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快節奏而網路化的社會生活,有些人總認為,

走出校園後,再讀書已經沒有太大意義,因為那既枯燥無味,也耗費時間。

需要了解什麼,只需要打開手機一搜索,便可以知道,何必再耗費時間去讀書。

有人問,女孩子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

最終不還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市,打一份平常的工,

嫁作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

“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你說這樣的閱讀究竟有什麼意義?”

也有人這樣質疑讀書的意義。

但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他們每天讀書,就跟吃飯睡覺一樣自然。

可能是因為常年讀書的緣故,通常他們性格溫和、情緒穩定、抗壓能力強,

彷彿任何困境都無法輕易擾亂他們。

年少時讀書也許一個重要的目的是為了考試,

可是出了校門以後,如何為人處世、如何調整心態、如何解疑答惑,同樣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而這時,你的老師可能不再是具體的某個人,

而是某本書、某句話、某個難忘的細節描述。

許多時候,即便看過的書籍、聽過的故事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

但其實它們仍在悄悄地發揮作用,在你的氣質、你的談吐、你的胸襟之中,

也可能顯露在你的生活和文字裡。

也許讀書並不會直接給你帶來顯而易見的好處,

但它會在潛移默化中浸潤你、滋養你,讓你更能擁有良好的心態,

讓你的素養、格局、思維與眾不同,也讓你的人生體驗更加豐富。

讀書拓寬了一個人靈魂的廣度和寬度,

讓人能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擁有處變不驚的內心。

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

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

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

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你讀過的書其實早已融進你的骨血,只要一個觸動點,就會噴薄而出。

來源來自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