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部20世紀90年代末開展了一項
“ 童年早期的縱向研究 ”。
項目調查了1000所學校,每所學校抽取了20名
從幼兒園到五年級的學生作為樣本,
對調查取得的大數據進行研究分析,
揭示了究竟哪些因素最後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明顯的相關性。
在很多父母的認知裡,
孩子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對今後的學習成績、
生理、心理健康等都有直接影響。
虐待、創傷、家庭爭吵等童年不良經歷似一雙邪惡的大手,
常常將孩子們拉離通向幸福健康的軌道。
但經研究發現,在上述這些因素中,
只有7個與孩子學習成績相關,剩餘的7個則是父母多年的誤區。
影響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是這7個!
1、父母學歷高的孩子通常成績優秀
擁有高學歷父母的孩子通常在學校成績優秀,
教育水平較高的家庭相對而言,更重視教育。
受教育程度一般和智商是相關的,
從遺傳學的角度講,智商具有高度的遺傳性。
2、父母社會經濟地位高,孩子的教育環境質量高
社會經濟地位和孩子的考試分數高度相關,
更好的經濟條件可以為孩子提供更高質量的教育環境,
這也是中外父母努力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3、媽媽一胎生育年齡在30歲以上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
一般來說,媽媽第一胎生育孩子的年齡偏大,
大多數是因為媽媽接受過高等教育,或者事業上有所成就。
這樣的媽媽,由於自身受教育程度、智力水平、
收入水平較高,在養育孩子時具有更優越的條件。
4、家中藏書多和孩子分數有正向關聯
喜歡買很多書籍的父母,一是本身更睿智,學歷較高;
二是他們很清楚讀書對於孩子的成長具有很大的幫助,並且很重視教育。
5、父母多參加學校聯誼會對孩子教育有幫助
父母參加教師聯誼會大家很容易接受,
畢竟,教育孩子需要家長和老師相互配合,效果才更好。
家長之間相互交流育兒經驗,也對教育孩子有所幫助。
6、父母在家不講英語(母語)影響孩子學習成績
當然,這項研究是在美國,
很多被調查對像是拉美裔、或者亞裔孩子,
在家不講英語很顯然會導致孩子的語言能力較低,從而影響學習成績。
那麼在國內,不講普通話,
個人覺得會對孩子的語文成績有所影響,但是影響程度有限。
7、被收養兒童成績普遍受血緣影響
美國的家庭收養兒童是比較普遍的現象,
很多有殘疾、智力障礙的兒童都來自中國。
因為收養兒童的智力因素和養父母沒有遺傳關係,
所以收養兒童的成績普遍比不上親生孩子屬於可以理解的範圍。
這7個因素,和學習成績並無關聯!
1、家庭是否完整對孩子的成績影響不大
這算是讓很多單親家庭有了些許安慰,
但是家庭不完整,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是肯定有影響的。
2、經常聽父母讀書與孩子的早期成績無關
這顯然對很多喜歡在睡覺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多少有些打擊。
但是,這個習慣不必放棄,因為這是培養孩子養成閱讀習慣的一種方式。
3、做全職媽媽對孩子成績沒有影響
媽媽生完孩子辭職在家帶孩子,
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並不會有什麼直接的影響。
這似乎讓很多全職媽媽有點喪氣,
但大數據研究表明出來的結果的確如此。
4、定期參觀博物館與孩子的成績不相關
父母帶孩子去博物館開拓視野不是很好嗎?
這個我不否認,事實上很多家長都願意這樣做,
儘管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從數據來看,與孩子的成績並不相關。
5、孩子經常被打學習不受影響
出人意料的是經常被打的孩子,居然成績並不受影響。
在美國,虐待兒童是犯罪行為,
但是這與我們“棍棒下面出好人”的祖訓相悖。
不過,我們還是要相信科學。
6、經常看電影對孩子的成績沒有影響
這可能超出了父母的認知常識,與傳統觀念相悖。
更多的研究也表明:
孩子玩電腦或者IPAD等設備,
既不會讓孩子變成天才,也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7、父母搬入高檔小區,不會改變孩子的學習成績
在美國,父母搬入條件更好的小區,居住環境的提高,
並不改變孩子學習的成績,這多少有些令人意外,
因為這似乎與我們熟知的“昔孟母,擇領處”的觀念有些相悖。
寫在最後
這項來自美國教育部的大數據研究結果,
讓我們發現了一些顯而易見的事實,
真正影響孩子成績的因素:
身份、配偶、生活方式,其實是已經形成的東西,
如果父母天資聰慧、踏實肯幹、受教育層次高、收入高,
那麼孩子就有更大概率能夠在學習、生活中取得成就。
父母的所作所為對孩子的影響,遠遠比不上父母本身的特質。
拋開先天的智商因素不能改變,父母努力創造的過程和結果,
就可以帶來收入和生活方式的改變。
而這些,對孩子的成長,都有關鍵性的積極影響。