
恐懼已經釋放,我自由了,我還活著,我有愛女,還有一台老式打字機和一個偉大的想法。
降到谷底讓我從頭構建我的人生。

談起失敗時她十分坦然。

生活是困難的,也是複雜的。

失敗讓她重新認識自己,學會內心安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能力生存。

生活就像故事一樣:不在乎長短,而在於質量,這才是最重要的。

羅琳的故事傳奇,也平凡。

她和無數被父母嫌棄的孩子一樣,她和無數被丈夫家暴的妻子一樣,

她和無數失業、單獨撫養孩子的母親一樣,曾經柔弱無依、孤苦伶仃,

但她又和他們不一樣!

她從不放棄,不自怨自艾,

是浴火重生的鳳凰!

來源來自S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