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一切都是新的,新家長才配得上新學期!

給父母的15條建議,不要等到期末才打開——

 01 

每天晨讀暮省,放下手機剔除惰性吧,

新裡程,是孩子的也是你的。

 02 

露齒一笑,讓八顆牙齒曬太陽,

控制情緒與控制體重一樣重要。

 03 

每天出門,與孩子來一次親密擁抱,

這比嘴巴嘮叨更有力量。

 04 

不完美就是一種美,你要欣賞自己,

並有勇氣允許孩子做個普通人。

 05 

永遠不要跟孩子翻陳年舊賬,

因為有太多的明天需要迎接。

 06 

玩泥巴比玩電腦遊戲過癮,

你要帶孩子到大自然,聽風吹麥浪的聲音。

 07 

不要背後論是非,乾淨的語言來自乾淨的心,

千萬不要低估孩子的模仿能力。

 08 

擁有一個恆久的小愛好,

比擁有一項技能更有幸福感,並以此影響孩子。

 09 

每天堅持有氧運動,不讓工作輸給睡眠,

不讓未來輸給身體。

 10 

在家不要怨天尤人,持之以恆地栽培自己,

才能潤物無聲地滋養孩子。

 11 

少看電視,多買書,有閱讀習慣的孩子至少不會太差!

 12 

每個長假都要帶孩子去一個陌生的地方,

世界新鮮,人生才會保鮮。

 13 

對人對事,多言謝少提恨,孩子會向你學習豁達。

有度量的人,路更寬。

 14 

用心觀察孩子並願意傾聽,找到他們的成長密碼,

勝過喝一百碗心靈雞湯。

 15 

每天都要出發,你的奮鬥孩子看著呢!

每天都要回家,你的身影孩子等著呢!

來源:weixin

往下看更多精彩內容:原來,家長與老師並肩站立的位置,才是最值得搶佔的「C位」! | 特別關注

原來,家長與老師並肩站立的位置,才是最值得搶佔的“C位”! | 特別關注

今年春節過後,有個詞火了——“搶C位”!

這個詞主要是源於今年央視春晚小品《佔位子》。這個小品引發了很多人的強烈共鳴,小品講述了小學開學時幾位家長使出渾身解數為孩子佔“C位”的故事。而教室被分為“學霸區”“休閒娛樂區”“養老區”。

一個原本為博觀眾一笑的喜劇節目,卻在笑過之後引發了更多關於教育的感觸與思考。

孩子的座位問題,一直是不少家長比較關心的事,尤其是在新學期開始,常有家長悄悄找到教師,以孩子的注意力、視力等問題為原因,或直接或委婉地要求安排中間座位。

事實上,孩子的座位本是一件小事,卻成為一個困擾眾多家長的“大問題”,可見,家長對於孩子教育問題的焦慮有多大!今天,小編想和大家一起聊聊,教室裡究竟有沒有“C位”?而最值得搶佔的“C位”又是什麼?

教室裡究竟有沒有所謂的“C位”?

“中間、靠前”的位置真的是老師關注最多的黃金座位嗎?

大多數家長心中的“黃金座位”就是“中間、靠前”,主要是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那麼,“中間、靠前”的位置真的是老師關注最多的黃金座位嗎?

有著幾十年班主任經歷的北京史家小學特級教師萬平表示,“並不存在哪個位置就更受關注一說。而且,對於有的孩子而言,坐前排反而會有壓力。因為離講台、離老師近。”

通過她的觀察發現,“其實不少孩子,特別是創造力比較強的孩子,他們自己更願意選擇教室的中後排位置,因為這樣的區域給孩子的心理感受會更自由”。 

對於不少父母覺得前排孩子更受關照,有老師表示這是個誤區,現在的教師,大多數時間並不是固定在講台位置,而是走下講台,走到學生中間。有時候老師還會因為擔心後排或角落的學生聽不清楚,特意走到附近,給予其更多的關注。

教室座位與成績有關嗎?

每逢開學季,就有一張所謂的“學霸出沒位置圖”在網上流傳,這在無形中加深了家長的焦慮。那麼,教室的座位真的與成績相關嗎?真有所謂的“學霸區”存在嗎?

萬平老師說,孩子學習好,並不取決於坐哪裡,而是取決於孩子本身所擁有的優秀品質,比如自律、主動、專注、積極……這些因素並不會受座位的影響。

府學胡同小學班主任杜薇也明確表示,成績的好壞與位置的優劣並無必然聯系。好成績來源於良好的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與自身不懈的努力。

你看,學習本身應該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只要學得專注並得法,坐在哪裡都可以成為學霸。學霸們喜歡選擇中間靠前區域,確實是不爭的事實,但並不是位置成就了學霸,而是學霸成就了所謂“學霸區”。

教室裡並不存在“黃金座位”,

但家長的焦慮卻是個真實的問題

教室裡看似小小的一個座位,無意中竟起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它所牽動的,正是長久以來家長們始終難以釋懷的教育焦慮。

而小品《佔位子》所聚焦的教育現實,顯然戳在了家長們的痛點上——

有的家長為讓孩子讀名校,賣掉別墅換成學區房;

有的家長辭職在家輔導孩子功課;

有的家長為讓孩子上好學校打三份工,卻幾個月見不到孩子一面,甚至連孩子讀幾年級都不知道……

說到這,小編又想起那篇《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的朋友圈爆文。

文章中說到,一位在企業當高管的媽媽,月薪三萬出頭,卻連新衣服都快不敢買了,原因就是孩子放暑假了!這位高管媽媽算了一筆賬,一個暑假在孩子身上花了35000元。不少家長感慨:“痛苦的是你花了,心疼得不踏實;不花吧,對不起孩子更不踏實!”

在我們身邊,很多家長自從成了父母,就整天活在焦慮中,擔心沒能給孩子最好的資源,擔心孩子不夠出色,擔心孩子不如別人。在他們看來,自己的任何一個疏忽,都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不過,在家長焦慮的背後,也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孩子的成長,父母究竟應當扮演什麼角色?

其實,很多家長焦慮的根源在於,他們沒有弄清楚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系。

他們過多地預判和干涉了孩子的未來,在他們的思維裡,不僅要為孩子的過去和現在負責,還要為孩子的未來買單。

可是,你終歸不能代替孩子去經受成長,也沒有能力去為他掃清所有的障礙,去替他承載他必須要經歷的孤獨和無助、恐慌與痛苦。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接受教育的方式也不盡相同,適合的才會是最好的。但基本原則是,真正的教育方式,不是過度幫助、過度保護、過度指導和過度關懷,過猶不及是自古恆定的真理。

家長與老師並肩站立的位置,

才是最值得搶佔的“C位”!

小品《佔位子》之所以引發很多人的情感共鳴,是因為觸及了家長和教師雙方的心結。

對家長而言,只想盡其所能給孩子提供好的條件,卻忽視了孩子真正所需要的東西。正如小品最後郝貴爸爸所說的那句話:“一直覺得自己是個特別稱職的父親,現在想想,勁兒都使歪了。”顯然,陪伴才是最長久的付出。

對教師而言,這則小品像是一面鏡子,讓廣大教育工作者反思有沒有用心呵護每一名學生,是否真的盡到為人師者的責任。

在教育孩子面前,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不該相互猜忌和指責,而應責無旁貸地站出來,相互理解,給彼此多些信任。

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很多,學校和家庭應該相互配合、共同督促,更多地關注學習計劃、學習態度、學習方法這些能使孩子成績提高的有效辦法,而非糾結在座位上。

而這也正是小品《佔位子》最後點出的教育的真諦所在,即需要家長和學校的共同努力。

很多時候,有些家長總認為,孩子交到學校,交給老師,就是老師的責任,其實,無論多麼好的老師,都替代不了父母的位置,教育好孩子,不只是老師的事,更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老師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孩子的好習慣,好品質,好的興趣,好的心態,很大程度上都來自家長的培養。

老師與家長,作為孩子成長路上影響最大的兩個群體,本有著相同的責任與使命——讓孩子成才。

所以,其實老師和家長可以團結協作起來,只有讓家校和諧,才能讓學生真正受益;只有家長和老師彼此尊重、相互悅納、友善地解決問題,並肩努力,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

家長和老師在一起,不是一加一等於二,而是一橫一豎合在一起,給孩子十倍的力量,幫他去成長。

其實,最好的“C位”就是,家長與老師並肩站立的位置。


本文編輯 | 賈文藝 史宋華(實習)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