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功在古代是一種高深的武術,並非常人能學,但也並非現代武俠劇裡演的那樣神乎其神。看著武俠片裡的大俠,動不動就一個縱身,飛到了高處,甚至有的還能飛簷走壁,腳尖輕踏樹尖,就可以一躍數米這樣的絕技,讓我們不禁拍手說好。可是這畢竟是武俠片,存在著很多不穩定因素
還有通過各種手段來實現的。

清末民初,北京有位武林奇人張長禎,外號「醉鬼張三」,以輕功聞名全國。有一次,他約朋友喝茶,抄近路從一條沒有橋的小河穿過,到了茶館,眾人發現他的布鞋底居然乾乾淨淨,於是驚為天人。當時小報上大肆宣揚,稱為「南有杜心五踏雪無痕,北有醉鬼張三登萍渡水。」

圖:張長禎(右)與其記名弟子程硯秋合影
但是,張長禎自己卻看不下去如此吹捧,登報澄清道:「在水皮上走是胡說八道。長蟲在水裡走,腦袋豎著,身子還得在水裡,伺況人這麼大份量。能在水上走嗎?我不過是挑揀著牆根磚棱的一點幹地方,蹬一下借個勁,往前躥一下,再換個磚棱借勁,不停步向前躥才跳躍過去的,自然踩不到泥水。」

張長禎是個正直的武術家,人非常實在,他還告訴弟子「飛簷走壁」是怎麼一回事:「人跳得再高也有限度。但是藉助手、腳、肘的力量,有地方撐,有東西抓,高處完全可以上去。」

圖:武當道士陳師行的輕功曾震驚世人

圖:武當道士陳師行的輕功曾震驚世人
說白了,輕功的「飛簷走壁」和現今的跑酷有點類似,只不過訓練方法不一樣。過去的武術家,很注重練習指力、腰力和腳力,能一躍上牆的人,起碼具備專業攀岩運動員的水準。
關於輕功,還有一種神奇的練習方法:走簸箕。

圖:練習走簸箕的當代武術門派
簸箕,又叫笸籮,柳條或篾條編成的盛器,農村用來翻曬東西的。在很多武術傳聞中,都有「走簸箕」這一練功方法:首先將大笸籮裡裝滿砂子,重量與體重相等。練習者上去環繞行走,練完後用勺子每天去除一勺。日久天長,砂子去完,人體仍可輕捷行走而簸箕不翻,功成。

圖:楊露禪走簸箕的連環畫
舊時武術傳聞中,楊露禪、杜心五、方世玉等清末民初武術家,都曾練習此法。
人不可能不受重力影響,這種「每天減一勺沙子」的荒謬性一望可知。但是,這門「走簸箕」的功夫確實至今存在於一些武術門派,不過,其目的不是把身體練輕,而是練習換步的快捷,練習控制身體的平衡性。

圖:民間走簸箕
那麼,古代有真正靠譜的練輕功方法嗎?
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在《紀效新書》裡,有一段「練足力」的方法,如下:「如古人足囊以沙,漸漸加之。臨敵去沙自然輕便。是謂練足之力也。」同理,民國武術門派中,也有腳掛重物跳沙坑的練功方法。
這,不就是今天田徑運動員訓練中的綁沙袋嗎?沒錯,這才是真正靠譜的輕功秘訣。試過負重訓練的人都知道,一旦去除沙袋,身體會非常輕捷,但青少年愛好者不建議嘗試,會帶來不可逆的運動損傷。
戚繼光是實戰名將,他傳授給士卒的武術招式,都非常簡練實用,唯有此,才能打敗同樣招式簡練實用的日本倭寇。

圖:神奇的輕功真的存在嗎
神乎其神的輕功,說白了,就是一種彈跳和攀越能力,任何人經過多年的刻苦訓練,彈跳力和翻越力一定比普通人強得多,但是,人力有時而窮,不可能違背科學,像踏雪無痕、壁虎遊牆、梯雲縱這些神奇招式,在武俠電影和小說裡看看熱鬧就好了。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